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云
作品数: 198被引量:1103H指数:21
  • 所属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所在地区:江苏省 无锡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曹俊
作品数:211被引量:1,246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疟疾 中华按蚊 消除疟疾 疟疾疫情 嗜人按蚊
王伟明
作品数:156被引量:793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疟疾 中华按蚊 疟疾疫情 疫情 消除疟疾
朱国鼎
作品数:134被引量:804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疟疾 中华按蚊 消除疟疾 嗜人按蚊 疫情
李菊林
作品数:114被引量:612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疟疾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溴氰菊酯 按蚊
高琪
作品数:244被引量:1,593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疟疾 嗜人按蚊 间日疟原虫 中华按蚊 弓形虫感染
用pfcrt点突变基因检测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建立一种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pfcrt点突变的检测方法,以判断是否存在氯喹抗药性。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以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扩增出一条包含第76位密码子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Apo I消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恶性疟原虫pfcrt等位基因是否为突变型。结果 31份样本经巢式PCR扩增均出现14 0 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消化后,9份滤纸血样本中有4例出现1条14 0 bp左右的片段,为突变型pfcrt等位基因,其余5份出现97bp与4 8bp两种酶切片段,为野生型pfcrt等位基因;2 2份血涂片样本中有10份突变型,突变率为4 5 .16 %。14例突变样本中,有1例体内实验氯喹治疗有效。结论 巢式PCR- RFL P法可以快速、高效的检测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并且能够初步应用于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的鉴别。
王安平高琪顾亚萍周华云王善青王光泽林世干蒙锋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巢式PCR
传疟媒介防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媒介防制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疟疾流行区的媒介防制以成蚊化学控制方法为主,但面临着杀虫剂抗性等因素的严重威胁。近年来按蚊转基因等媒介防制新技术在实验室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本文对传统媒介防制技术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基因修饰等技术在媒介防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朱国鼎曹俊周华云高琪
关键词:媒介基因修饰传播阻断疫苗
灰色预测模型对流动人口疟疾的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应用灰色模型预测江苏省流动人口疟疾发病趋势。方法采用2000-2004年江苏省流动人口间日疟发病人数建模建立的流动人口间日疟病例的数学模型:Y⌒(t)=333.48e^0.2277(t-1)-257.483进行拟合分析。结果经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C=0.155,P〉0.95,模型拟合好,可用作外推预测。对2005年江苏省间日疟发病人数进行外推,估计流动人口间日疟发病人数为210例,经回代验证当年实际发病人数为188例,误差率为10.5%。结论江苏省流动人口疟疾发病人数呈上升态势,为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
李菊林高琪金小林周华云王伟明
关键词:流动人口疟疾
1例输血传播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认输血传播疟疾病例。方法搜集1例输血感染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和献血者采血,分别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RDT)、疟原虫镜检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对扩增的疟原虫的18SrRNA,裂殖子表面蛋白1和2基因(PfMSP1和2)测序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居留史和既往疟疾感染史,有输血史。外周血涂片查见恶性疟原虫,并经RDT、重新镜检和qPCR确认。经调查,该患者先后输入来自4位供血者的血液成分,4位供血者献血时留存血样经血涂片镜检和RDT均未查见疟原虫,仅1名献血者qPCR扩增恶性疟原虫18SrRNA阳性。随访献血者采集血样RDT检测阴性,血涂片疟原虫镜检阴性,qPCR检测恶性疟原虫18SrRNA阳性。献血者和患者血样均能扩增出18SrRNA,MSP1和MSP2基因序列同源性100%。结论该患者为输血传播恶性疟疾病例,因此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疟疾筛查,控制输血传播疟疾的发生。
林红徐岁邵雷朱珊珊胡文佳朱绍汶顾亚萍杨蒙蒙周华云朱国鼎
关键词:输血疟疾
一种检测和鉴别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和鉴别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一对引物;2)提取媒介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基因组DNA;3)通过荧光定量PCR反应对蚊媒体内疟原虫基因组DNA进行扩增;4)将扩增产物熔解后得到...
高琪刘耀宝曹俊周华云
文献传递
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快速诊断试纸应用现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快速诊断(RDT)试纸的应用现状及疟疾检测人员对试纸的评价。方法 于2016年11-12月,在江苏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设区市、县(市、区)、乡镇分别选取878家医疗和118家疾控机构作为调查地点,再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每个机构2015年疟疾检测工作情况、RDT试纸使用情况和对RDT试纸的评价情况;以及收集每个机构选派的1名疟疾检测人员的个人信息及其对RDT试纸的评价。分别比较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不同层级疾控机构间评分情况。结果 2015年,江苏省疟疾病例数为405例;疟疾血液检查开展数检测量为36.22万人次;共向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提供疟疾RDT试纸10万人份。所选取的996家医疗卫生机构中,628家在2015年应用了RDT试纸,使用量的P50(P25,P75)为10(2,25)人份,其中,疾控机构[15(5,52)人份]高于医疗机构[10(2,25)人份](Z=-3.42,P=0.001);而疾控机构对RDT试纸关于单次检测时间方面的评分[10(8.5,10)]高于医疗机构[9(8,10)](Z=-2.20,P=0.028)。614名完成调查且其所在单位2015年使用了RDT试纸的疟疾检测人员中,来自疾控机构者对于RDT试纸在单次检测时间、检测操作难度和结果判定难度方面评价的P50(P25,P75)分别为[10(9,10)、10(9,10)、10(9,10)],均高于来自医疗机构的疟疾检测人员[9(8,10)、9(8,10)、9(8,10)](Z值分别为-2.55、-2.97和-2.96,P值均〈0.05)。结论 RDT试纸已在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疾控机构的RDT试纸使用量高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及其疟疾检测人员对于RDT试纸的单次检测时间、检测操作及结果判定难度方面的评价高于医疗机构及其疟疾检测人员。
金嘉杰王伟明朱国鼎周华云曹俊黄葭燕
关键词:疟疾卫生人员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Ⅴ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构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为其防控提供全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人员数据库,并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建立"1-3-7"工作模式、疟疾疫情周报制度及输入性疟疾患者同行人员协查制度。结果至2013年底,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掌握劳务输出公司405家,初步建立了江苏省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缩短至3.07 d;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初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缩减至1.57 d;实验室确诊率提高到100%,与2009年实验室确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5);输入性恶性疟重症病例比例下降至3.15%,与2011年重症病例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16,P<0.05);2013年全省无疟疾死亡病例报告。结论江苏省初步构建了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对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的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伟明周华云刘耀宝曹园园曹俊高琪
关键词:恶性疟输入性病例防控体系预警
江苏省传疟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监测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 了解连续多年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蚊帐灭蚊后媒介按蚊的抗性情况。方法 采用 WHO成蚊滤纸接触法 ,以全国蚊类抗性监测网提供的区分剂量法来判定抗性级别。结果 连续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蚊帐 5年以上地区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均已产生初级抗性 ,5年以下地区中华按蚊对这两种杀虫剂尚未产生抗性 ;连续灭蚊 5年以上地区未捕获嗜人按蚊 ,5年以下地区嗜人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仍较敏感。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尚未产生抗性 ,中华按蚊虽已产生抗性 ,但抗性水平仍较低 。
周华云李菊林金小林王伟明朱国鼎顾亚萍曹俊高琪
关键词:疟疾按蚊杀虫剂抗药性
赫坎按蚊种群近缘种核糖体基因内转录第二间隔区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分析赫坎按蚊种群内 4个近缘种核糖体基因内转录第二间隔区 (rDNAITS2 )特征。 方法 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江苏实验株、辽宁省沈阳市和朝鲜开城现场捕获的嗜人按蚊、八代按蚊和雷氏按蚊rDNAITS2 进行PCR扩增、基因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图谱分析。 结果与结论 赫坎按蚊种群近缘种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和雷氏按蚊rDNAITS2 分别为 472、45 2、45 6和 45 6bp 。
高琪周华云李菊林李凤华Choe Tong GyuYom Sung Chan朱国鼎曹俊
关键词:嗜人按蚊蚊种核糖体基因近缘种转录
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媒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分析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媒介监测结果,为输入性疟疾在本地传播的风险评估和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每年6-10月,在江苏省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诱捕按蚊,进行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强迫接触筒法进行杀虫剂抗性监测。结果 2011-2017年,在江苏省7个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5 106只,年均叮人率分别为1.075、0.786、1.057、0.787、0.790、1.797只/(人·h)和1.185只/(人·h);采用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8 186只,年均灯诱密度分别为57.950、50.932、14.800、4.405、58.070、72.406只/(灯·夜)和17.145只/(灯·夜)。2012年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的敏感性、抗性指数均为R级。结论江苏省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部分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产生高度抗性。
李菊林朱国鼎周华云唐建霞杨蒙蒙王伟明曹俊
关键词:中华按蚊疟疾媒介监测蚊虫密度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