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芬
作品数: 333被引量:2328H指数:28
  • 所属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轻工技术与工程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名位
作品数:618被引量:4,222H指数:35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龙眼 抗氧化 米糠 黑米
魏振承
作品数:415被引量:2,894H指数:29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营养 糙米 米糠 抗氧化
张雁
作品数:486被引量:2,943H指数:26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建筑业 糙米 米糠 龙眼
唐小俊
作品数:316被引量:1,465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龙眼 糙米 荔枝 多糖
池建伟
作品数:288被引量:2,473H指数:28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苦瓜 黑米 荔枝 抗氧化 多糖
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改善全谷物糙米粉冲调性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4
2015年
以发芽糙米为原料,优化高温α-淀粉酶辅助双螺杆挤压膨化处理的工艺条件,以改善糙米粉的冲调性,并提高其消化利用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的工艺条件,以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为响应值,建立包括物料含水量、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的三因素回归模型。试验确定了发芽糙米的最佳挤压膨化条件为: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70 U/g、物料含水量17%、挤出温度134℃、螺杆转速29.6 Hz。在该工艺条件下,发芽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达39.8%,与糙米经发芽—挤压膨化协同处理和经高温α-淀粉酶—挤压膨化协同处理相比,所得糙米膨化粉的冲调结块率分别下降55.4%和73.8%,淀粉的消化率分别提高9.9%和7.6%。试验证明糙米经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能显著改善其膨化粉的冲调性和淀粉消化性能。
张冬媛张名位邓媛元马永轩魏振承张瑞芬张雁唐小俊遆慧慧刘磊张晖
关键词: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冲调性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分子印迹预聚体系的筛选及其吸附性能
2021年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共有的母核2-氨基苯并咪唑(AMB)为模板分子,采用Gaussian软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对预聚体系进行筛选,确定功能单体的种类、比例和致孔溶剂种类,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以及吸附实验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吸附性能研究。基于计算机分子模拟与核磁波谱手段筛选的预聚体系为AMB-衣康酸(IA)摩尔比1:2,致孔溶剂为乙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MIPs的最佳制备条件。最优条件下制备的MIP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多菌灵(CBZ)的动态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MIPs对CBZ的静态平衡吸附量Q为8.87 mg/g,印迹因子IF为2.89。Scatchard方程分析表明MIPs存在两类吸附位点。MIPs不仅对CBZ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对其它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噻菌灵、阿苯达唑和苯菌灵也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该方法合成的MIPs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对石斛多糖提取液中四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脱除率均达92%以上,总糖的损失率为14.94%。
苏君梅池建伟张瑞芬张名位张名位
关键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分子印迹聚合物
龙眼果肉水溶性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NK细胞活性等不同角度研究龙眼水溶性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以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按体重随机分5组,阴性对照组、龙眼水溶性提取物低、高剂量组(130mg·d-1、380mg·d-1)和龙眼果肉低、高剂量组(150mg·d-1、450mg·d-1),每组24只,连续35d。测定淋巴器官相对质量、脾淋巴细胞转化值、血清溶血素值、NK细胞活性和脾脏抗体生成细胞数等免疫学指标以及血清丙二醛水平、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抗氧化指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龙眼水溶性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血清溶血素值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值显著升高(P<0.05),而龙眼果肉各剂量组效果均不显著(P>0.05);高剂量龙眼水溶性提取物NK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5),但龙眼果肉剂量组无显著效果(P>0.05)。龙眼果肉高剂量组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龙眼水溶性提取物各剂量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龙眼果肉高剂量组和龙眼水溶性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提高。结论一定剂量的龙眼水溶性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及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活性非其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机制。
苏东晓张名位廖森泰侯方丽张瑞芬唐小俊魏振承张雁池建伟邓元媛
关键词:龙眼水溶性提取物正常小鼠免疫调节
沙田柚不同组织部位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揭示沙田柚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提取沙田柚油胞层、白皮层、囊衣和籽中游离酚和结合酚,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单体酚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确定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沙田柚各部位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酚为主,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变幅分别为2.01-13.28 mg GAE/g DW和3.79-15.2 mg RE/g DW,油胞层和白皮层总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囊衣和籽。从沙田柚各部位鉴定出柚皮苷、橙皮素、甜橙黄酮、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共6个单体酚,柚皮苷是各部位中最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且以白皮层中含量最高。沙田柚各部位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变幅分别为7.36-69.26 mmol TE/g DW和116.91-625.1μmol TE/g DW,甜橙黄酮是各部位发挥FRAP活性的重要成分,而柚皮苷是各部位发挥ORAC活性的重要成分。结论沙田柚副产物,尤其是果皮(油胞层和白皮层),是天然酚类物质的来源。
邓梅张瑞芬董丽红贾栩超沈瑶兰张名位
关键词:沙田柚游离酚抗氧化活性
一种提高营养代餐食品中微量营养素混合均匀度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营养代餐食品中微量营养素混合均匀度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的匀浆混合:选取糙米膨化粉、DE20麦芽糊精、乳清蛋白、菊粉、白砂糖、低聚果糖、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匀浆,在匀...
刘磊张名位郝娟张瑞芬池建伟黄菲贾栩超马永轩董丽红赵东马勤
文献传递
一种超声波协同酶解和冰冻处理改善糙米蒸煮品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协同酶解和冰冻处理改善糙米蒸煮品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糙米,先置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合水溶液中浸泡,接着采用超声波处理,然后倒掉溶液,清洗后沥干,再采用微波处理,最后在低温条件下冰冻处理并干燥...
魏振承张名位张瑞芬邓媛元张雁唐小俊池建伟李健雄刘磊马永轩黄菲董丽红刘光贾栩超
文献传递
微波提取荔枝多糖及冲剂的研制被引量:11
2008年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微波提取荔枝多糖的条件,研究了多糖冲剂制备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对荔枝多糖冲剂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荔枝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为640 W,液料比为9∶1。荔枝多糖冲剂配方为:粗多糖:可溶性淀粉:甜蜜素为1:4:0.04,冲剂中多糖含量为6.226%。
唐小俊张雁池建伟张名位魏振承张瑞芬李建雄
关键词:荔枝多糖微波提取冲剂
苦瓜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苦瓜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及一些抗褐变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多酚氧化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0℃和80℃,最适pH值为5,米氏常数Km=0.0519 mol/L,Vmax=74.0741U。Vc、L-半胱氨酸和亚硫酸氢钠对苦瓜多酚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硫代硫酸钠、柠檬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氯化钠的抑制作用比较弱。
唐小俊张名位池建伟徐志宏张雁魏振承李建雄张瑞芬
关键词:苦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抗褐变剂
米糠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42
2008年
【目的】建立米糠蛋白在较弱碱性和较低温下保持其特性的高效提取工艺并明确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米糠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米糠蛋白特性分别考察其在不同pH、温度、离子强度下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其中,溶解度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乳化性的测定采用离心法,起泡性的测定采用体积法。【结果】建立米糠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11的弱碱性水溶液为溶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80.93%。米糠蛋白的溶解度在等电点附近达到最低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会降低其溶解度;pH、温度、离子强度对乳化性的影响与其对溶解性的影响表现一致性,蛋白浓度越高其乳化性越好;等电点附近米糠蛋白具有最低的起泡性和最强的泡沫稳定性,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增强其起泡能力,且随着离子和蛋白浓度的升高起泡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在较弱碱性(pH11)和低温度(40℃)条件下提取米糠蛋白的得率可达80.93%,且所得米糠蛋白特性良好,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曲晓婷张名位温其标张雁张瑞芬魏振承池建伟唐小俊
关键词:米糠蛋白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
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细胞抗氧化能力(cellular antioxidant ability,CAA)4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比较这4个成分群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可以分为F1、F2、F3和F4共4个酚类成分群,其中F2的得率高达36%,其他成分群得率分别为18.71%、16.79%、21.12%;各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介于218.86—499.78 mg GAE·g^(-1) DW、414.94—1 285.45 mg RE·g^(-1) DW、83.35—483.43 mg CE·g^(-1) DW。4个成分群中F2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相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0.31%、54.24%、72.06%,均高于其余3个成分群的贡献率;其次是F3和F4;F1的最低。经HPLC分析和鉴定发现F2成分群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单体酚,F3仅含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一种单体酚,F4中含有芦丁等。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4个成分群的FRAP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F2>F3>F4>F1;DPPH消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00、9.76、19.41和16.25μg·m L^(-1),其中F2的IC50值最小,即DPPH消除能力最强,其次是F4、F3,F1最弱;ORAC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CAA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其中F2的ORAC和CAA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36 mmol TE·g^(-1)DW和190.71μmol QE·g^(-1) DW,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
董丽红张瑞芬肖娟邓媛元张雁刘磊黄菲魏振承张名位
关键词:荔枝果肉多酚抗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