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渊冲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亚舒

- 作品数:54被引量:26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科技翻译 翻译理论 科学翻译 术语翻译 翻译
- 为什么重译《约翰·克利斯朵夫》?被引量:11
- 1995年
- 为什么重译《约翰·克利斯朵夫》?许渊冲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美是最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叔本华在1994年举行的“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一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金圣华宣读的论文中说:“自从中西文化交流以来,我国译坛产生过不少知名的翻...
- 许渊冲
- 关键词:翻译文学最高级
- 再谈陶诗英译被引量:2
- 1997年
- 再谈陶诗英译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中国翻译》95年4期17页上说:“翻译方法学不应由一系列的规范组成,而应该描述翻译者能够采用而且已经采用过的一切可能的策略。”现在,我要谈谈国内外译者已经采用的陶诗(时运)英译的方法:译文选自70年代美国版的《葵晔集》...
- 许渊冲
- 关键词:对等原则引申义黄金时代陶渊明诗文
-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化梦被引量:27
- 2014年
- 我国要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我看来,这就是要实现中国文化梦。要实现中国文化梦,对于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把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译成外文,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由此可见,文学翻译对实现中国文化梦的重要性。
- 许渊冲
-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学翻译社会主义文化世界文化翻译工作者文化走向
- 西南联大名师风采被引量:1
- 2017年
- 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说: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府。
- 许渊冲
- 关键词:西南联大师风大学校长梅贻琦
- 谈重译──兼评许钧被引量:64
- 1996年
- 谈重译──兼评许钧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重译”有两个意思:一是自己译过的作品,重新再译一次;二是别人译过的作品,自己重复再译一遍,这也可以叫做“复译”,但我已经用惯了“重译”二字,所以就不改了。正如“矮”字是“委矢”两个字组成的,拿起箭来应该是“射”,...
- 许渊冲
- 关键词:原作风格文学翻译《红与黑》司汤达《包法利夫人》
- 文学翻译等于创作被引量:9
- 1983年
- 《郭沫若论创作》编后记中说:“文学翻译‘与创作无以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因此,文学翻译须寓有创作精神’。”郭老的经验之谈是至理名言,对开创文学翻译的新局面,可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许渊冲
- 关键词:译文文学翻译译本音美翻译理论
- 中西翻译理论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比较中国文学翻译理论,和西方科学翻译理论,艺术翻译理论,语义/交际理论。科学派如前期的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论”,艺术派如庞德提出了“语言能量论”,语义交际派如纽马克提出了选择意义的原则。中国学派则提出文学翻译的本体论是解决求真(科学)与求美(艺术)的问题,科学是研究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学术,而文学翻译不可能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所以“功能对等论”并不是科学。西方艺术派如庞德求美而失真,而中国翻译学派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求美而不失真,这是中西译论的不同。中国学派提出的方法论是“优化论”,优化包括等化、深化、浅化,奈达提出的对等论可以包括在“等化论”之内,而纽马克选择意义的原则并没有超出对等的范围。至于西方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只是常识,没有新意;中国学派提出的“三之论”(知之,好之。
- 许渊冲
- 美之创造 贵在新颖——《莎士比亚选集》前言被引量:6
- 2017年
- 美的创造乃人生乐趣之真谛。翻译文学可谓是创造美之艺术。纵观世界,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创造美最多之人,故以另一门语言重现莎剧之美,亦是一种美的创造。回顾往昔,莎译无数,之所以仍需重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给出了充分的解说,即"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
- 许渊冲
- 译家之言被引量:8
- 1996年
- 1日本《读卖》月刊1994年1月号说:“二十世纪在文化方面没给我们这一代留下多少有益的东西。”在文学方面呢?符家钦《记萧乾》40页上说:“《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传世名著,与《约翰·克里斯多夫》、《追忆逝水年华》等被公认为20世纪的奇书。”这三本奇书是不是二十世纪给我们留下的传世名著呢?说来也巧,我和这三本书多少都有一点关系。我曾参加过《追忆逝水年华》第三本的校译,现在正重译《约翰·克里斯多夫》,只有《尤利西斯》这本“天书”,
- 许渊冲
- 关键词:四字词组中国翻译尤利西斯原作者原文风格
- 汪译《诗经》序被引量:11
- 1995年
- 汪译《诗经》序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集,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教科书,对建立及维护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诗经》体现了儒家的治国之道,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礼”模仿自然界外在秩序,“乐”模仿自然界内在的和谐;...
- 许渊冲
- 关键词:《诗经》中国传统文化理雅各中国文化荷马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