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强
作品数: 27被引量:127H指数:6
  • 所属机构: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建筑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淑虎
作品数:48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传统村落 乡村 地域性 历史街区 防御性
张鹰
作品数:107被引量:327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
研究主题:木结构 抱箍 榫卯节点 传统聚落 木柱
赵立珍
作品数:44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动态范围 到时差 城市 剪切波速 电容检测
陈小辉
作品数:32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 高等教育 乡村 地域性 防御性
吴木生
作品数:16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地域性 校园规划 航站楼 地域性建筑 校区
中小型航站楼的地域性设计探索——以嘉峪关、敦煌、庆阳航站楼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地域性作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地区建筑的属性之一,是航站楼建筑特色设计的重要方向。文章从分析地域性建筑概念、理论及特征入手,探索了航站楼的布局构型、功能空间、材质形态、结构建造的地域性塑造。契合地域性自然、人文、技术经济之要素,以嘉峪关、敦煌、庆阳航站楼实践为例,提出中小型航站楼地域性设计的理念、思路与方法。将地域性设计方法总结为:建筑原型提取与转译、文化符号隐喻与表达、地域元素抽象与模仿,以期为地域性建筑设计提供方法借鉴。
吴木生安军樊海强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
共生理论下田园综合体的解析与营造——以水尾村为例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揭示田园综合体的内在本质,并提出营建思路,本文引入共生理论,解析了田园综合体的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建构了田园综合体的共生模型。以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水尾村为例,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营建思路:人的改造是核心,研究了不同人群之间的融合共生;产业活动是介质,构建了以红色文化产业为品牌的产业链;文化是软环境,提出了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生策略;地域空间是硬环境,建构了"传统村落+田园+新社区"的空间发展模式;景观是特色,探讨了传统建筑与新建筑景观融合的设计手法。本文对田园综合体的系统研究,有利于减少乡土景观的破坏和农村资源的流失,维持其健康发展。
樊海强陈雅凤詹烨郭雨
关键词:共生理论营建
基于自助式更新模式的小城镇改造——以武夷山兴田镇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当前以政府为主体的小城镇更新模式建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的弊端,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提出小城镇自助式更新模式,目的是以小城镇居民为更新主体,通过利用、激发和扩大居民参与的能动性、积极性,达到小城镇自助更新、契合当前和谐社会的主旨.用定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提出自助式更新模式的理论逻辑;其次从自助式更新模式的外部要素、内部要素和衔接机制3方面构建了自助式更新模式的框架体系;进而以武夷山兴田镇为例,探讨自助式更新模式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赵立珍张鹰刘淑虎樊海强陈小辉
关键词:政府引导衔接机制
基于共生思想的历史城镇改造模式研究——以武夷山兴田镇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探索在共生理论框架下历史城镇改造的基本思路,提出历史城镇改造的三部曲:共生系统研究→共生阻尼分析→共生方案确立.以武夷山兴田镇为例,研究城与自然的共生、异质文化要素的共生、不同利益团体的共生.提出以城镇功能的复合与新生为切入点,以空间载体的塑造为核心,以土地流转经营为动力的改造方案.
樊海强张鹰申绍杰赵立珍刘淑虎周成斌
关键词:历史城镇
基于共生思想的风景旅游地城市规划设计模式——以武夷山市北城新区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以武夷山北城新区为例,探讨了共生思想体系下的城市设计模式.提出了规划设计的三部曲:第一步为共生系统基础研究,剖析共生要素,构建共生体系;第二步创立共生方案,通过建立共生系统与规划要素的关系,落实方案;第三步提出共生控制体系.
陈小辉樊海强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基于策划导向的城市设计模式研究——以武夷山市北城新区为例
2012年
分析策划对城市设计的导向性,构建以策划为基点的城市设计总体框架,提出由基础研究、定位策划、城市设计方案、实施策划构成的设计模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导入反馈机制,实现城市设计过程及成果优化.探讨策划导向下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山城设计,并提出北城新区开发模式、实施步骤等.
赵立珍张鹰樊海强刘淑虎
关键词:策划导向性城市设计新区
大遗址产业化经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长期在事业模式下运作,造成保护资金短缺、资源利用不足和管理经营无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大遗址产业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大遗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大遗址产业化的基本策略,即推进大遗址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保护和展示技术的现代化、大遗址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大遗址文化商品的市场化、大遗址资源开发的深度化、管理的科学化。
樊海强权东计李海燕
关键词:大遗址
传统村落村民迁居行为与空间演变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对不同地域村落之间的比较研究,分析传统村落村民的迁居行为及其对空间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村民选择在原宅基地建房、到村外围建房和到城市买房的人群比例,近郊型村落分别为46%,19%,35%;乡镇政府驻地型村落分别为54%,32%,14%;偏远山区型村落分别为46%,12%,42%,偏远山区村民迁居城市的概率最高,其次是近郊型村民,最后是乡镇政府驻地型村民.影响村民迁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家庭代数、收入来源、交通工具、环境状况满意度.受村民迁居行为的影响,偏远山区型村落的空间增长最缓慢,空心化现象突出;乡镇政府驻地型村落的空间增长最快,扩展规模最大;近郊型村落的空间增长速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樊海强陈雅凤余晓陈璐璐
关键词:城乡规划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一户二宅”政策研究——以武夷山城村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现行的"一户一宅"政策对传统村落并不具有普适性,受此政策约束,许多村民采取"拆旧建新"的方式改善居住环境,致使大量传统民居遭到"建设性破坏".以武夷山城村为例,提出了"一户二宅"政策的建议,分析"一户二宅"政策在传统村落中的适宜性,从宏观(新居民点选址)、中观(实施的策略矩阵)和微观(传统民居改造) 3个层面探讨"一户二宅"政策实施的途径.将户宅政策的调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规划设计进行综合研究,以使成果更具应用价值.
柏苏玲张鹰樊海强陈璐璐刘淑虎
关键词:传统村落一户一宅
浅析城乡规划教育改革的趋向——基于城乡规划调整为国家一级学科的思考被引量:3
2014年
城乡规划学调整为国家一级学科,使城乡规划教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也引起学术界关于城乡规划教育讨论的热潮。该文分析了中国城乡规划教育多元化的现状,研究了基于建筑、园林、地理学科平台的城乡规划教育的特点。通过借鉴欧美城乡规划教育发展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社会实践,提出了城乡规划教育改革的趋向,认为城乡规划教育发展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专长"的人才为目标,并针对培养目标,提出了"宽基础+重特色"的课程体系。
樊海强
关键词:城乡规划教育改革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