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明
-

-

- 所属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 杨剑虹

- 作品数:60被引量:4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 紫色土 紫色土壤 重金属 影响因素
- 谢德体

- 作品数:691被引量:9,253H指数:4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紫色土 紫色水稻土 土地利用 土壤
- 唐晓东

- 作品数:5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菜园土壤 改良剂 沸石 酸化土壤 酸化
- 魏朝富

- 作品数:492被引量:7,497H指数:4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紫色土 紫色水稻土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土壤
- 严宁珍

- 作品数:25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紫色土 土壤有机碳 改良剂 电渗析 土地利用
- 我国水稻土的硅素营养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硅能够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生物量和改善品质,在水稻生产上意义重大,所以水稻土是硅素研究的重点。本文着重硅素对水稻的增产机理及硅素营养研究进行综述。
- 唐晓东侯捷屈明陈燕霞
- 关键词:硅素水稻土
- 不同农作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径流调控研究被引量:34
- 2009年
- 通过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动态监测降雨-径流过程中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研究4种农作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径流量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顺坡垄作>横坡垄作+揭膜>横坡垄作+秸秆覆盖+揭膜>横坡垄作,泥沙流失量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顺坡垄作>横坡垄作>横坡垄作+秸秆覆盖+揭膜>横坡垄作+揭膜。不同农作措施对应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泥沙流失>径流流失>产径流降雨。在4种农作措施中,横坡垄作+秸秆覆盖+揭膜农作措施对径流流失和泥沙流失的调控效果最好。
- 付斌胡万里屈明段宗颜刘宏斌
- 关键词:农作措施坡耕地水土流失径流调控
- 热梯度处理-XRD法鉴定紫色母岩中层状硅酸盐矿物被引量:4
- 2014年
- 采用"热梯度"法处理,以处理前后不同种类的标准层状硅酸盐矿物X-射线衍射(XRD)图谱中晶面距d值和峰形变化特征为层状硅酸盐矿物种类的定性依据,鉴定在相同"热梯度"处理条件下紫色母岩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种类.结果表明:"热梯度"处理前后紫色母岩的XRD图谱差异显著,通过与标准矿物处理前后图谱变化特征比较,能更加准确地确定紫色母岩中部分层状硅酸盐矿物;运用该方法对部分紫色地层的鉴定结果,白垩系夹关组(K1j)红紫色砂岩以蛭石、云母、伊利石、高岭石组合为主;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灰棕紫色泥岩以云母、伊利石、高岭石、蛭石组合为主;三叠系巴东组(T2b)暗紫色泥岩则以绿泥石、高岭石、云母、伊利石组合为主.
- 程永毅严宁珍陈慧屈明杨剑虹
- 关键词:X-射线衍射紫色母岩层状硅酸盐矿物
- 重庆市典型岩溶山地脆弱生态过程及恢复技术研究
- 谢德体李阳兵魏朝富高明屈明刘洪斌杨剑虹李瑞雪倪九派王玲屈双荣侯建筠
- 项目组选择大巴山区、武陵山区和平行岭谷区作为研究点,选点代表性强,将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技术相结合,技术路线合理,研究结果提示了重庆市岩溶山地生态特征和演变规律。项目从岩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岩溶景观规格局、岩溶...
- 关键词:
- 关键词:岩溶生态过程生态恢复
- 渝东南岩溶山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选择旱地、稻田、菜园和果园四种地利用方式,分析了渝东南秀山、黔江、酉阳三地土壤有机碳(SOC)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在耕作层和心土层SOC含量都是菜园最大,旱地最小,且差异显著;而底土层果园最大,稻田最小,差异不显著;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SOC含量的影响一致,自上而下依次降低,均为耕作层SOC含量最高,底土层最低,稻田降幅最大,旱地最小,且差异显著;时间上,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除旱地外20多年来渝东南岩溶区0~20cm耕层SOC含量普遍升高,其中菜园的增加幅度最大,稻田最小。但总的来说,研究区岩溶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建议通过人为施肥提高有机质的含量,探索和推广应用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等耕作措施,增加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 严宁珍杨剑虹屈明白仲才徐卫红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方式岩溶山地渝东南
- 不同结构填埋场的环境污染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介绍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状况、渗滤液和填埋气的特性及污染性;分析了厌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等3种不同结构填埋场内垃圾降解反应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危害性;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建议采用准好氧填埋处理,同时再辅以渗滤液回灌和微生物加速降解的组合工艺处理技术。
- 张正安屈明许泽宏贺胜英
- 关键词:填埋结构厌氧准好氧环境污染
- 渝西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景观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运用实地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渝西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景观位置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氮素和全钾含量显著高于旱作地类,菜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类,各地类耕层土壤的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景观位置下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按冲沟、坡脚、平坝、坡腰、坡顶的顺序明显减少;全钾按冲沟、坡腰、坡顶、坡脚、平坝的顺序明显减少;坡脚、坡腰、冲沟部位耕层土壤速效钾显著高于坡顶、平坝;平坝、坡脚、坡腰部位耕层土壤有效磷显著高于冲沟、坡顶;各景观位置的耕层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剖面变化强弱程度是,园地>菜地>旱地;有效氮、磷则是菜地>>园地>旱地。不同景观位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剖面变化强弱程度为,平坝>坡脚>坡腰>坡顶;有效氮,平坝>坡脚>坡腰≈坡顶;有效磷,平坝>>坡脚>坡腰≈坡顶;速效钾,坡顶>坡脚>坡腰>平坝。
- 蒲玉琳谢德体屈明杨剑虹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土壤剖面
- 荒漠化类型探析及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被引量:1
- 2007年
- 沙漠化和石漠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两大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着重从形成因素、地理分布、动态变化、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析,认为二者在某些成因上存在着相似性和治理措施方面存在可借鉴性,指出积极探索以沙治石和以石治沙的经验,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 唐晓东屈明陈燕霞唐海明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岩溶山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被引量:6
- 2013年
- 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北碚区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和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上,从表土层到底土层SOC含量依次降低,且差异显著,降幅依次为35.02%和47.12%;时间上,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从表土层到底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4.36%,31.92%和14.74%。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SOC含量随着土壤中全氮、碱解氮、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含有碎屑岩的碳酸盐岩比纯碳酸盐岩形成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随着海拔的升高SOC含量增大,表现为:山顶(21.94g/kg)>平坝(19.53g/kg)>槽谷(15.60g/kg)>山腰(13.40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SOC含量高低顺序为:林地(26.16g/kg)>草坡(21.95g/kg)>菜地(16.75g/kg)>果园(15.31g/kg)>耕地(12.85g/kg)。传统的耕作方式容易造成SOC损失,建议在岩溶山地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碳;推广应用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等耕作措施,增加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 严宁珍程永毅杨剑虹屈明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岩溶山地
- 溶解性有机质对紫色土中锌形态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作为有机质中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反应活性较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中锌的形态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分析了两种不同来源的DOM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对紫色土外源锌形态分布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紫色土在添加DOM后,显著地促进了外源锌各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分布,酸性紫色土中DOM促进了外源锌由EX-Zn向其它形态转化,这对于减少土壤锌污染的植物毒性有一定的作用。石灰性紫色土中主要促进RES-Zn向其它形态转化,提高了锌对植物的有效性;(2)两种DOM对酸性紫色土的影响优于石灰性紫色土,影响效果DOM2>DOM1;(3)酸性紫色土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程度显著,石灰性紫色土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程度不显著。
- 唐晓东屈明陈燕霞唐海明
- 关键词:锌紫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