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云
所属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所在地区: 甘肃省 兰州市 研究方向: 农业科学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高崇岳 作品数:30 被引量:423 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轮作 苜蓿 草地农业 紫花苜蓿 南志标 作品数:271 被引量:3,269 H指数:3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内生真菌 苜蓿 醉马草 草地 禾草 沈禹颖 作品数:221 被引量:2,321 H指数:2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 冬小麦 草地 草业科学 樊丽琴 作品数:4 被引量:86 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耕作 轮作 土壤微生物量碳 小麦田 小麦产量 陆妮 作品数:18 被引量:350 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游离脯氨酸 黄土高原 体细胞胚 S3307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及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7 2010年 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3种保护性耕作: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对玉米-大豆-小麦轮作系统产量和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1至2007年,10茬作物的总产量在ts、nts处理下分别比t提高3.63和1.62t/hm2,而nt处理则比t处理显著降低2.48 t/hm2。7年后,tt、s、nt和nts处理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5.4%,30.2%,16.2%和49.5%。总有机碳含量相应提高2.5%,18.7%,11.7%和74.0%,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ts,nt和nts处理下分别比t处理提高16.0%,16.2%和38.1%;土壤碳氮比在tt、s、nt和nts处理下较之7年前分别降低了11.41%,8.54%,3.91%和2.72%,ts、nt和nts处理下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t处理提高12.6%,20.1%和46.6%,说明秸秆覆盖+免耕均有利于提高该轮作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改善碳库质量。 杨晶 沈禹颖 南志标 高崇岳 牛伊宁 王先之 罗彩云 李光棣关键词:免耕 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碳氮比 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及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2005年 2001至2004年,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定位研究了施氮和不施氮对比条件下,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产量对氮连续3年有响应,至第3茬,施氮显著增加籽粒产量(P<0.05),促进了第1茬冬小麦对氮的吸收,与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第2茬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最高,达47%,不施氮下土壤氮素处于亏缺状态,第1年的亏缺量最大、第2年最小;施氮明显增加第2茬冬小麦0~60 cm 土层中硝态氮的含量,且硝态氮的累积峰从2003年的0~60 cm土层,转移到2004年的60~200 cm, 表明氮有一定程度的向下淋溶.在黄土高原,4龄苜蓿后茬种植头茬作物可不施氮肥. 邹亚丽 马效国 沈禹颖 南志标 高崇岳 陈文 罗彩云 段廷玉 陆妮关键词:黄土高原 土壤氮素 氮肥 水土保持耕作下甘肃庆阳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动态 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定位研究了4种耕作处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对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动态等理化性质的影... 罗彩云关键词:黄土高原 轮作系统 水土保持耕作 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 水土保持耕作下陇东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动态 被引量:31 2005年 在陇东黄土高原定位研究了玉米-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中4种耕作处理:传统耕作(T1)、耕作覆草(T2)、免耕(T3)和免耕覆草(T4)对作物产量和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年至2004年,经过2个轮作周期后,4个处理下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免耕+秸秆还田下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比传统耕作处理下显著增加2.44g/kg,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和水稳性团粒结构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水土保持耕作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积极促进作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可指示轻壤质地土壤对耕作措施的响应,水土保持耕作对产量增加的效应滞后于其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的良好效应。 罗彩云 沈禹颖 南志标 高崇岳 CHAN Yin 樊丽琴关键词:易氧化有机碳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