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琮
作品数: 32被引量:133H指数:5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社会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德
作品数:107被引量:41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研究主题:农民工 党建 社会组织 和谐社会 社会治理
蒙健堃
作品数:21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耗散结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 非线性 涨落
世界瑶学中的布努瑶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15年
布努瑶是瑶族的第二大支系。文章选择学界关注度较高的密洛陀古歌、原始宗教信仰、族源三大主题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布努瑶研究成果进行回顾,认为从世界瑶学研究来看,布努瑶研究起步较晚,成果有限,没有形成学术团队,其学术价值有待发掘。布努瑶研究是世界瑶学的下一个突破口,今后应着力于探讨布努瑶在瑶族中的地位和代表性,布努瑶在历史上的迁徙时间和路线,布努瑶的族群认同及其变迁以及布努瑶与壮族的关系问题。
覃琮
关键词:原始宗教信仰族源
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诠解被引量:1
2006年
韦伯关注社会学方法论,主旨是想超越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方法论上各自的不足。他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的任务、确立价值中立的原则和建构理想类型,巧妙地处理了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价值问题,分清了价值关联、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从而明确了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起来,这使他在方法论上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超越。
覃琮李德
关键词:社会研究方法论价值中立
发展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一个文献综述
2020年
儿童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儿童福利发展,正从补缺性(或救助型)向普惠性制度转变。以CNKI(中国知网)为主要资料来源,梳理了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框架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研究进路,从生活、教育、健康、制度四个方面归纳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的内涵、需求体系、制度评价等热点议题。基于文献的系统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社会保障领域学者的介入推动了研究的专业化;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将是未来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专业将成为研究的骨干力量。
覃琮覃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
法国后现代主流女性主义研究评述被引量:3
2006年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以对现代性解构和否定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法国女性主义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转向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法国主流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转向的思想渊源主要有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以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为代表的法国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希克苏斯、伊里格芮和克里丝蒂娃。对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将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李德覃琮
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运作困境与对策研究——以G省L市H机构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在G省的不断推进,大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涌现,推动了G省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并在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学界很少关注机构承接服务项目后的运作状况。通过长期追踪L市H机构2015—2021年的服务实践,探讨了H机构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后出现的资金来源稳定性差、社工队伍不稳定等困境,并从资金拨付机制、行业发展前景、服务定位、社会接纳度四个方面予以原因分析。解决这些困境,必须建立稳定的资金拨付机制、合理的薪酬晋升体系、良性的沟通机制以及更具广泛有效的服务网络,才能实现项目的顺利运作,促进机构的健康发展。
覃琮覃琮
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渊源被引量:4
2006年
法国女性主义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转向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分析了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渊源即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法国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和德布娃的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并认为探寻其思想渊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
覃琮李德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
从古歌到民族史诗:《密洛陀》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20年
《密洛陀》是瑶族的民族史诗,主要流传在桂西北的布努瑶支系,被誉为布努瑶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密洛陀》搜集整理以及相关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的《密洛陀》,使《密洛陀》汇入中国民族史诗的长廊,在研究上则探讨了《密洛陀》的定位、创世特点、哲学思想、文化认同、传承规律、史诗比较等众多议题,但也存在着搜集整理成果形式单一、重文本轻田野的研究倾向等问题。今后《密洛陀》的研究,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搜集整理,在研究方面则要加大田野调查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实现与国内外史诗研究接轨。
覃琮覃琮
关键词:古歌民族史诗
边疆“汉人社会”视域中“合成文化”生成的人类学解读——以广西宾阳为个案被引量:3
2011年
汉族大规模迁入导致广西宾阳族群结构发生变化,最终演化成今天宾阳的"汉人社会"。其区域网络建构涉及语言的通行和应用、文化教育的开发、习俗的共享三个方面。宾阳"汉人社会"本身已不是单一的文化形态,而早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各地汉族移民之间族际互动的多元文化,并呈现出"合成文化"的地方性文化样态。
覃琮
关键词:汉人社会网络建构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民族旅游舞台表演——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的理论和方法,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着重分析了民族旅游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过程,舞台表演过程中的互动模型及其出现的各种问题,指出要实现舞台表演互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消解建构新的文化符号时出现的各种紧张关系,关键在于转变对村民们的认识,必须视他们为发展旅游的主体力量,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开发规划的制定中来,真正成为文化符号建构规则的制定者。
覃琮韦益金
关键词:符号互动民族旅游舞台表演
从“非遗类型”到“研究视角”:对“文化空间”理论的梳理与再认识被引量:45
2018年
"文化空间"是目前国内学界频繁使用、着力探讨的术语,但至今没有一个共识的定义,特别在范围界定和未来研究走向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从"非遗类型"和"研究视角"两条线索梳理国内对于文化空间的研究,指出"文化空间"已呈现多学科、多视角的交叉融合,不应该局限于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应把文化空间视为一种研究视角,让它进入更多的研究领域和更大的知识系统,开拓出更多的无限可能。
覃琮
关键词: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