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智敏
作品数: 239被引量:1132H指数:16
  • 所属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林
作品数:272被引量:1,319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胆囊癌 钼粉 预后 肝门部胆管癌 成骨细胞
陈晨
作品数:170被引量:591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胆囊癌 预后 肝内胆管癌 胆囊肿瘤 高血压
张东
作品数:84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胆囊癌 预后 胆囊肿瘤 胆道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刘青光
作品数:244被引量:1,383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肝癌 腹腔镜 肝肿瘤 重症急性胰腺炎
汤朝晖
作品数:111被引量:91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肝内胆管癌 胆囊癌 胆道肿瘤 胆管肿瘤 胆囊肿瘤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十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Beger术)的适应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实施的10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9例,其中合并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头囊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3例、膈下积液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慢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肿瘤患者无复发。结论 DPPHR保留了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的连续性,降低了手术创伤,对于慢性胰腺炎和其他局限性良性病变有较好疗效;但DPPHR手术要求较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对症处理。
宋晓刚王林耿智敏石磊仵正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科手术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肝内胆管癌根治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0家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意向性根治切除治疗的51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66例,女性250例,年龄[M(QR)]58(14)岁;116例(22.5%)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43例(27.7%)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根据不同变量特征分别采用树增益朴素贝叶斯网络(TAN)及朴素贝叶斯网络算法,应用BayesiaLab软件建立以12个月为目标节点的生存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劣。结果516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6%、37.9%、2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有无黄疸、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有无脉管侵犯、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切缘、有无结石、癌胚抗原水平、CA19-9水平是患者的预后因素(χ2=5.858~54.974,P值均<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有无结石及CA19-9水平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依据19个临床病理学因素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5%,依据单因素分析得到的12个预后因素所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0%,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朴素贝叶斯网络模型的AUC为79.5%,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的AUC为78.8%,C-index为0.73。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的肝内胆管癌根治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列线图具有一定的优势。
陈晨吴予涵张景玮邱应和吴泓李起宋天强何宇毛先海翟文龙程张军李敬东司书宾蔡志强耿智敏汤朝晖
关键词:胆道肿瘤预后肝内胆管癌贝叶斯网络列线图
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慢性胆囊炎或胆囊上皮内瘤变的7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上皮内瘤变15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600例。男性264例,女性486例,年龄(51.3±14.5)岁(范围:18~90岁)。通过χ²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模型及进行内部验证。将原始数据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526例)和验证组(224例),分别采用列线图及树增益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混淆矩阵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史(年)、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胆囊壁是否增厚、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相关因素(χ²=19.957、8.599、9.724、9.301、8.341、15.288、9.169,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3,95%CI:1.50~3.31,P<0.01)、胆囊大小(OR=2.11,95%CI:1.17~3.80,P=0.013)、胆囊黏膜是否光滑(OR=1.80,95%CI:1.13~2.88,P=0.014)、结石大小(OR=2.98,95%CI:1.71~5.21,P<0.01)及结石数量(OR=2.14,95%CI:1.34~3.42,P<0.01)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列线图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708和0.696,两种模型建模组AUC分别为70.60%和70.73%,验证组的AUC分别为68.14%和67.47%。两种模型建模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9.96%和70.72%,验证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6.96%和67.41%。结论年龄、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及树增益�
李起张健苏敬博金哲川吴予涵蔡志强司书宾邓元张东耿智敏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囊疾病胆囊肿瘤
胆道恶性肿瘤:从临床分型到分子分型被引量:1
2021年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rcinoma,BTC)是起源于胆管及胆囊的恶性肿瘤总称。根据其解剖位置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A)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三类,其中eCCA又包括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CCA)和远端胆管癌(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dCCA)。
张瑞苏敬博张健耿智敏
关键词:胆道肿瘤临床分型分子分型
神经菌毛素促进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NRP-1)作为NRP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常表达于内皮细胞及一些肿瘤细胞,是信号素(Sema 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相关因子的共受体。因此,它在神经轴突的生长、血管的生成发育和肿瘤生长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同样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NRP-1可以促进VEGF介导的血管形成,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NRP-1促进VEGF血管形成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徐之超陈晨李文智陈强姚春和耿西林王林耿智敏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形成
转化生长因子-β转导通路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通路中各因子在良性狭窄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信号转导通路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1,TGF-β受体I(TβRI),TGF-β受体Ⅱ(TβRⅡ),Smad4,smacr7,CTGF蛋白以及CTGFmRNA在23例良性胆管狭窄组织及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分别计算阳性表达率,并分析TGF-β1,Smad4及CT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GF-β1、TβRI、TβRⅡ、Smad4、CTGF蛋白和CTGFmRNA在23例胆管良性狭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82.6%、87.O%、78.3%、82.6%、65.2%,高于其在6例正常胆管中的表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在胆管良性狭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为70.O%,与正常胆管比较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131、Smad4及CTGF在良性狭窄胆管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GF-β1/Smad/CTGF信号转导通路高表达是导致良性胆管狭窄形成的重要因素。
耿智敏张晓雪王林陶杰
关键词:胆管狭窄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人工智能技术在胆囊癌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率低、侵袭性强、淋巴转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为主的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疗、预后评估以及医学图像的处理,为恶性肿瘤的诊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胆囊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术前淋巴结状态评估、术中淋巴结清扫、外科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初步研究,显示出了一定的临床价值。作者结合人工智能在医学相关领域的应用进展,对人工智能在胆囊癌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进行了评述,期望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胆囊癌的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李起马煜博权龙玺张瑞陈晨耿智敏
关键词:胆囊癌人工智能
胆肠磁吻合器在胆管空肠吻合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20年
磁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MCA)是利用磁体之间的磁力完成空腔器官间的无线化吻合技术[1-2]。近十年来,随着钐钴、稀土钕铁硼材料等新型磁材料的出现,MCA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我们既往利用MCA完成开腹胆肠磁吻合[3]、胰肠磁吻合[4],操作简单,术后无消化道瘘发生。近期我们研制了一种专用的胆肠磁吻合器[5],将原来磁装置的胆汁外引流改为内引流,符合生理需求,且操作更加简便。2017年我们开始将该吻合器应用于临床,现回顾性分析该吻合器在临床上胆肠吻合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李宇刘学民张谞丰张洪科汤博白纪刚耿智敏程亚丽吕毅
关键词:吻合器胆肠吻合消化道瘘内引流
唾液腺囊腺癌肝转移一例
2005年
张勇耿智敏王作仁杨晓梅吕毅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转移病例报告手术治疗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肿瘤和慢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变化及术后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中胰腺导管腺癌1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IPMN 2例,慢性胰腺炎2例(1例合并胰管结石)。其中手术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4/15),其中胃排空障碍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无胆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控制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18~30U,效果理想,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提高。11例患者获随访6~37个月,平均25.4个月,其中胰腺导管癌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3~18个月)。结论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达到R0,围手术期管理的提高使近期疗效更理想,并发症无增加,血糖控制满意,同时可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因此对部分胰腺疾病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陶杰耿智敏王林石磊李文智姚春
关键词:胰腺肿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