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小军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相关作者
- 汪思龙

- 作品数:130被引量:3,990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杉木人工林 杉木 土壤微生物 凋落物 毛竹林
- 肖复明

- 作品数:208被引量:1,730H指数:25
-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毛竹林 陈山红心杉 杉木 毛竹 红心
- 王清奎

- 作品数:50被引量:1,70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杉木人工林 温度敏感性 土壤活性有机质 杉木 杉木林
- 高洪

- 作品数:21被引量:1,06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混交林 幼苗生长 纯林
- 范少辉

- 作品数:222被引量:2,606H指数:32
- 供职机构: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 研究主题:毛竹林 毛竹 杉木 杉木人工林 人工林
- 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特征研究被引量:23
- 2008年
- 通过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竹林地土壤(0-60 cm)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27%和551.84 mg/kg,不同土壤层次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2.607%,分别是20-40 cm和40-6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的1.67倍和2.57倍;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占土壤总微生物量碳的58.9%,分别是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2.69倍和3.08倍。不同季节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明显变化规律,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7月份呈上升的趋势,7月达到最大值,8-12月份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季节间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毛竹林地土壤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熵为1.118 6%,与40-60 cm土壤层相当,略高于20-40 cm土壤层,说明毛竹林不同土壤层次有机碳积累强度相当。
-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于小军刘广路邓旺华
- 关键词: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研究被引量:40
- 2005年
- 采用CID-301PS光合测定仪,对20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的CO2排放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杉木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其季节变化规律为:从1~7月份随温度呈上升的趋势,在7月达年呼吸速率(CO2)的最大值,为1.466μmol/(m2·s),8~12月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并且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6:00~18:00.分析了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指出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进入土壤呼吸室的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空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呼吸.同时得出杉木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计算出杉木林地土壤的年呼吸量(CO2)为10.517t/(hm2·a).
- 肖复明汪思龙杜天真于小军陈龙池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
- 不同温度条件下杉木、桤木和火力楠细根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7年
-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9℃、14℃、24℃和28℃)条件下桤木、杉木和火力楠细根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细根的分解率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大小依次为火力楠>桤木>杉木.细根分解率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添加细根的种类、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均对实验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产生影响.3个树种细根分解使土壤微生物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大小依次为火力楠>桤木>杉木>对照;培养中期以及中等培养温度条件下细根分解对应着较高的土壤微生物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细根分解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无显著影响.
- 刘艳汪思龙王晓伟于小军杨跃军
- 关键词:细根微生物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
- 杉木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被引量:109
- 2000年
-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实验是用网袋法进行的。目的是检验“杉木叶凋落物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 ,杉木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都可得到加强”这样一个假设。结果发现 ,杉木与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 var. sublanea)、桤木 (Alnus cremastogyne)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分解速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而与红栲 (Castanopsishystrix)、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刺楸 (K alopanax pictus)、木荷 (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时不存在相互作用。至于养分的释放 ,除与木荷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没有发现相互作用外 ,而与其它阔叶树种叶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或强或弱表现出促进作用 ,而且促进作用的强弱与阔叶树叶凋落物初始 N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如果仅从阔叶树叶凋落物与杉木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作用形式和强弱来考虑选择杉木的伴生树种时 ,首选树种是桤木 ,其次是刺楸 ,再其次是火力楠、红栲 ,最后才是樟树和木荷。当然只依据此单一条件来选择混交树种还不科学。
- 廖利平马越强汪思龙高洪于小军
- 关键词:杉木叶凋落物养分释放阔叶树混交
- 外加氮源对杉木叶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07
- 2000年
- 采用原位 (In situ)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外加 N源对杉木叶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加 NH4+ - N时 ,杉木叶凋落物的失重率与对照 (未加任何 N的处理 )相比 ,没有差异 ;而施加 NO3- - N时 ,使杉木叶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提高 (p=0 .0 5 ) ,达 10 %以上。与施加 NH4+ - N相比 ,施加 NO3- - N明显促进了杉木叶凋落物的分解 (p=0 .0 5 )。施加 NH4+ - N和 NO3- - N会产生负作用 ,使土壤养分淋失。在土壤表面覆盖杉木叶凋落物的同时施加 NO3- - N的处理比只覆盖杉木叶凋落物的处理 ,NH4+ - N和 Ca2 + 的淋失有所增加 ,但并不明显 (p=0 .0 5 )。施加 NH4+ - N使NO3- - N的淋失明显增多 ,因为提供更多的硝化 N源 ;除 Na+以外 ,施加 NH4+ - N使其它盐基阳离子淋失明显增多。土壤表面覆盖杉木叶凋落物但只用蒸馏水淋洗比直接淋洗裸露土表使所有养分元素的淋失都有所增多 ,但并没有显著差异 (p=0 .0 5 )。Ca2 + 的淋失在各种处理下是所有养分元素中最多的。
- 廖利平高洪汪思龙马越强黄志群于小军
- 关键词:杉木叶凋落物施肥
- 一种摇床摇瓶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床摇瓶固定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箱体的下端内壁螺接有多个螺杆,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连接有底座,多个所述螺杆的上端均贯穿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
- 黄苛于小军颜绍馗关欣张秀永杨庆朋张伟东王清奎汪思龙
- 毛竹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周转被引量:16
- 2009年
- 通过连续土钻取样法,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细根生物量为7.7349t.hm-2,其中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91.5%和8.5%,并且毛竹林0~20cm层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地活细根和死细根总量的57.9%和60%。毛竹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在1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8647~10.7964和0.3538~1.0057t.hm-2,基本上2—6月份呈上升趋势,到6月份出现最高峰值,8—12月份下降,次年2月为最低值。采用改进的最大值、最小值法计算模型计算出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年分解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6.895,0.3124t.hm-2和0.93次.a-1。
- 范少辉肖复明汪思龙苏文会于小军申正其
- 关键词:毛竹林细根生物量
- 中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叶在杉木人工林中分解及氮磷释放过程被引量:18
- 2013年
- 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等树种凋落叶在21年生杉木人工林内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过程。经过13个月的分解实验,4种供试凋落叶以青冈分解最快,质量失重率为33.5%,其次为桤木和木荷,马尾松分解最慢,其质量失重率仅为29.9%。4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1~26个月和94~112个月。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除桤木凋落叶中氮含量下降外,其他3种凋落叶的氮含量均增加,但凋落叶的C/N均降低;在凋落叶分解的前3个月,凋落物中磷含量快速下降,此后变化很小,C/P呈增加趋势。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马尾松凋落叶对氮素表现为固持作用,而其他3种凋落叶对氮素表现为净释放,4种凋落叶的磷素均表现为净释放。4种供试材料中桤木较适合与杉木混交种植。
- 仲米财王清奎高洪于小军
- 关键词:凋落叶养分释放
- 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变化特征被引量:58
- 2005年
- 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对第一代、第二代杉木林和地带性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质主要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质各组分含量均为杉木林低于阔叶林,而第二代杉木林又低于第一代杉木.第一代杉木林活性有机质总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8.79g·kg-1、421.7mg·kg-1、252.2mg·kg-1和136.3mg·kg-1,上述活性有机质组分在第二代杉木林中的含量分别是第一代杉木林的73.6%、87.9%、66.3%和53.2%,地带性阔叶林则分别为22.31g·kg-1、800.5mg·kg-1、361.1mg·kg-1和220.1m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质各组分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其它活性有机质组分的相关性相对较高.
- 王清奎汪思龙高洪于小军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 湖南会同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呼吸量测定被引量:3
- 2006年
- 该文对湖南会同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中红拷-青冈-刨花楠群落CO2排放动态和各树种呼吸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质器官呼吸速率与其直径呈负相关关系,林木树干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为3—7月随着树木生长和气温的升高,树干呼吸呈上升的趋势,7月达年呼吸速率的最大值,8—12月呈逐渐递减的趋势,1—3月树干呼吸基本维持在一定数值上.根据测出的有关参数,用积分方法推导出阔叶林群落呼吸量为22·791t/(hm2·a),其中,树干、树枝、树根和树叶分别占年群落呼吸量的54·0%、17·2%、9·6%和19·2%.
- 肖复明汪思龙范少辉杜天真陈龙池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