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璞义
所属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所在地区: 广东省 广州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廖威明 作品数:367 被引量:2,454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肉瘤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傅明 作品数:129 被引量:387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髋臼 关节成形术 骨关节炎 膝关节 股骨 何爱珊 作品数:98 被引量:397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膝关节 人工关节 骨关节炎 诱发电位 康焱 作品数:97 被引量:370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髋臼假体 软骨 髋臼 杨子波 作品数:73 被引量:237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膝关节 髋臼 髋关节 关节镜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与处理 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给患者带来痛苦,给主刀医生带来烦恼和精神压力,尤其术后早期的脱位,没有明显外伤史的脱位,常提示脱位与手术技术的相关联系。因此,分析脱位个案的原因,可能为我们做好预防... 廖威明 傅明 何爱珊 杨忠汉 盛璞义 徐栋梁 康炎 扬子波文献传递 443例初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并存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初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并存疾病的发生情况与年龄及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本组进行的443例初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术前并存疾病发生情况,术前并存疾病数目与年龄及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 443例患者平均年龄64.57岁,平均住院时间21.07d,无术前并存疾病186例,有术前并存疾病257例,术前并存疾病最多有11种。术前并存疾病较常见的有原发性高血压病(116例,26.2%),2型糖尿病(43例,9.7%),冠心病(27例,6.1%),脑中风后遗症(20例,4.5%),心律不齐(19例,4.3%),其他术前并存疾病(32例7.2%)。无术前并存疾病186例(42.0%),平均年龄61.47岁,平均住院时间18.50d;有一种术前并存疾病110例(24.8%),平均年龄62.64岁,平均住院时间20.92天;有两种术前并存疾病76例(17.2%),平均年龄69.25岁,平均住院时间23.76d;有两种以上术前并存疾病71例(16.0%),平均年龄70.66岁,平均住院时间25.15d。无术前并存疾病、有一种术前并存疾病、有两种术前并存疾病患者年龄依次增加,住院时间依次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两种以上术前并存疾病与无术前并存疾病、有一种术前并存疾病患者比较年龄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两种以上术前并存疾病与有两种术前并存疾病患者比较年龄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常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后遗症、心律不齐等疾病。随患者年龄增加,术前并存疾病数目增多,住院时间延长,高龄患者容易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术前并存疾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 朱琦 徐栋梁 何沛恒 李佛保 廖威明 傅明 杨忠汉 何爱珊 盛璞义 康焱 杨子波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共病现象 年龄因素 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hBMP7)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骨形成蛋白7基因片段克隆入穿梭质粒 pUC18获得重组质粒pUC18-hBMP7。Kpn Ⅰ和 Sa Ⅱ双酶切质粒 pUC18-hBMP7与 pSNAV,用 T4DNA 连接酶连接分别回收的两片段后转化大肠杆菌 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质粒 PSNAV-hBMP7,转染 BHK-21细胞,筛选培养,用能表达 Rap 和 Cap 的重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1_(-rc)/ΔUL2感染此细胞,裂解细胞收获病毒液。采用氯仿处理-PEG/NaCl 沉淀-氯仿抽提法分离浓缩、纯化与测定病毒滴度。用 rAAV2-hBMP7和 rAAV2-EGFP 在体外分别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RT-PCR 和 Western-blot 方法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 hBMP-7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具有感染活性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rAAV2-hBMP7,病毒载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转染效率可达99.8%,hBMP7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可得到转录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hBMP7载体在体外可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 康焱 廖威明 盛璞义 张珑涓 原向伟 雷磊 黄保丁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 中胚层 人骨形成蛋白 腺相关病毒 一种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模型,所述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模型包括1个元学习器和6个底层学习器;所述元学习器集成6个底层学习器;该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模型运用集成型机器学习算法,综合多个子模型优势以提... 盛璞义 孙伟 谷琛 陈蔚深 胡玄韬 张紫机 古明晖 郑霖力 潘柏祺 张炜哲 吴小宇 王超 李诚新 阿尔曼·阿力木 黄东伟 涂玉成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1996年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盛璞义廖威明韩士英杨忠汉沈靖南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和易复发性的特点,现通过总结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23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对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的选择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 盛璞义 廖威明 韩士英 杨忠汉 沈靖南关键词:骨肿瘤 巨细胞瘤 复发性 症状 一种髋臼锉磨和臼杯假体植入定位导向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锉磨和臼杯假体植入定位导向装置及其定位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单、制备方便、容易使用,结合三维术前分析和快速成型技术,具备较高的个性化精确度和临床适用性,性价比高;在... 邬培慧 廖威明 傅明 盛璞义文献传递 全髋置换术患肢过长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06年 目的探讨在全髋置换术患肢过长的可能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单侧髋关节疾病的153例患者中,手术侧较健侧延长0.5cm以上的9例,延长长度均在1.5cm以内,其中7例股骨颈骨折;平均年龄71岁。结果9例随访时Harris平均分值为(86.0±96.2)分,临床效果优2例,良5例,可2例。结论全髋置换术患肢延长的影响因素包括:年老体弱,肌肉张力低下,麻醉的影响,股骨颈骨折,假体设计问题及使用颈长过长的股骨头。预防措施包括:在选择股骨头颈长时要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术前认真阅片,选用合适的假体和颈长,不要为了避免脱位而选用偏长的股骨头,保留关节囊,选择偏心距较大的假体,常规修复外旋肌群等,必要时可术中透视了解双侧情况。 廖威明 何爱珊 傅明 杨忠汉 徐栋梁 盛璞义 杨子波关键词:髋关节疾病 并发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AHR)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本院和外院收治的17例AHR术后假体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和假体脱位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经4个月~10年随访,17例患者中16例未发生再次脱位,1例于3个月内多次脱位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术者经验不足以及病人因素是假体脱位的常见原因;提高手术水平、采取规范的手术技术、实施术后功能康复和健康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廖威明 康焱 傅明 盛璞义 杨忠汉 何爱珊 徐栋梁 杨子波 余世民 胡俊勇 林子洪关键词:假体失效 髋脱位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在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骨科住院患者30例,术前诊断明确,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30例患者分为OA组及对照组,其中OA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5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或(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共15例为非OA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IRAK-4的表达,以及收集关节液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患者IRAK-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A患者中滑膜组织IRAK-4蛋白呈100%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中15例只有3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显示OA患者关节液中IL-1与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结论 OA患者滑膜组织高表达IRAK-4,作为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信号途径的一个重要胞内激酶连接体,IRAK-4可能参与调控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 张阳春 肖建红 杨兴 余世明 盛璞义关键词:骨关节炎 滑膜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交叉韧带切除后半月板变化及α2-巨球蛋白干预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兔骨关节炎(OA)模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除(ACLT)术后半月板的变化,及对关节腔内注射α2-巨球蛋白(α2M)对该变化的干预情况。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成5个时间点组,前2组各6只,后3组各4只,双侧膝关节自体对照。ACLT术后4、8、11和15周时,左侧膝关节注射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45mg/L的α2M为治疗侧,右侧膝关节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侧,每次每侧0.4ml。术后4、8、11、15和21周行膝关节正侧位X光检查、半月板masson染色和电镜检查。结果ACLT模型建立成功,建模的时间越长,阴性对照侧的半月板病变越明显,ACLT后21周时,双侧膝未见明显关节间隙、骨赘及骨缺损等改变,而masson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双侧关节半月板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在4周时已发生较轻微的病理改变。与α2M治疗侧比较,阴性对照侧8~21周间半月板病变加重,21周后阴性对照侧的病变转变为不可逆的损伤;与阴性对照侧比较,α2M治疗侧的半月板退变速度稍慢,半月板纤维和细胞情况较好,但伴有滑膜的增生、侵袭。结论α2M可以减缓动物模型关节炎病变的进展速度,对滑膜增生的抑制作用较弱,α2M可能适合OA发病初期的保护性治疗和研究。 林子洪 何爱珊 傅明 吴昶皓 黄晓波 范大渊 刘毛毛 盛璞义 廖威明关键词: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