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明
作品数: 32被引量:194H指数:10
  • 所属机构: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所在地区:安徽省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周涛发
作品数:444被引量:3,674H指数:38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地球化学 土壤 庐枞盆地 成矿作用
范裕
作品数:187被引量:2,060H指数:35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庐枞盆地 安徽庐枞盆地 后碰撞 地球化学
杨晓勇
作品数:386被引量:2,215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白云鄂博 地球化学特征 金矿 成矿作用
吴明安
作品数:56被引量:592H指数:19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研究主题:庐枞盆地 安徽庐枞盆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矿集区 泥河铁矿
余良范
作品数:25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
研究主题:金 矿床 铜金矿床 太平洋板块俯冲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矿集区龙桥铁矿成矿时代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的富铁矿床,位于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的北缘,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门院组火山岩之下和石英正长岩、二长岩之上的泥质粉砂岩和碳酸盐之中;本文分别采集了龙桥铁矿床井下370中段与黄铁矿矿体、方解石共生的黑云母样品(Lz370-1)和矿体围岩蚀变粗安岩中的黑云母样品(Lz370-2),进行Ar-Ar同位素测年,得到两个样品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4±1.5Ma(2σ)、133.1±4.8Ma(MSWD=0.32)和135.4±1.4Ma(2σ)、135.5±1.8Ma(MSWD=1.3),它们代表了龙桥铁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矿化年龄。区域岩浆活动和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型铁矿床主要成矿时代在135Ma之后。
马立成董树文仲玉斌张千明高昌生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时代
安徽省庐枞火山岩盆地中部生物碎屑灰岩发现的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庐枞火山岩盆地中部生物碎屑灰岩的发现验证了盆地中部黄屯—枞阳隆起带的存在,通过鉴定确定所发现的生物化石赋存岩石地层处于中二叠统,与以往发现的中上三叠统以及中下侏罗统地层不同,显示出盆地基底地层的复杂性,对于今后庐枞地区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谢杰张千明吴文龙
安徽东顾山钨矿床白钨矿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被引量:12
2017年
安徽东顾山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长江以北发现的首例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该矿床的成矿岩浆岩为黑云母花岗岩,成矿时代为97.22Ma,成矿作用明显不同区内140Ma斑岩型铜金矿床和130Ma玢岩型铁矿床。本文通过对东顾山矿床中矽卡岩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白钨矿开展EPMA矿物主量元素、LA-ICP MS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测试分析,对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矿床中两类白钨矿稀土元素和Mo^(6+)含量演化特征均指示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减弱。两类白钨矿的εNd(t)范围为-17.7^-16.2,^(87)Sr/^(86)Sr值为0.70956~0.71113,指示东顾山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地壳,并由董岭群变质基底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东顾山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鸡头山矿床、大湖塘矿床中的白钨矿同位素特征差别较大,指示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除了江南式基底和双桥山群基底外,董岭式基底可以为钨矿床提供成矿物质,因此南钨北移的界限可以越过长江深断裂。
聂利青周涛发张千明张千明张明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白钨矿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
马山岭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评价
本文主要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实地测量、槽探工程、钻探工程和采样测试等手段,初步查明拟设采矿权范围内的水泥用石灰岩矿床形态、产状、规模,并探求其内蕴经济资源储量(333),作出初步地质评价,为更...
张明余良范汪龙虎吴文龙池月余张千明杨晓勇
关键词:建筑石料石灰岩矿床资源评价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被引量:14
2019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周涛发聂利青王世伟王世伟张千明
关键词:钨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庐枞矿集区与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晚白垩世成矿的启示被引量:13
2018年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Cu-Au-Mo-Fe矿成矿带。近期勘查工作在庐枞矿集区东顾山地区深部首次发现了与隐伏花岗岩密切相关的钨钼多金属矿化。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隐伏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高钾、贫铁贫镁及铝弱饱和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Rb、Th、U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P、Ti、Y等高场强元素,低ε_(Nd)(t)(-18.2^-17.1)和相对高的((^(87)Sr/^(86)Sr)_i)(0.70596~0.70631)的特征,推测其岩浆来源于扬子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在就位之前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异结晶作用。利用LA-ICP MS锆石U-Pb定年获得96.7±1.3Ma的锆石年龄,表明其属于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成岩成矿时空格架,认为东顾山地区隐伏花岗岩及与之有关的钨钼多金属矿化可能代表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新一期成岩成矿事件。
张赞赞吴明安杜建国张舒张千明陆三明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U-PB定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庐枞盆地中生代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2010年
长江中游岩浆岩带主要由3个系列岩浆岩组成:①高钾钙碱性系列,发育在以铜陵、安庆地区为代表的隆起区(常印佛等,1991);②橄榄安粗岩系列,发育在以庐枞、宁芜地区为代表断陷火山岩盆地内(任启江等,1991;王德滋等,1996);③A型花岗岩类(碱性侵入岩和花岗岩),沿长江断裂分布,隆起区和断陷区均有出露(邢凤鸣等,1999)。庐枞盆地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其西北侧为华北版块。庐枞盆地西北侧以NNE向的罗河-裴岗-练潭断裂为界,东南侧紧邻NEE向的沿江大断裂,构成一个长约56km,宽约24km,面积约1032km2的"基底坳陷型"火山盆地,西侧紧临郯庐断裂。
邓江洪杨晓勇池月余吴文龙余良范张千明
关键词:庐枞盆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盆地火山岩地层中生代岩浆岩大地构造环境
安徽庐枞矿集区东顾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来自H、O、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被引量:7
2019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金属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中新勘探发现的东顾山矿床与成矿带内燕山期铁、铜大规模成矿作用不同,矿化以钨为主,且已达大型规模。前人已对该矿床开展了基础地质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工作,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来源特征仍不清楚,矿床成因的确定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确定了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为成矿带内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东顾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矽卡岩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351~397℃,盐度变化于10. 87%~13. 60%NaCleqv;氧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3~367℃,盐度变化于7. 73%~10. 62%NaCleqv;第三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80~284℃,盐度变化于4. 08%~7. 57%NaCleqv。从Ⅰ阶段到Ⅲ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H2O值为-0. 37‰~2. 79‰,δD值为-60. 56‰^-46. 16‰)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并有约40%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4. 39‰~6. 00‰,高于幔源硫,略低于赋矿地层硫值(7. 60‰~8. 13‰),指示东顾山钨矿床硫源为地层硫和岩浆硫混合,地层硫的贡献不容忽视。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特征可知,东顾山矿床热液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钨络合物的稳定性,使得大量钨等金属离子从络合物载体中脱离出来并与Ca2+相结合,最终钨酸钙沉淀成矿。通过与成矿带铜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对比可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钨矿�
聂利青周涛发汪方跃汪方跃张明张千明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矽卡岩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首例钨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其意义被引量:26
2016年
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2014年在矿集区北部首次勘探发现了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与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东顾山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岩浆岩明显不同于该矿集区内已知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玢岩型铁矿床有关的岩浆岩。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体的岩石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研究表明,东顾山矿床为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其锆石LA ICP-MS U-Pb定年结果为99.7±1.5Ma^99.9±1.7Ma,与钨矿化形成于同一期岩浆热液活动的辉钼矿的Re-Os定年结果为97.22±0.77Ma,成岩成矿时代相近,表明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东顾山岩体几乎同时形成,二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与区域成岩成矿时代的对比,本文首次提出庐枞矿集区内存在100Ma左右的成岩成矿事件,在成矿时代和矿床类型上明显区别于成矿带先存的140Ma的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和130Ma的玢岩型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的一期成矿作用产物,据此将成矿带的燕山期成矿时代范围重新确定在145~97Ma之间,说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与华南中生代第三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对应的伸展地球动力背景下的成矿事件。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为下一步在庐枞矿集区及区域上开展100Ma左右的钨多金属矿床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区域成岩成矿作用的动力学背景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聂利青周涛发范裕张千明张明汪龙虎
关键词:成矿作用成岩成矿时代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小包庄铁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罗河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庐枞火山岩盆地的西北部,是成矿带内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铁矿床。2013年在罗河铁矿床深部又勘探新发现了小包庄大型铁矿床,这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勘探应用价值。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基于详细的钻孔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并结合电子探针测试分析,研究了小包庄铁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厘定了矿床的成矿阶段,分析了成矿作用过程,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罗河铁矿床和小包庄铁矿床为同一成矿系统在不同深度成矿作用的产物。小包庄铁矿床主矿体矿呈厚大的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砖桥组地层中,位于罗河铁矿床主矿体之下约800~1000m,主要由浸染状矿体组成。矿床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硬石膏、透辉石和碳酸盐,矿石的代表性矿物组合为磁铁矿-硬石膏-透辉石。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块状构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和筛状结构等。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主要蚀变类型有碱性长石化、透辉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和硬石膏化。小包庄铁矿床形成经历了热液期的四个阶段,即碱性长石阶段、透辉石-硬石膏-磁铁矿阶段、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阶段和硬石膏-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其中,铁矿化主要发育于透辉石-硬石膏-磁铁矿阶段。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以及与宁芜地区铁矿床的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小包庄铁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的闪长质侵入岩(?),而矿化发育在远离侵入岩或次火山岩之上的火山岩中,明显有别于宁芜地区玢岩铁矿床,类似于智利安第斯成矿带中部分产于安山质火山岩中的磁铁矿-磷灰石型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产�
刘一男范裕高昌生张千明张乐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