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光
作品数: 51被引量:268H指数:10
  • 所属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裴彦良
作品数:113被引量:395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探测 磁力仪 海洋地震勘探 震源 脉冲等离子体
刘保华
作品数:185被引量:1,031H指数:1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底 冲绳海槽 热导率 高分辨率 海底沉积物
李西双
作品数:65被引量:462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底 晚更新世 南黄海 电火花震源 活动性
华清峰
作品数:27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底地震仪 海底 锚系 声学释放器 活动性
郑彦鹏
作品数:79被引量:393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电法 OBS 海底地震仪 海底 南黄海
电火花震源系统充电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电火花震源是海洋工程地震勘探作业中一种较好的震源,但"十五"之前我国的电火花震源主要依靠进口,仪器维护费用高、周期长。"十五"期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制了海洋电火花系统PSS500J,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结合PSS500J研究成果,介绍了电火花震源的构架,分析了电火花震源充电技术的两种设计方案,对震源工作中安全保障提出了技术建议。
裴彦良王揆洋刘晨光李西双李正光
关键词:电火花震源充电海洋地震勘探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26
2009年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显著的地震带。利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在渤海,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主要由沙西断裂、埕北断裂、沙南断裂、沙东北断裂、柏各庄断裂、石臼坨3号断裂、渤中2号断裂和BZ29断裂等一系列NW走向断裂组成,走向在290°—310°之间;在浅罢沉积物中各断裂由多条次级小断裂组成;晚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出强烈的垂向运动特征,具有正断性质;海域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Q3)末期-全新世(Q4)初期,并具有相同的活动趋势,在20ka B.P.和60ka B.P.左右活动强烈,统计计算显示平均垂向活动速率分别为0.15mm/a和0.1mm/a,近20000a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超过0.06mm/a。
李西双刘保华华清峰赵月霞刘晨光
关键词:晚第四纪活动性
等离子体钻机高压脉冲传输电缆的研制被引量:2
2012年
设计了等离子钻机高压脉冲传输电缆的结构,讨论了高压绝缘层的设计及材料选择。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压脉冲传输电缆的绝缘阻抗和波阻抗测试实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传输电缆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和较小的波阻抗,可基本满足等离子体钻机的需要。
季念迎裴彦良闫克平刘晨光章志成
关键词:同轴电缆
渤海东南部深地震探测与地壳结构研究新进展——OBS2013剖面数据处理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OBS2013测线沿NNW-SSE方向跨越渤中坳陷和胶东隆起次级构造以及张家口-蓬莱和郯庐两每深大断裂带。对测线上13个站位折合剖面进行震相分析,识别出丰富的Ps、Pg、PcP、Pn和PmP震柏。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建立了二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模型将渤海深部速度结构分为6层,最上部两层为新生界,速度由1.8~2.0km/s变化为4.4~4.7km/s,埋深为0.5~7.2km,并向胶东隆起方向逐渐尖灭。向下依次分为上地壳下部、中地壳和下部地壳,地壳速度由5.6~5.9km/s变化为7.0km/s,其中上地壳底芥面埋深11.1~12.9km,中地壳底界面埋深18.0~18.9km,莫霍面在渤中凹陷处埋深最浅为25.5km,向胶东隆起方向逐渐增大叫30km。莫霍面之下上地幔顶部速度为8.0~8.1km/s。渤海下部地壳厚度变化接近5km,从下地壳到上地幔顶部均无明显的大尺度横向速度变化,岩装底侵不发育。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推测渤海东南部与华北克拉通中部相比,下地壳厚度减薄9~13.4km,地壳减薄非常有限,具有典型陆壳特征。
李祖辉郑彦鹏支鹏遥刘保华郝天珧张训华刘晨光马龙
关键词:深地震探测海底地震仪地壳结构岩石圈减薄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船测重力资料平差处理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中国南极考察第28航次和第30航次所获得的实测重力数据,结合NGDC的部分资料,我们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平差处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470 610个有效船测重力观测值点,使航次内、航次间观测误差达到极小。针对不同航次、不同船只数据交点的分布情况,对平差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微调,完成对研究区4组数据的平差。其中,中国南极考察第28航次船测数据交点误差的标准差由平差前的5.5×10-5 m/s2降为平差后的1.78×10-5m/s2,而全部125个交点平差后标准差降为1.545×10-5 m/s2。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空间重力异常图,相比卫星重力异常数据,融合成果数据能更真实地反映海底火山等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精度。
马龙郑彦鹏裴彦良赵强刘晨光高金耀李祖辉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南海海底天然地震台阵观测实验及其数据质量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长期的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极富挑战性. 为了在这一领域积累经验,同时揭示南海中央海盆残留洋脊下的岩石圈结构,在南海深海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台阵观测实验. 本文简述了此次实验的仪器、OBS的布放和回收状况,着重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所收集的海底地震记录的数据质量. 地震波形分析表明回收的OBS记录质量良好,来自远震、区域性地震和马尼拉俯冲带内的小震的主要震相都清晰可辨. 海底背景噪音频谱分析显示OBS记录的噪音水平要高于全球平均噪音模型,且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数据质量存在差异,反映了洋流对于OBS各分量的不同影响及各分量与海底的耦合状况;在5-10 s周期范围内,多个OBS台站存在着一个噪音低值区,且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在此频段噪音水平很接近. 这一特征与开放大洋的噪音特征不同,说明南海这一边缘海的双频微噪音(double frequency microseism,DFM)的能量来源并不是远源. 还利用瑞雷面波的偏振方向规律确定了OBS台站水平分量的方位,并对典型地震的瑞雷面波进行了频散分析. 此外,还总结了这一实验对于在南海进行长期的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的经验和教训.
刘晨光华清峰裴彦良杨挺夏少红薛梅黎伯孟霍达刘芳黄海波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瑞雷面波频散分析
海洋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刘保华王揆洋闫克平连艳红贾永刚张晓培韩国忠黄逸凡裴彦良王荣华刘晨光雷斌李西双孟庆生解秋红
海洋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技术是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地质环境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该项目重点突破了低压恒功率充电和防强电流振荡技术、水听器微弱信号长距离传输和实施存储技术、高精度的速度分析和多次波压制等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油气开发地质环境评价
一种长周期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天然地震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周期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其中的装置中的浮球通过第一缆绳和声学释放器的顶部连接,地震仪通过第二缆绳连接在第一缆绳的中部,第三缆绳的一端可操作性地与声学释放器的底部连接,...
刘晨光刘保华裴彦良华清峰
文献传递
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
一种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其特征是磁力仪探头、磁力仪接收机、DGPS接收机、数据实时采集器、卫星发报机电源和扩展模块安装在浮标体内的环型屏蔽无磁的金属容器中;浮标体的上面装有护栏;磁力仪探头保护罩焊接在浮标体上,磁力仪探...
刘晨光刘保华裴彦良韩国忠梁瑞才
文献传递
智能控制复合相干电火花震源装置
一种智能控制复合相干电火花震源装置,包括高压电源与之并联的储能电容器库及其电连接的可控充、放电单元、发射阵单元,以及低压电源模块供电的检测单元、控制输入单元与状态显示单元,并受控于含软件程序的中央控制单元,其特征是储能电...
裴彦良刘保华刘晨光王揆洋李西双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