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
作品数: 262被引量:1883H指数:24
  • 所属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肖永庆
作品数:287被引量:2,54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饮片 化学成分 中药饮片 中药炮制 化学成分研究
李丽
作品数:388被引量:2,978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
研究主题:饮片 化学成分 中药饮片 防风 中药炮制
王云
作品数:80被引量:60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饮片 栀子 化学成分 黄芩 指纹图谱
麻印莲
作品数:84被引量:83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栀子 饮片 化学成分 黄芩 中药饮片
于定荣
作品数:85被引量:69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饮片 栀子 五味子 白芍 中药饮片
川芎药材有效成分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对川芎药材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方法TLC法鉴定川芎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并用HPLC法对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川芎药材中均能鉴定出藁本内酯,药材中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不低于1.50%和0.05%。结论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张村李丽耿立冬刘元艳肖永庆
关键词:川芎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藁本内酯阿魏酸
防风有效成分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防风为伞形科植物Saposhnic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未抽花茎植株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各省,传统认为以东北产'关防风'质量最佳.防风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
刘元艳李丽张村肖永庆
关键词:防风HPLCTLC
文献传递
基于黄芩清肺汤评价黄芩和栀子生制饮片的药效物质差异
饮片入药是中医用药特色的体现。中药炮制的效果是通过复方配伍在临床使用中得到检验和验证的。将中医临床和中药炮制相结合,以方剂为载体,研究复方中饮片与饮片的配伍机理,从复方配伍的角度阐明饮片炮制配伍原理的科学内涵,为中医临床...
王云张雪李晓庆戴业佳王清浩刘慧张村
关键词:黄芩栀子LC-MS红外光谱
川芎茶调散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本发明公开了川芎茶调散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步骤为:制备供试品溶液;制备对照品溶液;建立供试品的指纹图谱;建立对照品的色谱图;确定参照峰,并标定特征峰;对标定的特征峰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建立HPLC...
张村王云王国有张雪宋亚南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白花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具有疏散风热、降气化痰的作用,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江苏、四川等省.其主要成分及有效成分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国家九五攻...
张村林娜李丽肖永庆
关键词:白花前胡香豆素类化合物HPLCTLC
文献传递
基于特征图谱-网络药理学-多指标定量的辣木叶调血脂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基于辣木Moringa oleifera叶的特征图谱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辣木叶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建立其定量分析方法,为辣木叶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辣木叶的特征图谱,条件如下:Phenomenex Luna C_(18)(2)100A色谱柱(250 mm×4.6 mm,5µm),流动相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进样量5µL。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不同产地的辣木叶差异标志物,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取辣木叶特征成分的关键靶点及关键通路,绘制出“特征成分-关键靶点-关键通路”网络,以预测辣木叶的调血脂Q-Marker。再以15批辣木叶药材为研究对象,对质量标志物进行含量测定。以五原则为核心确定出最终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辣木叶药材的特征图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MS)确认了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其中6个色谱峰,分别为新绿原酸、L-色氨酸、隐绿原酸、维采宁-2、异槲皮素、紫云英苷;经化学计量学分析,初步确认新绿原酸、L-色氨酸、隐绿原酸、异槲皮素、维采宁-2为不同产地的差异性标志物。经网络药理学确认新绿原酸、L-色氨酸、隐绿原酸、异槲皮素、维采宁-2为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等5个核心靶点,影响3条关键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产生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的肠道免疫网络、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血脂作用。结合“五原则”初步预测新绿原酸、L-色氨酸、隐绿原酸、异槲皮素、维采宁-2为辣木叶调血脂的潜在的Q-Mark
宋亚南王云张村杨洪军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L-色氨酸异槲皮素
掌叶大黄中的两个新化合物(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掌叶大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凝胶等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鉴别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掌叶大黄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5-二甲基-6,8-二羟基色原酮(1),1-甲基-2,8-二羟基-3-羧基-9,10-蒽醌(2),ω-羟基大黄素(3),4′-羟基苯基-2-丁酮(4),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基-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5),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桂皮酰基)-葡萄糖苷(7),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8),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
李丽张村肖永庆陈东东田国芳王云
关键词:掌叶大黄
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不同来源药材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含量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研究建立大黄不同来源药材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使用Agilent TC-C18(2)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溶液(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10 nm,柱温35℃。结果: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进样量分别在0.02~0.35μg(r=0.9998,n=5),0.08~1.68μg(r=0.9999,n=5)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2%和98.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大黄药材中2个蒽醌苷的含量,为大黄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村李丽肖永庆林娜刘春芳田国芳陈东东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
本文从炮制改变中药药性科学内涵的角度,探讨了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问题。认为功能药性与药理作用的结合,是现代科学了解、认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渠道,也可能是最便捷的渠道。正因如此,通过对中药功能药性的现代科学基础研究...
李丽肖永庆张村
关键词:中药炮制
文献传递
栀子治疗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9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发生与能量代谢紊乱、钙超载、自由基损伤及炎症反应等有关。栀子不仅具有解热、镇痛、保肝和利胆作用,而且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关于栀子主要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多,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笔者拟通过综述近年来栀子主要活性成分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从有效成分单体和整体两方面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栀子饮片防治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依据,同时为栀子饮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王云李东影林凡凯刘德鹏张雪王国有麻印莲张村
关键词:栀子脑缺血栀子苷西红花苷藏红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