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欣
-

-

- 所属机构: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聊城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路平

- 作品数:13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无网格伽辽金方法 刚塑性 无网格伽辽金法 无网格法 数值模拟
- 管延锦

- 作品数:221被引量:89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有限元分析 子午线轮胎 注塑模具 激光弯曲成形 模具型腔
- 李合亮

- 作品数:80被引量:3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 人类基因研究 马克思主义
- 赵国群

- 作品数:742被引量:2,783H指数:2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有限元 数值模拟 锻造 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模拟
- 权宜之外与举止之间——《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读后
- 2003年
- 立足于制度层面来研究政治体制,是一种传统且仍具有启发性的方法,它从'静态'的角度揭示出社会与国家被得以管理的'规定性'内容.
- 吴欣
- 关键词:书评政治权力县官心理分析
- 正祀与杂祀:明清运河区域的民间信仰研究——以张秋镇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7
- 2009年
- 张秋镇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上的重要市镇,也是区域社会的信仰中心。在其空间范围内,既有被纳入国家祀典的城隍、关公、显惠等信仰,又有被称为杂祀的任疯子信仰。通过对国家所倡导的礼制意义上的正祀以及无关祀典的"杂祀"的对比性研究,可以揭示民间信仰本身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信仰群的力量,探讨运河区域中各类人群的共谋关系以及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威之间的离合与共融。
- 吴欣
- 关键词:祀典民间信仰
- 明清京杭运河河工组织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明清时期,运河河工关系京杭运河的畅通,河工组织的建立又是河工职能发挥的重要保障。由于河道工程所需河工不同,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组织管理形式。在明清长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组织又因河道变迁、制度纰漏、赋税变革等原因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或实质上的消除。本文以闸、浅、泉等河工组织为例,探讨老人、小甲、闸官等组织管理形式的利与弊、延承与变革,以及形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 吴欣
- 关键词:明清京杭运河
- 清代妇女民事诉讼权利考析——以档案与判牍资料为研究对象被引量:10
- 2005年
- 在“三从”伦理规范的约束之下,作为没有完全责任和行为能力的个体,清代妇女的诉讼权利受到了种种制约。但在实际的诉讼案件以及判牍、档案资料中,妇女的诉讼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且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了比男子还要优越的主动性。对这种存在与主动性的深入探讨,不但可以揭示清代社会妇女诉讼权利的实际状况,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礼法制度及其司法实践在妇女问题上的契合与分离,以及礼法观念与人们实际生活的结合程度。
- 吴欣
- 关键词:妇女诉讼权利民事诉讼
- '后运河'时期山东运河区域之治变--以周馥'治河'为中心的研究
- 五年,黄河改道,致使运河几失运力,并进而结束了漕运的命运,运河区域的优势也就此丧失.与之同时,黄河水患又给这一区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山东巡抚周馥以治河为先导,一方面通过筑埝迁民等措施治河养民,另一方面,致力于革新原有漕运...
- 吴欣
- 关键词:黄河治理
- 清代“兄弟争产”诉讼中的法律与社会被引量:2
- 2005年
- 在传统社会中,“兄弟有序”的伦理规范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室操戈”是并存的。而这种矛盾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兄弟之间的争产诉讼,在诉讼的形成与解决中,蕴涵了家庭、宗族、亲情、宗法等社会自发性约束机制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清代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原因。
- 吴欣
- 关键词:诉讼清代
- 论清代再婚妇女的婚姻自主权被引量:14
- 2004年
- 作为一个特殊的妇女群体,清代寡居妇女在再婚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主要是指妇女的不嫁权与请求再嫁权。不嫁权的存在得力于理学贞节观念的影响,而请求再嫁权则更多源于经济因素。
- 吴欣
- 关键词:清代婚姻自主权
-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浅铺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浅铺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水利设置与河工组织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疏通运河淤浅,保持运道畅通。历经明清社会之发展,浅铺、浅夫经历了从"铺"到"堡"、由"征发"到"雇募"的过程,这既是漕运制度的革变之需,也是区域社会的应时之变。对区域社会而言,浅铺同时具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解决运河淤浅的空间设置,其存在与区域聚落的成长密切相关;另一种是由浅夫组成的"群体"组织,其来源与管理是区域社群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
- 吴欣
- 关键词:明清京杭运河
- 思想的“魅力”与“批判”
- 2006年
- 吴欣
- 关键词:《论语》学国家社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汉魏六朝学术界
- 宗族与乡村社会“自洽性”研究——以明清时期苫山村落为中心被引量:3
- 2010年
- 明清时期,东阿县苫山村落中的不同宗族组织不断加强宗族建设,通过宗族凝聚纽带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变迁,并进而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相对稳固的社区村落结构。在时空的脉络中,这种结构又通过共享的记忆、神话、价值等要素以及建立在宗族之上得到人们认同与遵守的伦理规范及制度,维护着村落的自洽性特质。这种特性的运行方式是合作与共赢,而非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公平。
- 吴欣
- 关键词:宗族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