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晓东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王卫

- 作品数:15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务部
- 研究主题:个案 本科教育 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改革 教育教学管理
- 董南燕

- 作品数:11被引量:10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务部
- 研究主题:个案 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改革 高校 办学
- 黄晓婷

- 作品数:35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评价 实证研究 公平 学业表现 PISA
- 于晓磊

- 作品数:6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 研究主题:城乡差异 学生学业 基础教育 学业表现 高校
- 李克安

- 作品数:190被引量:1,697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分光光度法 蛋白质 液膜迁移 乳状液膜 迁移
- 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比较被引量:89
- 2001年
- 本文以美国9所一流大学为主对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中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在专业类型与学位授予、专业名称、同一领域的专业设置、跨学科专业及个人专业、专业设置权限等方面存在不同;与中国相比,美国大学在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体现出更强的个性。文章指出,与政府管理机关相比,高校对学科变化发展、入学市场和人才需求市场有着更快更准确的把握,专业设置权应当下放给高校;同时,只有将专业设置权下放,才能形成多样化的跨学科专业和个人化专业,培养创造性人才。我国专业设置改革的方向应是下放专业设置权以增强高校自主办学的能力和活力,改革步骤应采取渐进方式。
- 卢晓东
-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学位
- 以本科生科研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大学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北京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本科教育中科教融合的关键点。北京大学在十余年本科生科研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已构建完成本科科研教育体系。事实证明,本科生科研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摘要:
- 曹建王海欣朱若珊卢晓东
-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
-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被引量:3
- 2000年
- 本文对北京大学教务处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和学风教风建设以及教学中心地位加强等方面的措施与努力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管理方面的规律。
- 金顶兵李克安卢晓东
- 关键词:教学管理
- “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路径与方法(笔谈)被引量:40
- 2019年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是要理解本科教育的本意,从不同维度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什么是好的本科教育""如何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等问题。从宏观层面看,本科教育的使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大学生"成才"和"成人"。从现实需求看,一流本科教育不可忽视跨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按照学科标准、职业标准和学生标准对专业进行重新分类,为跨学科专业设置、新工科建设以及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开辟理论空间。目前,我国本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培养目标不明确,面临学术型与应用型的抉择。好的本科教育需要基于本科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彻底消除他们对于专业的陌生感,满足他们对于理智的好奇心,撤除横亘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藩篱并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具体来说,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教"与"学"的统一,需要一流的投入和一流的教育管理,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侧重技术层面的突破。一流本科教育不是一流大学的"专利",不是"一类本科",没有固定模式,更不能盲目追求学术GDP。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一流本科教育"中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实际,做出异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现实抉择。作为一类特殊性质的高校,中外合作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过程中,要在引入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强调对相关资源的消化、吸收、融合、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 王洪才王洪才李湘萍卢晓东王建华柳友荣张晶周序黄伟九沈伟其
-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高等教育强国
- 一流本科教育不可忽视跨学科人才培养
- 2019年
- 创新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维持性创新,这是在范式之内的不断进步和改进,在库恩科学革命的图景中是旧范式内的“解难题”活动。第二种创新是颠覆性创新,这种颠覆性创新就是科学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曾对颠覆性创新有此类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在库恩科学进步的图景中,这样的颠覆性创新就是范式转换。
- 卢晓东
- 关键词:跨学科人才培养本科教育颠覆性创新维持性创新经济结构
- 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科教融合”被引量:4
- 2020年
- 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有效路径是科教融合,这是建设教育科研队伍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增强教育科研人员的使命担当,促进其专业发展。
- 卢晓东
-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科教融合
- 面对面选课与网上选课相结合——北京大学新的本科选课制度被引量:4
- 2002年
- 教学管理制度,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反映大学在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选课制度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其设计与实施也与一定的教育理念相联系.最近10余年,随着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课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制度的设计、实施及其引发的一些思考,对正在进行本科教学制度改革的高校,有一定借鉴意义.
- 卢晓东董南燕王卫
- 关键词:网上选课教学管理
- 适应、重混与涌现:新时代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定位与定性被引量:5
- 2022年
-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在“世界”中,在个人时间和公共时间的双重时间视野中,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不可或缺,其功能定位与本质的3个关键词是适应、重混与涌现。新时代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快速应对市场、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个体/此在新的学习动机提供学习机会以增强其适应能力;为“冷门”专业补充生源;基于重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增强涌现概率,提升国家创新发展动能。同时,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还为当下高校仍显滞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修补。重混的多种分类为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课程建构、招生资格和教学提出了框架性指南。在双重时间视野中,个体/此在认识自己、定位自己、筹划自己,领会世界与大地,在世界世界化中不可预计、不可计划地涌现出新的学习动机。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与其他学习机会一起共同促进着多样性、丰富性、创新的涌现和庇藏。
- 卢晓东
-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学士学位就业产业结构
- 劳动教育与创新:从工具视角开敞的意蕴
- 2021年
-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意味着在劳动中创新工具,或者在面对复杂、全新的劳动任务时,采用新的、不同于传统的方法。
- 卢晓东
- 关键词:诚实劳动教育引导
- 创造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北京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被引量:1
- 2009年
-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基本制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北京大学确立了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增加学生的选择为基本取向,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进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近10年来,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实现了两个核心转变:一是从按专业统一排课到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自由选课的转变,二是从高考志愿定专业到自主选择专业的转变。
- 贺凯丰王卫金顶兵卢晓东李克安
-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