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元凯
-

-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 崇雨田

- 作品数:286被引量:1,23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炎
- 林国莉

- 作品数:46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治疗
- 高志良

- 作品数:375被引量:1,691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肝衰竭 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 李向永

- 作品数:41被引量:1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核苷(酸)类似物
- 揭育胜

- 作品数:52被引量:2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HBV感染者
- 珠三角地区慢性HBV感染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 2011年
- 目的对慢性HBV感染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方法对感染科门诊就医的慢性HBV感染者,自愿在门诊登记并长期随访,统计分析观察对象中未抗病毒治疗的主客观原因。结果 951例(男749例,女202例)患者中未行抗病毒治疗者共424例(男300例,女124例),其中未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319例(75.2%),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105例(24.8%),有指征而未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分别为:担心对生育影响49例(46.7%),经济困难31例(29.5%),顾虑不良反应或不确定疗程19例(18.1%),依从性差6例(5.7%);按性别比较,女性未抗病毒治疗的比例高于男性(61.4%vs 40.0%,P<0.001)。结论未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是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而符合治疗指征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生育困扰、经济困难、对安全性与疗效疗程不确定性的担忧、依从性差。干预策略:长期规范的随访和消除患者的疑虑是提高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的有效措施。
- 林国莉张秀娟吴元凯陈禄彪杨柳青卢翠蓉崇雨田高志良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访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在中等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54例CHB患者,根据抗病毒药物不同将其分为ADV组52例、LDT组50例、ETV组52例,均为初次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第0、12、24、36、48、72、96、144周的HBV-DNA水平,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各组患者HBV-DNA水平随抗病毒疗程延长而下降,ETV组的HBV-DNA水平从第12周(2.45±0.53)log10IU/ml降至96周(1.97±0.78)log10U/ml,均为各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不可检测率在第12、24、3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存分析累计不可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ETV、ADV、LDT初次治疗中等HBV-DNA载量的CHB患者,均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ALT复常率高,但ETV能更强、更快抑制HBV复制,病毒学突破率低,明显优于LDT、ADV。
- 黄明星吴元凯时红李新华揭育胜林国莉崇雨田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疗效
- 一种负压病房环境控制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病房环境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负压病房内用于采集病房内环境信息的采集机构、设置在负压病房外面墙壁上的控制箱以及设置在病房内的执行机构,控制箱上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信息的控制按钮和用于显示病房内环境信息...
- 高志良林炳亮揭育胜李莉莉邓洪吴元凯王娟刘静陈禄彪赖菁赵绮毅
- 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 本文对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核苷类抗HBV药物和HBIg等综合治疗措施的OLT患者仍可出现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其复发时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旦发生OLT术后乙型肝...
- 吴元凯
- 关键词:乙型肝炎原位肝移植肝炎复发
- 文献传递
- MELD评分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价的价值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差异。【结果】①所观察病例的MELD评分均在20分以上(包括20分);其中肝硬化组(46例)的MELD值为31.89±1.07,慢性肝炎组(118例)为34.03±0.81,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间MELD分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起病时有无肝硬化的基础,可能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不大。②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在20≤MELD<30为42.4%(28/66),30≤MELD<40为73.2%(52/71),MELD≥40为96.2%(26/27),MELD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是一种适用于我国而且比较可靠的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方法。
- 陈瑞玲罗瑞虹崇雨田吴元凯赵志新高志良
- 关键词:乙型慢性肝炎
- 136例丙型肝炎患者的5年随访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转归及干扰素干预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定群随访,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以输血及血制品感染为主,诊断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005年,其中,98例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余38例患者未行干扰素治疗;136例患者中,5年来新增12例肝硬化或肝癌患者,占8.8%;76例经干扰素治疗有效患者,5年来,46例复发,占60.5%。5年随访肝癌及肝硬化发生率:136例患者中,年龄〈40岁的患者发生率为0;40~60岁的患者发生率为12.5%(7/56)1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率为35.7%(10/2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1ll,Wald=4.324,P=0.038)。AST水平正常或2倍正常值上限以内为0,2~4倍为43.5%(10/23),4倍以上为58.3%(7/1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184,Wald=5.443,P=0.02)。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率为29.7%(11/37),普通干扰素治疗复发率为89.7%(35/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B=-2.077,Wald=4.352,P=0.037)。而总疗程〈24周的患者,复发率为100%(15/15);总疗程在24~48周的患者,复发率为76.2%(16/21);疗程≥48周的患者,复发率为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B=-1.632,Wald=6.651,P=0.01)。46例复发患者中42例再次接受干扰素治疗,HCV RNA均可转阴。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干扰素干预能有效抑制病毒,改善预后。通过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替代普通干扰素及延长疗程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 佘兰辉林潮双蔡庆贤张晓红吴元凯赵志新高志良
- 关键词:肝炎病毒随访研究干扰素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周围神经病3例被引量:11
- 2012年
- 恩替卡韦作为一种强效、高耐药基因屏障的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使用越来越多,现将我们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周围神经病3例报道如下。
- 张晓红吴元凯曹红邬喆斌柯伟民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硬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恩替卡韦
- 夏秋雨后,小心恙虫病
- 2014年
- 近年来,一个不常见的疾病名称开始不时出现在各地新闻报端——恙虫病。仅是新闻标题,就让人不寒而栗——《厦门男子久坐草地惹恙虫,连日高烧不退险丧命》《东莞多人道恙虫咬下体,一人死亡》……
原来,夏秋季正是恙虫病的高发期,在草地上久坐、睡觉,都容易得恙虫病。
- 崇雨田吴元凯
- 关键词:恙虫病夏秋季小心疾病名称高发期久坐
- 替比夫定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致乳酸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0年
- 李向永林国莉吴元凯崇雨田
- 核苷(酸)类似物抗HBV过程中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与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与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在随访门诊中抽取16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的预留血清,并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逆转录酶区基因,PCR产物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将直接测序结果用DNASTAR进行分析,找出HBV逆转录酶区基因的变异位点和相应的氨基酸。结果 16例短暂性病毒学突破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突变,其中主要的变异位点rtI/F122L、rtQ130P、rtS135Y、rtK149Q、rtW275替换为终止密码子(TAG)、rtV266I、rtH/Q271E的发生频率分别为56.3%、37.5%、43.8%、56.3%、50.0%、37.5%和37.5%,但无一例出现既往报道的常见耐药位点(rtI169T、rtV173L、rtL180M、rtA181V/T、rtT184G、rtA194T、rtS202I/G、rtM204I/V、rtI233V、rtN236T、rtM250V/L)变异。结论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逆转录酶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核苷酸位点变异及氨基酸替换,但均未检测到核苷(酸)类似物相关的常见耐药位点的变异。
- 张秀娟林国莉吴元凯李向永张潇卢翠蓉崇雨田
- 关键词: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