-
潘殊闲
-

-

- 所属机构:西华大学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戴丽红

-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大学生成才 大学生
- 敖慧斌

- 作品数:39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科技期刊 医学论文 引文分析 医学期刊编辑 免费医学生
- 吴会蓉

- 作品数:32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
- 研究主题: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 中等师范教育 初等教育 民国
- 周裕锴

- 作品数:120被引量:52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 研究主题:宋代 宋诗 诗僧 禅宗 禅师
- 刘静

- 作品数:34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诗歌 穆木天 创造社 新浪漫主义 抗战时期
- 苏轼苏辙李杜比较观述评
- 李杜比较自中唐开始,到北宋始出现集体大合唱式的抑李扬杜一边倒趋势。苏轼苏辙二兄弟同根同源,在李杜比较问题上却表现出较大差异。苏轼对李杜较多客观评论,特别是对李白,颇多认同、崇敬乃至效仿,对杜甫亦能客观指陈其得与失。而苏辙...
- 潘殊闲
- 关键词:苏辙杜甫
- 论苏轼对大禹的接受与传播
- 2011年
- 苏轼本为一代名人,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更为崇拜,在其著述中,有相当多的地方直接或间接提到大禹,主要表现在:《东坡书传》中对大禹相关事迹的集中考辨,如《大禹谟》、《益稷》、《禹贡》等篇;《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中对大禹的论述,如《大禹周公》等则;东坡诗文中对大禹的论述、颂赞,如:《禹之所以通水之法》等。苏轼上述对大禹的认识和评价,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的接受与传播,为大禹文化与华夏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个案。
- 潘殊闲
- 关键词:大禹
- “三”与郭沫若的易学思想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对郭沫若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提出的"古人数字的观念以三为最多"的命题进行阐释,认为,《周易》阴阳二爻作为生殖器的取象,不仅在《周易》中能找到内证,也符合中国古人象喻思维的特性。阴阳二爻错综重叠而成八个不同的三画卦,三画卦两两相重又构成六十四卦,这正契合了老子的"三生万物"说。无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都是天地人三才的取象。这种三才观对古人"崇三"的民族审美心理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而《洛书》的九宫图,也是这种三才观的推衍。
- 潘殊闲
- 关键词:易学思想
- 论杜甫的“幽人”情结被引量:2
- 2015年
- 杜甫在其诗歌中凡十次援用《周易·履卦》中的"幽人"意象,由此可以看出杜甫心中氤氲着浓郁的"幽人"情结。在杜甫笔下,"幽人"正是他自己,是他虽不"得位",但坚守自己"刚中"品质的真实象喻。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仅从杜甫诗歌对《周易》"幽人"意象的援用与阐扬,即可看出其渊深的经学功底与厚重的诗学造诣,看出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示范""树型"之丰功。杜甫之所以能够为万世景仰,于其"幽人"情结中可以窥探一二。
- 潘殊闲
- 关键词:杜甫情结中国诗歌史中国文化史
- 杜甫文化接受与传播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闭幕辞
- 2016年
- 各位与会代表:
经过一天多紧张的学术研讨,“杜甫文化接受与传播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即将拉上帷幕。受会议主办方委托,我谨代表四川省杜甫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和成功举办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 潘殊闲
- 关键词:文化接受杜甫主办方
- 成都对杜甫的接纳与成都对杜甫的改变被引量:2
- 2020年
- 被杜甫喻为"宇宙蜀城偏"的成都,在杜甫走投无路时,接纳了他。杜甫没有想到,这座城市的官员、亲旧、邻里甚至僧寺不仅敞开胸怀接纳了他,而且在悄无声息中改变了他的审美情趣、诗歌风格、生活方式与诗学独照。杜甫一生流离颠沛,只有在成都,才得到难得的喘息。诚如仇兆鳌所言"盖多年匍匐,至此始得少休"。这成都的"少休",竟成就了杜甫与成都的一段经典"传奇",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化史上注定要永放异彩。
- 潘殊闲
- 关键词:杜甫接纳
- 《石林词》二论被引量:1
- 2008年
- 从词心和审美心理两个角度解读《石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就词心而言,《石林词》表现出明显的功业思想、落寞况味、厚谊重情和特殊人物崇尚;就审美心理而言,《石林词》则渗透出浓郁的崇大、尚气、醉吟、庄禅意趣等倾向。
- 潘殊闲
- 关键词:叶梦得词心审美心理
- 叶梦得研究
-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长洲(今苏州市)人,自号石林居士、石林山人、石林老人,时人及后人称他为叶石林,门人、后裔称他为石林先生。叶梦得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朝,自婺州教授召为仪礼武...
- 潘殊闲
- 关键词:宋代政治思想文学创作人物传记叶梦得
- 文献传递
- 论宋代山水象喻文学批评
- 宋代文学批评中喜欢使用山水象喻。山的高低错落、俊秀蓊郁,水的奔泻柔韧、随物赋形,给了中国人无限的想象,也契合了文学的丰富多样性特质。在这方面,宋人多有取喻,大体可分为以长江黄河为喻,以江海湖溪为喻,以山川联喻。这些象喻批...
- 潘殊闲
- 关键词:宋代山水象喻文学批评审美心理
- 文献传递
- 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被引量:4
- 2008年
- 为培养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浓厚的专业素养、专业品味、专业特色、专业方法、专业能力,现行的古代文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即一方面实施"教"的"3+1工程",也就是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加一批古代文学教学名师与学术大师打造;另一方面是实施"学"的"4+1工程",也就是进行语言、文学、文献、文化四大板块的熏陶和综合技能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传统文化修养,夯实国学基础,实现真善美的结合、文学与文化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教与学的结合、古典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的学生。
- 潘殊闲
- 关键词: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