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贻新
-

-

- 所属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郭履赒

- 作品数:30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儿童 牛磺酸 生长激素 免疫功能
- 杨毅

- 作品数:256被引量:98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视黄酸受体 视黄酸 儿童 新生儿 小儿
- 王卫平

- 作品数:95被引量:5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
- 研究主题:视黄酸 视黄酸受体 儿童 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
- 沈水仙

- 作品数:94被引量:54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 研究主题:儿童 糖尿病 1型糖尿病 青少年 儿童1型糖尿病
- 吕晴

- 作品数:29被引量:25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母婴传播 HBIG
- 宫内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7
- 1997年
- 为了探讨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接种乙型肝炎 ( HB)疫苗失败的原因 ,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 4 2例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小儿进行了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检测 ,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其中 32例进行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无反应组 SI值均低于有反应组及正常免疫儿童。CD+4/ CD+8值在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无反应组及有反应组均低于正常免疫儿童。结果提示 :宫内 HBV感染接种 HB疫苗有无效果与小儿细胞免疫功能 。
- 俞蕙朱启镕吕晴苏贻新
- 关键词: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
- 两种IgG亚类检测方法探讨
- 1991年
- 近年来,已注意到某些临床疾病与IgG亚类密切有关,急需要建立一个易被接受和推广的血清IgG亚类的检测方法,鉴于患儿采血困难等特点,本文从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两方面进行探索。以手指血代替静脉血。
- 苏贻新王卫平郭履赒
- 关键词:IGG亚类
- 儿童1型糖尿病T_H1/T_H2免疫应答状况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儿童 1型糖尿病TH1 TH2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测定 30例儿童 1型糖尿病和 30例健康儿童的干扰素γ(IFN γ)、IL 4水平。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及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进行比较。结果 1型糖尿病患儿的IFN γ水平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其中病程 <2年者 ,IFN γ水平高于病程≥ 2年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1型糖尿病患儿的IL 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IFN γ IL 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HbA1 c <7 0 %、HbA1 c 7 0 %~9 0 %及HbA1 c>9 0 %的三组患儿作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自身抗体阳性患儿和自身抗体阴性患儿的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儿童 1型糖尿病存在TH1细胞免疫应答增强 ,TH2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且这种特征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表现得更突出。
- 支涤静王晓川沈水仙罗飞宏苏贻新方昕唐林妹
- 关键词:儿童TH1细胞TH2细胞白细胞介素4免疫应答
- 过敏性鼻炎患儿IL-4、IL-10、IFNγ水平的检测被引量:12
- 1999年
- 本文测定了不同年龄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及其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下,IL4在培养诱导24h时达高峰,而IL10和IFNγ的最佳诱导时间在72h。各年龄组中,脐血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较其它各年龄组低,P均<0001;IL4和IFNγ在4岁左右达成人水平,IL10则在整个婴幼儿期均较低,到学龄前才达成人水平。在本组11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显著而IL10、IFNγ变化不大。
- 苏贻新郭履赒陆培郭桂梅
- 关键词:IL-4IL-10IFNΓ过敏性鼻炎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类受体反义核酸对脐血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
- 1999年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类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Ireceptor,IGFIR)是由位于细胞外的两条α链和跨膜的两条β链组成。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介导IGFI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一些报道和我们以前的研究都...
- 牛建英杨毅郭履表苏贻新
- 关键词:IGF-IRMRNA脐血淋巴细胞功能
- 视黄酸对人脐血淋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调节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维生素 A促进免疫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分析视黄酸 (RA)对体外培养的脐血淋巴细胞 (CB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及两类受体 (IGF- R,- R)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结果 在加入生理浓度 RA培养 6~ 2 4 h CBLIGF- ,IGF- R和 IGF- 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在 RA对免疫细胞的作用中 IGFs的调节可能是一条重要途径。
- 杨毅王卫平苏贻新
- 关键词:视黄酸IGF-1基因调节
- 垂体性侏儒症患儿淋巴细胞合成生长激素的研究
- 1997年
- 本文结果显示,生长激素(GH)缺乏侏儒症患儿无明显的免疫缺陷。其淋巴细胞自发的和经PHA、PWM刺激之后的胞浆GH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同龄正常儿童及正常成人数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体外试验中,特异性抗体阻断淋巴细胞自身合成的irGH使PHA诱导的增殖和ConA诱生的IFN-r产生水平都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irGH参与免疫细胞活动的调节;垂体性侏儒症患儿淋巴细胞合成GH能力正常,可能是其免疫功能得以维持基本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 马力郭履赒沈水仙苏贻新
- 关键词:垂体性侏儒症生长激素
- 婴儿小气道疾病γ干扰素水平与预后和特应性表达被引量:2
- 2002年
- 王立波汤必孝张明智苏贻新郭履赒
- 关键词:婴儿小气道疾病Γ干扰素预后支气管炎
- 婴幼儿哮喘P物质皮试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6年
- 应用小剂量低浓度P物质(substanceP,SP)皮内注射法,测定74例婴幼儿哮喘P物质皮试强度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以提供一种客观而简便的反映婴幼儿哮喘内在神经调节异常的测定方法。结果显示:①P物质皮试强度与婴幼儿哮喘病。情呈正相关关系;②皮试强度异常增强提示患儿今后有反复喘息发作的可能;③以上二种关系在过敏原皮试阴性患儿中更加明显,说明P物质皮试配合过敏原皮试在评估婴幼儿哮喘的病情发展和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立波郭履赒苏贻新
- 关键词:哮喘P物质婴幼儿皮试
- Th1、Th2免疫应答与小儿常见自身免疫病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常见自身免疫病桥本甲状腺炎 (HT)、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 (JI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儿机体Th1、Th2免疫应答状况 ,探讨Th1、Th2应答失常与上述疾病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患儿和对照组PBMC经ConA刺激后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多数HT患儿IL 4/IFN γ比值低于对照组 (P <0 .0 5)。活动期s JIA患儿IL 4增多 ,与血清IgE含量正相关 (r =0 .765 ,P <0 .0 5) ;关节炎型无此改变。SLE机体患儿IFN γ显著增高 (P <0 .0 5)。结论 HT是Th1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s JIA患儿Th2应答占优势 ,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SLE则Th1应答增强 ,但不能仅用Th1或Th2应答增强全面解释其发病机制。
- 郭桂梅郭履赒苏贻新王晓川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控自身免疫病小儿TH1T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