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鸿祺
-

-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凌锋

- 作品数:696被引量:4,488H指数:3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栓塞治疗
- 支兴龙

- 作品数:117被引量:774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脊髓血管畸形 血管内治疗 硬脊膜动静脉瘘 栓塞
- 张鹏

- 作品数:189被引量:9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硬脑膜动静脉瘘 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瘘 血管内治疗 栓塞
- 李萌

- 作品数:153被引量:9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畸形 颈动脉狭窄 硬脑膜动静脉瘘
- 宋庆斌

- 作品数:127被引量:1,219H指数:2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 颈动脉狭窄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0
- 2003年
-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 110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首选经全椎板切除入路夹闭瘘口至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 61例 ,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手术 3 7例 ,经血管内栓塞 12例 ,栓塞后复发再手术 3例。患者术后采用了抗凝、血液稀释、早期康复等辅助治疗。 10 6例患者术后复查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瘘口全部闭塞。 89例复查脊髓MRI显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全部消失 ,其中 74例髓内T2高信号消失、15例缩小。术后 98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12 0个月 ,5 4例症状完全消失 ,3 4例症状改善 ,10例无变化 ,其中 3例栓塞 1~ 5年后瘘口再通而手术。 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后良好。经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 。
- 李萌张鸿祺支兴龙陈革单永治陈文劲吴浩凌锋
- 关键词:动静脉瘘脊髓硬膜
- 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91例,侧窦区1例。经颈内静脉的起始段探查未显影岩下窦,进入引流静脉窦内栓塞海绵窦区DAVF;通过颈内静脉探查未显影乙状窦,进入静脉窦栓塞侧窦区DAVF。首选可控纤毛弹簧圈进行栓塞,待血流减慢以后,用游离纤毛弹簧圈继续栓塞。若仍存在少量瘘口,通过静脉窦内注射液体栓塞剂(25%~33%Glubran或Onyx18),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栓塞的疗效。术后6个月通过电话、门诊或DSA随访。结果92例患者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置管失败;其余91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并成功进行静脉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未见异常静脉窦早显,瘘口消失,达到了影像学上治愈。置管成功率及治愈率均为99%(91/92)。术后6个月对38例进行随访,无一例DAVF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DAVF,尤其对于海绵窦区DAVF,经未显影岩下窦超选择置管进行栓塞,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可作为海绵窦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 张鹏张鸿祺支兴龙李萌宋庆斌凌锋
- 关键词:硬膜动静脉瘘静脉窦
- 重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中占第3位,出血发生后早期的病死率约为40%,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可高达60%-70%。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再次出血,破裂动脉瘤必须治疗已成为共识(无论是采用血管内治疗还是开颅夹闭治疗)。但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治疗情况远比破裂动脉瘤复杂。
- 杨新健张鸿祺
- 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出血再次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意外
- 颅内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栓塞病理的提示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动物模型的栓塞可行性。方法:经颈动静脉吻合等建立以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eM)为畸形团的AVM模型,分别用微粒和NBCA栓塞,取ReM、颈动静脉吻合口和脑做病理观察。结果:急性期见细胞变性坏死,中性白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等。亚急性、慢性期为单核、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组织变性、增生和纤维化等。结论:ReM和人脑AVM栓塞病理改变相似,可用于栓塞病理研究。
- 王大明凌锋刘东戈李萌张鸿祺宋庆斌李晓光郝蔓春曲怀谦李化伟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脑栓塞病理
- 血流重建结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重建结合颅内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瘤患者,行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和动脉瘤孤立术。依据动脉瘤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包括对M2段及其远端的动脉瘤采用低流量旁路移植5例,对M1段动脉瘤采用中流量旁路移植4例,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采用高流量旁路移植5例。术中或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以了解吻合口通畅与否及动脉瘤闭塞状况。本组患者随访期为2~60个月。结果:低和中流量旁路移植的9例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术后造影示吻合口均通畅。5例高流量旁路移植的患者中3例术后经过顺利,2例术后即刻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复查造影示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不通。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结合动脉瘤孤立术是治疗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动脉瘤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可选择高、中、低不同流量的旁路移植术式。
- 李萌张鸿祺支兴龙张鹏焦力群马妍鲍遇海凌锋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流重建
- 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被引量:3
- 2000年
- 李建文凌锋宋庆斌王大明张鸿祺
-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立体定向术出血
- 经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17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17例资料,术前行MRI检查及血管造影确诊,以半椎板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显微手术治疗。结果病灶位于颈段1例,胸段9例,腰段7例。瘘口均为单动脉供血。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全部消失。15例获随访6个月-2年,其中10例患者症状消失,3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瘘口位置,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硬脊膜动静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 傅传经张鸿祺高觉民樊炼李建李铭
-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治疗
- 一种基于影像的颅咽管瘤治疗辅助决策方法、系统及设备
- 本申请涉及智能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影像的颅咽管瘤治疗辅助决策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获取颅咽管瘤患者脑部影像;将所述脑部影像输至训练好的预测模型中得到CAF预测含量;基于所述CAF预测含量给予患者治疗决策;其中,训练...
- 陈奕光张鸿祺陈革刘小海李茗初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ASA 2009年版)(上)被引量:18
- 2009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3万人发病,约占所有卒中的5%。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AHA)曾于1994年发布了动脉瘤性SAH(aneurysmal SAH,aSAH)的治疗指南。在随后的十几年内,对aSAH的诊断方法、血管内和手术治疗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有了显著的进步,但这些并未改变aSAH预后较差的结果,其病死率仍高达45%,存活者亦有很高的残疾率。几项大规模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和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结果,对aSAH的治疗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快速发展的新治疗方法以及某些伦理和实践问题,提示我们有必要规范aSAH诊治相关的许多重要概念。
- 何福亮张鸿祺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血管外科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专家共识(第一版)被引量:9
- 2020年
-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以来,疫情已波及全国各省份,预防和控制已进入关键时期。脑血管急重症患者具有不能自理、意识障碍、家属陪护较多、医疗干预措施多、医护操作多、术前准备时间短、手术时间长、患者在院时间长等特点,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共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的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脑血管外科患者分为“普通患者”“可疑患者”及“疑似或确诊患者”等三类,并从“择期和限期患者诊治”“急诊患者诊治”“门急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环境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原则”及“手术室和导管室”防控、终末消毒流程等方面阐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全国各级医院脑血管外科同道提供参考。
- 蒋丽丹王军马永杰刘婷王征焦力群赵磊郭冕王天龙张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