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先芸
作品数: 21被引量:58H指数:5
  • 所属机构:三峡大学
  • 所在地区:湖北省 宜昌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魏绍斌
作品数:360被引量:1,693H指数:17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名医经验 妇科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李瑛
作品数:27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愈合 小夹板固定 小夹板外固定 疗效观察 骨折
邹季
作品数:237被引量:983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颈椎病 疗效分析 骨折愈合 骨折
冯婷婷
作品数:30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子宫腺肌病 P450AROM 化瘀法 PGE2 复片
费攀
作品数:9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牵引器 骨折愈合 腰椎牵引 按摩牵引 靠垫
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节参总皂苷在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方案为竹节参总皂苷通过HIF‑1α/VEGF/ANG‑1信号通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药物。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
冯知涛梅志刚付先芸吉金雨郭响罗亚男
文献传递
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小鼠的多靶点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在子宫腺肌病(AM)小鼠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M的作用机制。方法: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个月及6个月,形成M1组及M2组(AM小鼠模型3月组及6月组)。选择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同时将未造模同期小鼠设为正常组。各组分别给药3个月(Z1组及Z2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450、COX-2、ERa)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ENS、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随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的变化。结果:在位内膜方面,1与正常组比较:M1及M2组CD31显著下降(P<0.01,P<0.05)、VEGF显著增高(P<0.001)、MMP-2显著增高(P<0.01);P450、COX-2、ERa表达在M1组无显著差异,P450、COX-2在M2组显著增高(P<0.001)。2M1与M2组比较:P450、COX-2、ERa表达M2组显著高于M1组(P<0.01,P<0.001,P<0.05)。3治疗前后比较:Z1与M1比较,VEGF、MMP-2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CD31显著升高(P<0.001);Z2与M2比较,P450、COX-2、ERa表达下降显著(P<0.01,P<0.001,P<0.05)。在异位内膜方面,1与正常组比较:M1及M2组P450、COX-2表达及M2组ERa值表达均显著增高(P<0.001,P<0.01);2M1与M2组比较:M2组COX-2、ERa、P450表达与M1组比较有增高趋势(P=0.001,P=0.051,P=0.122);3治疗前后比较:Z1与M1比较,P450显著下调(P<0.05)、COX-2及ERa无显著变化;Z2与M2比较,P450、COX-2、ERa下降显著(P<0.001,P<0.001,P<0.05)。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可多靶点治疗AM。病程早期的中药治疗主要以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为靶点,改善早期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况,直接截断由此触发的雌激素生成的正反馈链。疾病的后阶段,中药治疗靶点主要是在位及异位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通过雌激素效应的变化�
付先芸魏绍斌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小鼠模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不同治疗方法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在子宫腺疾病(A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不同空间部位,中西医治疗方法对模型小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不同影响。方法: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个月,形成模型组。选择导师行气化瘀法临床验方(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A组),同时将丹莪妇康煎膏作为中药对照组(B组)、孕三烯酮组为西药对照组(C组)、未造模同期小鼠为空白组,各组分别给药3个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位内膜CD31表达显著下降(P<0.05),A、B、C组治疗后上调,且A组显著优于B、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A、B、C组异位内膜CD31表达显著下降(P<0.05),A、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位内膜MMP-2、VEG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A、B、C组在位内膜MMP-2、VE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调(P<0.05),A、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A、B、C组异位内膜MMP-2均显著下降(P<0.05),C组显著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可以有效改善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态,通过终止疾病的始动环节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在改善局部血供方面,行气活血中药与西药比较有明显优势。
付先芸魏绍斌
关键词:小鼠模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蒲灵化瘀止痛方改善子宫腺肌病小鼠雌激素效应及血管生成各相关\因子的量效研究
本文引入AM小鼠模型,以血管生成相关因子、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观察靶点,探索蒲灵化疲止痛方(行气化癖法临床验方)的作用机制及其量效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付先芸魏绍斌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雌激素效应血管生成量效关系
文献传递
中西医治疗方法对AM小鼠不同作用靶点的比较研究
2014年
目的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比较中西医治疗方法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sis,AM)小鼠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月,形成模型组。选择导师行气化瘀法临床验方(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A组),孕三烯酮组为西药对照组(B组),未造模同期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给药3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450、COX-2、ERa)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的变化。结果在位内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31表达显著下降,MMP-2、VEGF显著升高;治疗后,A、B组CD31上调,A组显著优于B组,MMP-2、VE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调,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异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A、B组CD31表达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A、B组MMP-2均显著下降,B组显著低于A组。在位及异位内膜p450、COX-2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治疗后p450、COX-2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B组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A、B组治疗后ERa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显著下调,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可以有效改善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与西药比较有明显优势,通过终止疾病的始动环节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异位内膜雌激素水平,疗效与西药孕三烯酮比较无明显差异。
付先芸魏绍斌
关键词:小鼠模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子宫腺肌病小鼠模型血管生成及雌激素效应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在子宫腺肌病(AM)小鼠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疾病的主导机制. 方法:以健康雌性未孕8周龄ICR小鼠为研究...
付先芸魏绍斌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病理机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文献传递
丹莪妇康煎膏对AM小鼠在位及异位内膜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丹莪妇康煎膏对AM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揭示丹莪妇康煎膏治疗AM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健康雌性未孕7周龄ICR小鼠为研究对象,行子宫内移植脑垂体手术,以建立子宫腺肌症的小鼠模型。随机设空白组、模型组、丹莪妇康煎膏组,造模3月后分组连续给药2月,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各组AM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VEGF及CD3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在形成模型后显著上调,治疗后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模型组在位内膜CD31与正常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有升高趋势。异位内膜CD31治疗后有下降趋势。结论:丹莪妇康煎膏可能通过改善在位内膜的局部缺血缺氧状况,从而抑制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血管异常增殖,达到治疗治疗AM的作用。
付先芸魏绍斌冯婷婷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小鼠模型微血管密度
不同固定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固定对实验性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家兔18只,随机分成A、B、C3组,各组6只。在左胫骨中下1/3处造成3 mm横形骨折模型。A、B两组用石膏固定d天后分别换成小夹板外固定,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前侧小夹板内面骨折断端处,A、B两组夹板上扎带的松紧度不同,A、B组扎带上下移动分别约为3 mm和7 mm,此时,读出A组压力传感器读数是18 kPa;B组压力传感器读数是12 kPa。C组用四孔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和造模固定后2、4、6周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于第6周处死动物,对骨痂生物力学进行测试。结果:A组的抗拉强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2周,三组动物ALP均显著增高,以A组最为显著。术后4周,B组和C组ALP持续升高,A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C组与B组变化不明显。术后6周,A组ALP已降至正常,B组和C组仍不正常。结论:恰当的小夹板固定能促进骨折断端矿物质的沉积,提高骨折愈合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李瑛费攀付先芸邹季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骨折愈合生物力学血清碱性磷酸酶
大黄-桃仁药对在制备治疗宫腺肌病的药物上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黄‑桃仁药对在制备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药物上的应用。目的是实现大黄‑桃仁药对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本发明中,与control组比较,AM组小鼠E4.5d外周血Prog浓度减少,子宫组织Py...
付先芸王美玲杜霖
蒲灵化瘀止痛方调控子宫腺肌病小鼠病灶血管生成的雌激素效应靶点的研究
目的: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在AM小鼠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疾病的主导机制,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M的作用机制,不同治疗剂量的横向对照,以及与现有...
付先芸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血管生成雌激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