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作品数: 118被引量:435H指数:10
  • 所属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深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陈琳
作品数:237被引量:1,495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HIV-1 HIV 男男性行为者
石向东
作品数:98被引量:5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HIV-1 HIV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冯铁建
作品数:181被引量:1,152H指数:18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梅毒 HIV-1 HIV 男男性行为者
甘永霞
作品数:46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HIV-1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HIV
张燕
作品数:68被引量:360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HIV-1 男男性行为人群 男男性行为者
HIV基因检测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HIV核酸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HIV基因检测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在芯片的固相载体上固定有HIV特异性基因片段和阳性及阴性对照,所述HIV特异性基因片段为SEQ ID NO:1-6的序列,阳性对照为SEQID...
冯铁建赵广录王晓辉陈琳石向东
文献传递
DNA折纸结构表面聚合物膜的制备及表征
DNA折纸结构是由DNA组成,能在空间形成任意形状的生物纳米材料。DNA折纸结构由一个大的环形单链DNA(M13mp18)和许多短的单链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而由氢键形成的 DNA 折纸结构稳定性较差,需要通过化学...
王晓辉
关键词:聚合物膜表面性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vpr基因变异研究
2010年
目的 分析HIV-1毒株vpr基因变异规律.方法 RT-PCR扩增HIV-1毒株vpr基因,经测序后构建基因进化树并分析其亚型分布;比较Vpr蛋白32~46位关键肽段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分析国内外Vpr蛋白77位氨基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 01_AE为HIV-1主要亚型(49.53%);B亚型vpr基因组内变异最大;Vpr蛋白77位存在多态性,分别编码谷氨酰胺、精氨酸和组氨酸残基,这种多态性在国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结论 HIV-1毒株vpr基因分型以01_AE亚型为主,vpr基因存在多态性,与国内外报道一致.
王晓辉秦彦珉程慧石向东陈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VPR基因基因多态性
HIV基因芯片在艾滋病母婴传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艾滋病母婴传播早期诊断的HI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在产后180d内,采集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的样本进行检测。从HIV基因组Gag区选取3对适宜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扩增3个HIV目的基因片断。扩增产物纯化后与载体连接,转化到JM10 9宿主菌,接种平板培养,提取质粒。将探针点于尼龙膜上,制成基因芯片。样本提取DNA后与阳性对照质粒混合,地高辛标记显色观察结果,并和抗体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采用HIV基因芯片对9位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进行检测,其中阳性2名,阴性7名,与抗体确认结果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 0 0 %。结论:该方法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判断HIV母婴传播的方式,便于干预和治疗。
石向东赵广录王晓辉陈琳
关键词:HIV-1母婴传播RT-PCR基因芯片
2012—2019年深圳男男性行为者不同队列调查的梅毒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2012—2019年深圳队列调查研究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梅毒感染情况,为降低本地区该人群梅毒感染率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2012—2019年深圳MSM不同队列调查研究如时空场所抽样(time-location sampling,TLS)、同伴推动抽样(respondent driven sampling,RDS)、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抽样(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跨境人群调查、阴性人群随访等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进行梅毒抗体筛查检测。使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MSM的梅毒感染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2012—2019年共检测MSM 20358例,平均年龄(28.99±7.94)岁,梅毒抗体总检出阳性率为13.4%。2012年MSM梅毒的感染率最高为19.3%,其后逐年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各年份之间的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19.05,P<0.001)。≥50岁的MSM人群梅毒感染率为最高(33.6%),<20岁的为最低(7.8%),而30~岁、40~岁、≥50岁各年龄段和<20岁的梅毒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跨境人群调查MSM的梅毒感染率为最高(21.4%);阴性人群随访、RDS和VCT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5.4%、14.2%和14.1%;TLS的感染率为最低(11.6%)。VCT的感染率是TLS的1.240倍(P值<0.001),RDS、阴性人群随访和跨境人群调查感染率分别是TLS的1.158,1.209,2.023倍(P值均<0.05)。在TLS人群中,有商业性行为的感染率(5.0%)低于无商业性行为的(18.3%)(χ2=347.73,P<0.001)。结论2012—2019年深圳市MSM人群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TLS调查的梅毒感染率较低,>40岁组阳性病例占比上升明显,应重点关注>40岁MSM人群的梅毒防控。
甘永霞李浩赵锦黎桂连谭唯石向东王晓辉杨峥嵘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感染率自愿咨询检测
流式细胞术分析HIV-1高暴露持续血清阴性人群淋巴细胞亚群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不易感人群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其与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不易感的关系,探讨经性途径高暴露HIV不易感的免疫基础。方法收集37例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持续血清阴性者(Highly exposed and persistently remain seronegative,简称HEPS人群)、65例HIV-1感染者(简称HIV阳性人群)及128例健康对照人群(简称HC人群)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HEPS人群与HC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IV阳性人群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值显著低于HEPS和HC两组人群(P<0.001),CD8+T淋巴细胞数量则显著高于该两组人群(P<0.001);HIV阳性人群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胞数量显著低于HEPS人群和HC人群。HEPS人群的CD1+9B淋巴细胞数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而CD1+6CD5+6NK细胞数量与其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无相关性。结论经性途径高暴露HIV-1持续血清阴性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健康对照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IV感染可明显降低CD4+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数量。
王月云王晓辉程锦泉彭绩陈琳石向东聂绍发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
深圳地区HIV-1感染者的本底耐药水平调查初探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可靠,适合深圳人群的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方法,调查分析深圳地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毒株耐药突变及其本底流行情况。[方法]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通过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获得1300bp长度的目的基因片断。经序列分析所得的21份RT基因结果中有8份对NRTI产生耐药突变(38.5%),5份对NNRTI产生耐药突变(23.81%);另外分析所得的12份PR基因结果中1份产生对蛋白酶抑制剂主要耐药突变(8.33%),5份产生对蛋白酶抑制剂次要耐药突变(41.67%)。[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HIV-1感染者血浆中的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并且检测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已经存在耐药突变株。
吴永胜马贞丽赵锦赵广录王晓辉陈琳甘永霞张燕冯铁建
关键词:HIV-1蛋白酶基因逆转录酶基因
深圳市2010年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2010年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在深圳市的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HIV在本市的流行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深圳市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50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共有128份样本获得分型结果,其中CRF01_AE重组株占63.3%(81/128),B’亚型占14.1%(18/128),CRF07_BC重组株占13.3%(17/128),CRF08_BC重组株占7.0%(9/128),C亚型占0.8%(1/128),A1亚型占1.6%(2/128);CRF01_AE重组株以吸毒传播、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其感染人群的23.5%、45.7%和30.9%,CRF07_BC、CRF08_BC重组株以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各感染人群的41.2%、58.8%和66.7%、33.3%%,B’亚型主要分布在性传播、献/输血和母婴传播人群。本文首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A1亚型。结论 2010年深圳市的HIV-1是以CRF01_AE重组株、B’亚型、CRF07_BC和CRF08_BC重组株为主要流行毒株,也存在A1和C亚型;CRF01_AE重组株是各传播途径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株,并且CRF01_AE重组株在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石向东陈琳杨峥嵘王晓辉赵锦王芳
关键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An Analysis of HIV Monitoring in Shenzhen City from 1997 to 2002被引量:1
2004年
Objectives: To monitor the prevalence and riskfactors of HIV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to provide ascientific basis for policy-makers to evaluate theeffectiveness of HIV prevention, and to formulate stra-tegic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From 1997 to 2002, 3 110 incarceratedcommercial sex workers (CSWs) and 4 748 outpatientsof a 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e (STD) departmentunderwent HIV antibody testing in Shenzhen. HIVantibody screening of samples was made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Results: Among the outpatients, the proportiondiagnosed with an STD were 71.5%, 70%, 87.5%,87.3%, 85.2%, 82.2%, respectively, in the years from1997 to 2002. The predominant STDs presented weresyphilis,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 and condy-loma acuminata (CA). One out-patient was found to beHIV-positive in 2001 and another in 2002, with a preva-lence of 0.25 % (1/400).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proportion of CSW who reported always using a con-dom were 45.9%, 49.8%, 40.8%, 57.9%, 44.9%,and 58.2%. 13.4% of CSW were drug users, amongwhom 9.3% used injection drugs and 3.2% reportedsharing syringes with others. One CSW was found tobe HIV-positive in the first survey in 1998 with a preva-lence of 0.4 % (1/250). In 2002, two CSW tested posi-tive in the first semiannual study with a prevalence of0.65% (2/307), and one case in the second study, witha prevalence of 0.48% (1/210).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is surveillance indicatethat HIV is prevalent among these high-risk popula-tions of commercial sex workers and STD outpatients.
陈琳冯铁建王晓辉邱亚群
关键词:SURVEYHIVSTD
HIV感染者免疫状态及其与淋巴细胞周期变化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HIV感染不同阶段感染者与正常人免疫状态及淋巴细胞周期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人及HIV感染者CD4+、CD8+、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CD4+/CD8+比值及淋巴细胞周期进行检测。结果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进行性减少,CD8+T淋巴细胞数在感染早期明显增加,在感染后期增加减弱;淋巴细胞周期在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正常范围内时受促进;当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范围时,淋巴细胞周期各期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结论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周期随疾病进程发生异常变化,且淋巴细胞周期变化与CD8+T淋巴细胞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细胞周期变化在CD8+T淋巴细胞数变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曾华书张世英张勇石向东王晓辉张燕
关键词:HIV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