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倍雷
-

-

- 所属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赫云

- 作品数:61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母题 主题学 乔伊斯 主题 比较艺术学
- 徐立伟

- 作品数:28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 研究主题:他者 后现代主义 审丑 先锋小说 审美
- 张祖华

-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学 艺术教育 研究生培养 体系构架 道一
- 陈小琴

- 作品数:30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陌生化 图式 师范大学生 比较艺术学 二级学科
- 刘娟绫

- 作品数:25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教学 书籍装帧 广告 书籍封面 公共艺术
- 髡残:人、和尚与画家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画家髡残(1612年-1673年)是与渐江(弘仁)(1610年-1664年)、石涛(1642年-1707年)、朱耷(1626年-1705年)齐名的17世纪杰出的四大僧人画家之一,人们对后三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却极少有关于髡残的英文文献研究。要想了解这位中国画家必须从多他的多重身份着手,即作为佛教僧人,作为画家,以及作为知己朋友中的一份子。髡残也承认自己难以捉摸,但是对于他为数不多的朋友来说,他是他们灵感的丰富源泉,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 理查德·派克【美】李倍雷赫云(校)
- 关键词:中国画家髡残和尚佛教僧人多重身份
- 塔勒·多诺万:材料的积聚
- 2003年
- 塔勒·多诺万用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法体察世界。今年的十二月,在圣诞节驾车回家的路上,她注意到长长的高速公路两旁,树顶上闪耀着绒毛状的光亮。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雕塑。同时自言自语:“我如何用细丝般的材料做件象这样重要的东西?”然而,多诺万又有个同样的直觉反应,就是在她工作时所使用的地毯纤维制品和电缆丝。多诺万雕塑创作的灵感是从她眼睛所捕捉到的任何偶然的事物——既自然的和工业用的材料中产生的,无论是哪一种资源,多诺万的作品在自然与建筑之间观望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领域。
- 乔治·霍维尔李倍雷
- 关键词:雕塑审美经验艺术风格
- 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被引量:2
- 2009年
- 分析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提出其审美形态为"传统审美、泛审美,非审美,审丑"。通过对四种审美形态的分析诠释出他们的文化观念分别为:"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中心主义"的审美标准;解构了"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消解"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审美标准。并指出"审丑"具有"批判意义","审丑"不是"表现丑"。
- 李倍雷徐立伟
- 关键词:审美泛审美审丑
- 《艺术传》“断层”后“艺术”内容迁移《文学传》《文苑传》被引量:1
- 2023年
- 《北史·艺术传》以后的新旧《唐书》变更了“艺术”的概念,该类传是为《方技(伎)传》,看似《艺术列传》形成一个“断层”,究其《艺术传》的内容转移或隐移在其他《传》和《志》中,成为另一种并行的方式传承艺术内容。最为直接的是《艺文志·子部》用了“杂艺术”或“艺术”,包括《文苑传》《文学传》《文艺传》中绘画、书法,以及《音乐志》《乐志》等有关音律的脉络,为《清史稿》重构《艺术传》奠定了宽广的艺术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本来面貌。
- 李倍雷
- 李倍雷的绘画艺术
- 2013年
- 李倍雷
- 从概念并需要拋弃观念说起
- 2024年
- 我们使用的一些概念和观念,很大程度上早已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固有的中国文化属性。譬如“美术”“哲学”“美学”“神话学”“人类学”等,也许我们已经习惯这些概念。说到观念,必然提到大家都认可并跟风的“轴心时代”,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雅斯贝尔斯的“话语陷阱”。西方的“艺术起源说”,并不是建立在历史学和考古学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类学基础上,故不少为谬说,如格罗塞《艺术的起源》。没有“天文”,就没有“人文”,文交阴阳,字通天地。中国远古观测天象,产生了世界最早的天文体系知识系统。西水坡45号墓的图像、凌家滩的玉龟玉版、陶寺观象台,便是天文考古学的证据,它们不仅是人类文明史的起点,也是艺术史的源头。由“象天法地”所产生的《易经》,包罗万象,集人类全部文化知识源头之大成。然而,在我们的学科目录中,看不到“易学”,也看不到“儒学”,却有“宗教学”。重建艺术史,任重道远。
- 李倍雷
- 关键词:艺术起源天文
- 比较视域下的主题学与形象学被引量:3
- 2009年
- 中西比较美术学的主题学研究是中西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美术家在借用共同的主题时的不同描绘和表现。"形象学"是研究他者或本土的整体文化形象,其中的"形象"是作为看待对方的文化形象,这个"形象"是通过美术显现的某一个时期的一个民族或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往往是美术家根据他所认识的他者文化而构想的一个"他者"的形象。
- 赫云李倍雷
- 关键词:主题学形象学主题母题他者
- 吴历:文人、居士、天主教士与画家被引量:3
- 2014年
- 学界对吴历绘画受西法影响一直存有争议。一方面吴历洗礼入会,去澳门修道,接触到大量的西方艺术。对于一个"清六家"之一的画家来说,不但有诱惑,同时也会做出自己的文化判断和接受与否的文化态度。另一方面吴历极力学古,"出宋入元",以传统的绘画路径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特征与风格,奠定了在中国画史上的显著地位。这两方面的原因成为人们争论与探讨的焦点。然而,吴历是否接受西方绘画元素,主要以接受作品的对象而定,他送给西方传教士的作品,掺和了一定的西法元素,目的是为了考虑接受者的欣赏习惯和文化背景。相反吴历的其它作品较少或不采用西法元素。
- 李倍雷
- 关键词:山水画光源
- 中西比较美术学思潮论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美术受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是巨大的,以主动接受西方写实主义美术思潮的姿态,来改造中国的美术。愈往后延伸便动摇着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根脉,使中西美术的碰撞、交流不平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在中西美术的交流中非常突出,对话机制的规则几乎在西方,中国的美术理论失去了话语仅。因此,构建中国当代美术理论话语体系,是中西比较美术学需要在相互阐发和建立平等对话机制中解决的。因而,用跨视域的视野和融会贯通中西双方的文化,阐发中西不同的美术理论话语,增进了解,加强双方的对话,是当今研究中西美术理论话语的基本要求和走向。
- 李倍雷赫云
- 关键词:美术思潮
- 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来源于张直躬的"芦雁图"和苏轼题张直躬"芦雁图"的诗,边寿民一枚"无人态"闲章便是出自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中的"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这是分析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的依据,也是边寿民"无人态"意象母题的表达。边寿民《芦雁图》意象母题不同于"移民"画家朱耷"鱼鸟图"的有人态的意象母题。边寿民《芦雁图》和《芦雁诗》的整体意象母体,属于"无我之境"的意象主题,这也是中国人文绘画艺术的基本追求。
- 李倍雷
- 关键词:扬州八怪边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