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鹤玲
作品数: 32被引量:167H指数:8
  • 所属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孙天胜
作品数:517被引量:3,682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骨折固定术 骨折 髋部骨折
温建民
作品数:527被引量:1,909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拇外翻 跖痛症 截骨 中西医结合 三踝骨折
刘智
作品数:237被引量:1,945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脊髓损伤 股骨颈骨折 股骨骨折
徐立
作品数:46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拇趾外翻 糖蛋白 小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胡海威
作品数:213被引量:67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拇外翻 跖痛症 截骨 中西医结合 X线
CS100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叶超群李连华李绍光彭诚戴鹤玲孙天胜孙维王崇伟刘智郭永智任继鑫李京生张建政何红英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拇外翻负重位与非负重位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拇趾外翻患者手术前负重位、非负重位下影像学相关指标分析,旨在探讨拇外翻患者负重位下影像学变化及手术前后负重位测量的重要性。方法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对拇外翻51例(94足),术前均摄负重与非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趾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角(IM)、第1跖骨远端固定角(DASA)及胫侧籽骨位置(TSP)。根据影像学将研究对象的X线片分为负重位组和非负重位组。比较两组HAV、IM、DASA及TSP的差异。结果足拇外翻手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IM及TSP均高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足拇外翻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DASA低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而术前HAV角测量结果在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重位HAV(32.16±8.80),非负重位(32.36±7.69);负重位IM(11.73±3.00),非负重位(10.66±3.09);负重位TSP(5.94±0.87),非负重位(5.17±1.12);负重位DASA(11.01±5.38),非负重位(13.05±4.98)。结论手术前后应常规摄负重位足部正侧位X线片。负重位下的IM及TSP测量对于拇趾外翻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观察至关重要。
戴鹤玲温建民孙天胜
关键词:影像学分析拇外翻非负重
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短期临床效果的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8—2013-04采用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15例(16足)。参考Smillie分期:Ⅲ期5足,Ⅳ期7足,Ⅴ期4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不同Smillie分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功能、外观3个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发生,关节间隙维持正常,患足外观正常,无转移性跖骨下疼痛。术后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了SmillieⅢ期患者功能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患者疼痛、功能、外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成型术治疗中晚期Freiberg病均有满意疗效,是一种可靠的术式。
王骥徐子涵汤宇邹魁冯曼玲戴鹤玲
关键词:FREIBERG病跖趾关节关节成型术
跖趾关节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治疗(附13例22跖趾关节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 2007年1月第2、3跖趾关节脱位患者13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岁(45~80岁),共计22跖趾关节 (MTP)。患足均于手术...
温建民戴鹤玲胡海威孙卫东孙永生
关键词:截骨内固定跖趾关节脱位
文献传递
髋部骨密度和几何结构与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髋部骨密度、股骨上段几何结构与老年髋部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老年髋部骨折组80例和正常老年对照组80例,摄双髋关节正位片测量股骨头直径(HD)、股骨颈最窄处的宽度(N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小转子下方2cm处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SD-ID)。正常组取双侧、骨折组取健侧进行数据测量。根据身高体重算出体重指数(BMI)。DXA扫描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BMD(g/cm2)、股骨颈轴长(FNAL)、髋轴长(HAL)、颈干角(NSA)、股骨颈宽度(FNW)。比较骨折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的变化,提示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髋部BMD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明显减小、颈干角(NSA)比对照组钝,股骨颈轴长(FNAL)、髋轴长(HAL)长于对照组,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两组在(BMI)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年龄、HD、ND、NL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髋部骨密度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可以提高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戴鹤玲孙天胜刘智
关键词:髋部骨折骨密度
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诊疗规范化研究
1研究背景 拇趾外翻/(HAV/)是常见的足部畸形。主要发生在14~70岁的女性,男女比例为1:20。临床表现主要为前足畸形及疼痛,穿鞋行走受限,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拇趾外翻中医无此病名,但可归于筋伤的“骨...
戴鹤玲
关键词:拇趾外翻中西医结合
文献传递
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双张力带固定、双钢板垂直固定和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的7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其中张力带固定(A组)22例,A0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双钢板垂直固定(B组)27例,AO分型:C1型4例,C2型13例,C3型10例;双钢板平行固定(C组)26例,A0分型:C1型7例,C2型10例,C3型9例。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两侧或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分别就内固定方式、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最终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活动度:A组为(122.06±13.13)°,B组为(118.70±12.37)°,C组为(119.90±11.79)°,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组为82%,B组为85%,C组为85%(P〉O.05)。结论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要求。
郭永智戴鹤玲赵建文李绍光彭城何红英樊辰刘智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钢板
跖骨短缩术治疗重度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i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62...
温建民林新晓温冠楠胡海威孙永生蒋科卫程桯戴鹤玲孙卫东
关键词:截骨内固定脱位
文献传递
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背景:外翻是最常见的前足畸形,越来越受到矫形外科医生的重视,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患者47例(61足),男5例(7足),女42例(54足);年龄20~78岁,平均52.2岁。比较手术前后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角纠正程度。采用AOFA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外翻角由术前42.6°减小至12.9°,平均减小29.7°。第1、2跖骨间角由术前18.4°减小至8.9°,平均减小9.5°。AOFAS评分由术前49.9分增加至术后86.2分,平均增加26.5分。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可以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结果,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徐子涵孙天胜汤宇戴鹤玲刘志杰程明
关键词:[足母]外翻
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通过采用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其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一致性。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总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望京医院、电力医院、广安门医院)三家分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共治疗拇趾外翻94足(望京医院31足;广安门医院31足;电力总医院32足)。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57岁;女性92足,男性2足。术后随访周期平均12.5个月。均摄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和第1、2跖骨角、胫侧籽骨位置,并行AOFAS及第一跖趾关节内侧VAS评分。根据分型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三组术前、术后评价指标,验证该微创技术的有效性、科学性;并比较三家分中心拇外翻足的手术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验证该微创技术在三家分中心应用过程中的一致性。结果①三家分中心各项观察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②三家分中心手术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值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在三家分中心推广应用,经临床验证,疗效肯定、可靠,易于推广。
戴鹤玲温建民孙天胜徐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拇趾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