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继元
-

-

- 所属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徐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茂琴

- 作品数:113被引量:51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 呼吸窘迫综合征 感染性 机械通气
- 史载祥

- 作品数:430被引量:2,346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大蒜素 血瘀证 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
- 李家琼

- 作品数:68被引量:34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 莫逊

- 作品数:25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亚低温 丙泊酚 肺复张 小鼠学习记忆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 卢飞

- 作品数:18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感染性休克 危重患者 肺复张 急性呼吸窘迫 呼吸窘迫综合征
- 中心静脉-动脉CO2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评估中心静脉-动脉CO 2分压差〔P(cv-a)CO 2〕/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C(a-cv)O 2〕比值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复苏治疗6 h后P(cv-a)CO 2/C(a-cv)O 2比值监测结果将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1):P(cv-a)CO 2/C(a-cv)O 2比值<1.8,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70%;对照组(n=12):P(cv-a)CO 2/C(a-cv)O 2比值≥1.8,ScvO 2≥70%。观察2组患者复苏治疗开始时(T 0)和复苏6 h(T 6)、24 h(T 2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记录乳酸、ScvO 2、动脉血CO 2分压(PaCO 2),并计算P(cv-a)CO 2、动脉血氧含量、中心静脉血氧含量、氧输送(DO 2)、氧耗(VO 2),并记录患者复苏治疗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①循环及氧代谢指标:在T 24时治疗组HR、乳酸下降,DO 2、VO 2升高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在T 6、T 24时治疗组较对照组CI升高更加显著(P<0.05);②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均下降,在T 24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CO 2/C(a-cv)O 2比值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微循环灌注及组织细胞氧摄取情况,与P(cv-a)CO 2/C(a-cv)O 2比值≥1.8的患者相比P(cv-a)CO 2/C(a-cv)O 2比值<1.8的患者组织氧供改善显著,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程书立柳彩侠曹健锋徐维朱莎莎许继元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CRRT治疗45例ARF合并MODS的患者,记录CRRT前患者APACHEII评分及...
- 许继元李茂琴张舟卢飞李琳李家琼莫逊许艳军
-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文献传递
- 胰岛素在危重患者中的抗炎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危重患者TNF—α、IL-6和IL-4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3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高胰岛素组(Ⅰ组,n=12),常规胰岛素组(Ⅱ组,n=12)和对照组(Ⅲ组,n=12)。Ⅰ组和Ⅱ组胰岛素为持续静脉泵入,Ⅰ组剂量为8U/h,Ⅱ组剂量为4U/h,Ⅲ组仅在血糖高于8.0mmol/L时,皮下注射胰岛素。三组患者血糖水平均维持在4.0~8.0mmol/L之间。分别于0、24、48和72h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4浓度。结果高胰岛素组和常规胰岛素组TNF—α、IL-6浓度逐渐下降,IL-4浓度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胰岛素组与常规胰岛素组比较。TNF--α、IL-6浓度降低和IL-4浓度升高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同时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浓度,从而恢复细胞因子稳态,且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 史载祥李茂琴许继元张舟卢飞李琳
- 关键词: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
- 比较右美托咪定,力月西,丙泊酚在AECOPD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程书立许继元
- 双相正压通气与持续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双相正压通气(BIPAP)与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复张的效果。方法选择ARDS患者44例,ASAⅢ或Ⅳ级,性别不限,年龄35—63岁,体重52—74kg,肺复张前基础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随机分为2组(n=22):CPAP组和BIPAP组。CPAP组10s内逐渐上升呼气末正压(PEEP)至30cmH2O,持续308,然后在5~108内恢复肺复张前通气模式。BIPAP组高水平和低水平压力分别为40、20cmH2O,持续90s,然后在5—10s内恢复肺复张前通气模式。记录肺复张通气前即刻(T1),肺复张通气结束后即刻(L)、2min(T3)、5min(T4)、15min(T5)、30min(T6)时HR、MAP、CVP、SpO2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于T1、T5、肺复张通气结束后1h(T7)、2h(T8)、4h(B)时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pH值、PaO2和PaCO2,计算PaO2/FiO2比值。结果与CPAP组比较,BIPAP组SpO2、Cdyn、PaO2和PaO2/F慨升高,CVP降低(P〈0.05),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CPAP组L时MAP升高,T2时CVP升高,Cdyn降低,T3.6时SpO2和Cdyn升高,t7.8时PaO2升高,t5,7.8时PaO2/FiO2升高,BIPAP组T2~6时SpO2升高,T3~6时Cdyn升高,T5,7,8时PaO2和PaO2,FiO2升高(P〈0.05)。结论与CPAP比较,BIPAP对ARDS患者行肺复张通气时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进一步提高氧合和肺顺应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复张方法。
- 李茂琴李家琼许继元张舟卢飞李琳许艳军莫逊王惠敏
-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由胆源性、酒精性、暴饮暴食、高脂血症等原因引起,病情危急,常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血症人群逐渐增多,高脂血症所致AP发病人数逐渐增多。黄耀星等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0年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发病人数增加了1.5倍,患病率从5.4%上升至8.3%,平均达7.3%。
- 李茂琴史载祥许继元卢博李家琼许艳军王晓猛李松梅王懿宁
- 关键词:脂血症血液透析滤过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全身炎症反应
-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丙泊酚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及丙泊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右美托咪定组(A组,n=35)、咪达唑仑组(B组,n=35)和丙泊酚组(C组,n=35)三组,均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基础上予以镇静治疗措施方案。比对三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镇静起效时间、ICU留住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用药前后各呼吸指标变化情况;行为期1个月随访,分析其辅助镇痛药物比例、48 h内再插管率、30 d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ICU留住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B、C组患者(P<0.05);且B、C两组患者上述各治疗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三组患者HR、RR、MAP等呼吸指标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SpO_2水平则较用药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A组患者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B、C组患者(P<0.05);B、C组患者各呼吸指标变化幅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A组患者辅助镇痛药物比例、48 h内再插管率、30 d死亡率、呼吸抑制及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C组患者(P<0.05),且低血压及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患者(P<0.05);B、C组患者在上述各随访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镇静方案,镇静效果良好,用药安全性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程书立许继元马丽丽孙胜利
- 关键词:咪达唑仑丙泊酚AECOPD呼吸衰竭
- 感染性休克复苏中血管活性药撤离对预后影响
-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复苏中有计划血管活性药撤离对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8~28且Glasgow昏迷评分>7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常规治疗组(A)...
- 李家琼李茂琴史载祥许继元张舟李琳卢飞莫逊许艳军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预后情况死亡率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 15例病人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 ,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 (CCr)、钠排泄分数 (FeNa)的变化。结果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提高血压 ,增加CI、SVRI、LVSWI,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对肾功能的改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比单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多巴胺增加尿量、FeNa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既能增加CI、SVRI、LVSWI ,又能改善肾功能 ,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病人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 李茂琴史载祥许继元张舟卢飞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肌酐清除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肺转流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并对比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肺转流(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需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舒芬太尼组(0.05μg/kg,R1组)、高剂量舒芬太尼组(0.08μg/kg,R2组),监测三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T0)、CPB后2h(T1)、CPB后24 h(T2)、CPB后48 h(T3)、CPB后72 h(T4)各时间点的血浆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对比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 R1组在T1时刻HR、CK-M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2组T1时刻HR较T0时刻明显降低,T1-T2时刻CK-MB较T0时刻明显降低,T2-T4时刻c Tn I较T0-T1时刻明显降低;R1组术后24 h心肌收缩力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心脏自动复跳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R2组术后24 h心肌收缩力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脏自动复跳率均优于R1组(P均〈0.05)。结论 0.05-0.08μg/kg剂量范围内的舒芬太尼对心肺转流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高剂量[0.8μg/kg舒芬太尼麻醉诱导+0.5μg/(kg·min)麻醉维持]效果更优。
- 许艳军许继元李家琼孙胜利张先江王志栋丁文平吴从友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心肺转流术舒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