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清
作品数: 23被引量:40H指数:4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赵强
作品数:308被引量:86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冠心病
王哲
作品数:25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疾病
刘俊
作品数:22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 移植物 冠状动脉疾病 多支病变
李海清
作品数:18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7Β-雌二醇 CXCR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周密
作品数:53被引量:1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肾上腺 超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超声造影 副神经节瘤
OPCAB远期疗效: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
目的国内目前关于OPCAB远期结果的报道尚少。研究目的为总结单中心开展OPCAB治疗冠脉病变的10年随访结果,并评估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回顾并随访了单中心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连续开展的...
赵强陈安清王哲刘俊朱云鹏
关键词:OPCAB随访结果桥血管
文献传递
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索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慢性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冠心病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9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行外科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慢性中度IMR患者31例。根据是否合并二尖瓣成形(mitral valve plasty,MVP)手术,分为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组与CABG+MVP组。收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时心脏超声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OPCABG组12例患者,CABG+MVP组19例。术后CABG+MVP组死亡1人,较于OPCABG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3%vs 0),但二尖瓣反流程度显著减轻(P=0.000),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3.0(1.0,4.0)d vs 1.0(1.0,2.0)d,P=0.027]。随访时间为48.7(30.2,66.5)个月,2组患者的死亡率、二尖瓣反流程度、LVEF以及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术治疗LVEF降低的慢性中度IMR患者并发症比CABG+MVP少,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近中期疗效满意。
姚皓弋刘赟秦凯捷周密王哲陈安清赵强李海清
关键词: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
人工腱索置换与矩形切除在退行性二尖瓣后叶成形术中的疗效比较--倾向得分匹配研究
马康目陈安清王哲刘俊蔡俊峰赵强
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RPR技术治疗复杂HOCM 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9)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均可见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MR)。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手术效果,术后1周内及随访时TTE复查手术效果。结果·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中TEE证实RPR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为(9±3)mm Hg,显著低于RPR术操作前[(92±14)mm Hg](P<0.01),SAM征全部消失。术后1周内TTE显示室间隔厚度、LVOTPG、MR明显好转(P<0.01)。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减轻,LVOTPG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MR,无死亡,无再次手术及其他并发症。结论·RPR技术可有效解除复杂HOCM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M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海清周任姚皓弋袁志泽王哲陈安清赵强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反流RPR技术
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学习曲线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学习曲线特征,分析早、中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72例非体外循环使用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3组,每组24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等,总结机器人手术的技术学习特点和临床相关结果。结果3组患者术前资料,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B组显著低于c组,P=0.033)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取乳内动脉时间、总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C两组,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ICU监护时间C组明显短于A、B两组(P=0.039)。术后随访,3组在再血管化、再发心绞痛症状、再发心肌梗死、脑梗塞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死亡2例,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各1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单支或多支病变冠心病近、中期疗效满意,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学习曲线约为20例。
龚文辉蔡俊锋叶晓峰李海清王哲陈安清刘俊周密赵强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机器人
姑息性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 比较姑息性二尖瓣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2019年收治的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以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础值改善>15%判定为结果阳性。将阳性患者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手术组行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置换,药物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术后每半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生存及心功能情况,术后1年行心脏超声检查。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的复合终点,并比较两组在心功能及心脏超声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5±11.1)岁。手术组25例、药物组16例。中位随访时间16(1~96)个月,两组复合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99,95%CI(0.523,1.631),P=0.229],手术组全因死亡率低于药物组[HR=0.124,95%CI(0.024,0.641),P=0.034],手术组的心功能分级及二尖瓣反流水平均优于药物组(手术组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占68.0%,药物组占18.8%,P<0.01;药物组87.5%的患者随访时存在中度或以上二尖瓣反流,手术组均为中度以下反流,P<0.01);两组心脏超声参数术前和随访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一定心脏收缩功能储备的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行姑息性外科二尖瓣手术较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徐旖炜周密朱嘉希康磊叶晓峰裘佳培李海清王哲陈安清赵强
关键词:二尖瓣手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内膜剥脱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吻合采用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并同期行内膜剥脱完善再血管化治疗。分析所有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中期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CTA评价桥血管及吻合口的通畅程度。结果:52例病例共接受移植物82支,平均搭桥(1.6±1.2)支。同期共行内膜剥脱61次,平均内膜剥脱(1.1±0.2)次/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5.8%),心肌梗死3例(5.8%)。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累计发生死亡6例(11.5%),心肌梗死5例(9.6%),再次血运重建4例(7.7%)。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提示所有吻合口通畅率为93.5%,内膜剥脱后吻合口通畅率略低于未接受内膜剥脱的吻合口(80.6%vs.98.9%,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可安全、有效地实现冠状动脉完全再血管化,近中期效果满意,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章剑锋邬祎程王哲刘俊朱丹周健赵强陈安清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内膜剥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6例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9月,6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病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男5例,女1例 年龄6~12岁.确诊川崎病0.5~5.0年.冠状动脉左主干闭塞1例,左、右冠状动脉瘤样病变5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例,Ⅲ级5例.术前心脏超声示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39~54 mm 左室收缩未内径(LVSD)23~45 mm 左室射血分数(LVEF)0.33~0.71 二尖瓣中度反流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移植血管均用动脉,平均旁路移植血管(2.0±0.6)根.其中左乳内动脉4根,桡动脉7根.同期冠状动脉成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平均(95.6±31.0)min 主动脉阻断平均(57.8±33.9)min.术后LVDD 32~56 mm,LVSD 21~39 mm,LVEF 0.45~0.71.冠状动脉CT示移植血管均通畅.均获随访,无远期死亡,病儿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随访0.1~4.5年,心功能平均(1.4±0.55)级.5例术后1年移植血管100%通畅,1例术后2年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有效治疗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全动脉化有利于旁路血管远期通畅,其近、中期疗效满意.
赵强朱丹王哲陈安清刘俊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心肌缺血
多支动脉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价多支动脉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行多支动脉桥OPCAB术的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329例,男303例,女26例,年龄(55.1±9.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及远期临床结果,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免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生存情况及总体生存情况,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9%(3/329)。随访时间65(22,126)个月,共有302例(91.8%)患者获得随访,远期MACCE发生率为13.9%,死亡发生率为4.6%,心因性死亡发生率为1.3%,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6%,脑卒中发生率为6.0%,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6.0%,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占存活患者的51.3%,80.9%的存活患者无心绞痛复发。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3%和93.1%,5年和10年免于MACCE生存率分别为91.5%和78.0%。高龄(OR=1.058,95%CI:1.020~1.097,P=0.002)与既往心肌梗死史(OR=2.200,95%CI:1.131~4.412,P=0.021)是远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支动脉桥OPCAB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孙延军裘佳培朱鹏雄周衍再陈安清王哲周密叶晓峰刘俊赵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多支病变
换了“心瓣膜”别忘6件事
2011年
生活实例 一周前,小屠的父亲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在医院做了二尖瓣替换手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老人恢复得很快。昨天下午,小屠像往常一样去医院看望父亲,正巧在走廊上碰到主治医生。医生告诉小屠,他父亲的情况已经稳定,近期就可以出院了。小屠很高兴,
陈安清
关键词:心瓣膜风湿性心脏病主治医生二尖瓣狭窄医护人员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