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仕平
作品数: 32被引量:64H指数:4
  • 所属机构:集美大学
  •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陈旻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
研究主题:榜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
郭金锭
作品数:8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共产党人 使命感 B/S三层架构 学生管理 工作信息化
董志强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管理 权变理论 权变 软管理 硬管理
杨俊芳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经》 忠君思想 崇拜
肖日葵
作品数:24被引量:3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研究主题:个案研究 文化资本 个案 两岸 社会整合
杨震的思想观念与文化背景被引量:1
2011年
分析杨震的思想观念是我们观察东汉中期社会文化背景的极佳标本。具体说,第一,东汉中期经学繁盛与杨震的经学修养恰成对应;第二,东汉中期士风高涨与杨震的名节意识正可应和,杨震的思想观念契合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
萧仕平
关键词:经学名节
传统儒学的“诚”“信”: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兼由“诚”“信”意蕴差异看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理路被引量:12
2005年
 儒学史上,儒学家对“诚”、“信”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诚”被认为具形而上意义;“信”,则更多地被注意到它的工具性价值。儒学史上被这样理解“诚”、“信”大体上可以归为法理学家富勒所说的“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两种道德类型。按“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道德二分法来领会传统儒学中的“诚”和“信”,对我们思考当前诚信道德建设的理路不无启发:第一,“信”作为“义务的道德”提示以公共法规提供现代诚信道德的制度保证,第二,“诚”作为“愿望的道德”提示以私人信仰提供现代诚信道德的心理源泉。
萧仕平
关键词:道德义务愿望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被引量:3
2007年
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绝望和对儒家人际关系主张的拒斥,使庄子由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关注转向对理想态人际关系的探求。庄子的人际关系主张大致可归为三方面:第一,"道"是理想人际关系的核心;第二,"无我"是开展人际关系的出发点;第三,个体精神之自由与人我关系之和谐的统一是人际关系追求的目标。个体本位性、去依附性、非功利性则是庄子人际关系思想的三个特点。庄子的人际关系思想对今人思考和确立合理的人际关系思想理念富有教益。
萧仕平
关键词:人际关系无我
西周的贵族风貌、孔学的贵族文化性格及其启示
2012年
不同阶层有着互异的文化品位,在西周,严格教育熏陶出贵族阶级崇尚诗书,讲求礼乐的精致优雅的人文风貌。生活在春秋晚期的孔子将这种贵族气息引入思想学说的创建之中,由此开启一种具有贵族文化性格的文化体系。作为一个有创见性的思想家,孔子并非局限于对贵族行为、思想的逢迎上,孔子理论中具有一种春秋贵族未曾触及,但却又是溯源于贵族意识的独特思想,这就是:在修养主体上,他要求打破贵族阶级的垄断;在修养的方式上,他要求深入心性,实现精神超越,孔子这种思想实现了对原来的贵族文化的升华。在时代变迁的今天,讨论这一问题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启发作用。
萧仕平
关键词:孔子学说教育
“吾道南矣”文化意识的历史继承和时代转进——从新加坡道南学堂的创建和命名到集美学村道南楼的“道南”蕴意
捐助新加坡道南学堂是陈嘉庚先生兴学活动之始。但该校创立的年份和日期各方却记载不同,而细致梳理和查证早期报章及档案资料便于理清其确切时间和命名情形。再就命名来说,道南学堂被陈宝琛定名为'道南',乃源自福建文化史上的'道南'...
萧仕平
关键词:陈宝琛文化意识
文献传递
连横的正统意识——兼以正统论视角论《台湾通史》无“台独”理念被引量:1
2007年
《台湾通史》反映出作者连横对政权正统性的评定:在清统一台湾之前连横视明为正统,之后他才认为政权正统性随郑氏降清而转移到了满清手中。连横认同郑氏政权所奉之明王朝的正统性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由:第一、传统的夷夏之辨是形成连横正统观的文化渊源;第二、特殊的家国遭际是催生连横正统观的现实原因。从正统观的视角看,连横有强烈的祖国意识而并无台独理念也是显而易见的。
萧仕平
关键词:正统《台湾通史》连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管理——以权变理论为视角
2012年
西方权变理论注重"硬管理"与"软管理"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这对我们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管理问题有借鉴意义:第一,硬管理和软管理相结合启发我们既要依靠法治又要激发社会活力;第二,硬管理的软化启发我们重视法律的人性化;第三,软管理的硬化启发我们在促进公民的社会参与时注重对法律的借助。
萧仕平
关键词:硬管理软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的逻辑递进被引量:1
2018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认识有这样的进程展开:首先是"点睛目标"——以社会主义目标点睛,从而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生动和现实起来;其次是"拓展实践"——不断开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由此也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特征的日益呈现;再次是进一步的"深化认识"——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本质加以领会后,顺随认识推进,深化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即党的领导。"不忘初心"就是新时代继本质、特征总结之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的逻辑递进。
萧仕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兴趣的多向度营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之尝试被引量:1
2012年
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有限,这是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难题,要破解难题,应该多向度营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一,教学目标上,紧扣学生关注焦点,激发学习兴趣。其二,教学形式上,营造课堂良好气氛,巩固学习兴趣。其三,在教学管理上,运用适宜激励机制,强化学习兴趣,由此改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状况。
萧仕平兰启发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增量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福建地方文化传统在海西建设中的价值
2011年
在海西发展战略面前,福建地方文化传统对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发展能起积极作用。一方面,就海西区域文化建设看,福建地方文化资源赋予海西区域文化建设相应的文化基础,催生了海西区域文化的个性风格。另一方面,就海西区域经济发展看,福建地方文化资源为海西区域发展的相关文化产业准备了前提,为打造海西区域经济特色品牌提供了支持。
董志强萧仕平
关键词:海西建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