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向群
-

-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长庭

- 作品数:430被引量:1,562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LCT 失重模拟 模拟失重 太空环境 差异蛋白
- 郭英华

- 作品数:80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LCT 太空环境 差异蛋白 菌株 差异表达基因
- 李天志

- 作品数:120被引量:4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LCT 太空环境 差异蛋白 菌株 失重模拟
- 常德

- 作品数:78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LCT 太空环境 差异蛋白 菌株 空间环境
- 苏龙翔

- 作品数:80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LCT 太空环境 差异蛋白 菌株 脓毒症
- 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89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9例老年HCAP的临床资料,对比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原学及治疗方面的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HCAP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9例老年HCAP患者分为存活组61例(68.5%)及死亡组28例(31.5%)。死亡组脑血管病及慢性肾病较存活组多见;死亡组呼吸频率≥30次/min、心率≥100次/min、收缩压〈90mmHg及神志改变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而发热、咳嗽及咳痰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死亡组及存活组均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性强的细菌感染多见;死亡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率高于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30次/min、收缩压〈90mmHg、肺炎严重指数5级、慢性肾病及多肺叶、段炎症浸润为老年HCAP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HCAP症状不典型、病原复杂、耐药性强、病情严重且治疗困难,应进一步加强老年HCAP的诊治研究。
- 曲歌平刘长庭孙宝君方向群
- 关键词:老年人病原预后
- 人苍白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苍白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6例患者送检血液标本鉴定为人苍白杆菌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血液标本中共检出6株人苍白杆菌,其感染患者多有严重基础疾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6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及C-反应蛋白升高,4例患者白细胞升高占66.7%、5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占83.3%;6株人苍白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二、三代头孢菌素以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几乎均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性较高;治愈或好转4例,放弃治疗或死亡2例。结论人苍白杆菌感染为机会性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是诊断本病的关键,治疗应依据菌株的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 圣朝军徐雅萍张杜超刘超方向群
- 关键词:人苍白杆菌血流感染药物敏感试验免疫功能低下
- 循环血微粒对超高龄老年患者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超高龄老年感染患者循环血微粒(MPs)的变化趋势,探讨MPs对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住院的年龄≥85岁的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85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热2 h、第2天和第7天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Ps水平,以膜联蛋白Ⅴ标记CD11b阳性MPs(AnnexinⅤ^+/CD11b^+MPs)代表白细胞微粒(LMPs),以AnnexinⅤ标记CD66b阳性MPs(AnnexinⅤ^+/CD66b^+MPs)代表中性粒细胞微粒(NMPs)。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老龄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8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发热2 h时LMPs、NMPs即达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LMPs(个/μL):55.0(28.8,197.2)比19.0(13.5,28.3),NMPs(个/μL):226.5(123.3,516.5)比26.5(22.0,48.8),均P<0.01〕;随着对病情的控制,LMPs、NMPs逐渐下降,第2天时NMPs显著低于发热2 h时〔个/μL:106.0(40.0,309.0)比226.5(123.3,516.5),P<0.05〕,第7天时LMPs、NMPs均显著低于第2天时〔LMPs(个/μL):17.0(12.5,43.8)比42.0(13.0,117.0),NMPs(个/μL):30.0(15.8,62.0)比106.0(40.0,309.0),均P<0.05〕,且第7天LMPs、NMP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项炎症指标中,观察组发热2 h时NEUT明显高于对照组(0.70±0.09比0.59±0.04,P<0.01),而WBC、CRP及PC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升至高峰,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BC(×10^9/L):9.33±2.44比6.37±1.28,NEUT:0.78±0.08比0.57±0.04,CRP(mg/L):5.67±2.99比0.33±0.18,PCT(μg/L):0.80±0.67比0.07±0.03,均P<0.01〕;而第7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热当天的LMPs和NMPs预警超高龄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ROC�
- 袁亚平刘婷婷刘婷婷王超方向群方向群
- 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炎
- 1992年
- 黄杆菌属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有严重基础病或临终前患者,该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故一旦造成肺部感染,常危及生命。国内曾有2例报道,但尚未见治愈病例的报道。我科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收治危重脑膜败血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FM)肺炎2例患者,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 汪建新刘又宁余秉翔方向群赵会泽周贵民
- 关键词:黄杆菌肺炎
- 一种太空蜡状芽孢杆菌株LCT-BC25
- 一种空间菌株蜡状芽孢杆菌LCT-BC25,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太空微生物,运用空间技术获得。其特征:蜡状芽孢杆菌LCT-BC25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芽孢,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出现了增强。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学层面对其...
- 刘长庭苏龙翔方向群王俊峰李天志郭英华常德王雅娟陈振鸿王立
- 文献传递
- 利福平影响凝血因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利福平影响凝血因子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肝功能正常的颈淋巴结结核病患者73 例,采用2 H R Z S/10 H R E 方案,在服药期间监测不同阶段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 T) 、活动度( P A) 、纤维蛋白原( F I B) 含量、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H P T) 、部分凝血因子活性以及丙氨酸转氨酶( A L T) 。结果 48 例(66 % ) 患者在服药后5 ~30 天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凝血因子影响程度与利福平剂量和使用期有关。在第10 个月时本组患者 A L T 为(18 ±12) U/ L,但 P T为(192 ±39) s, F I B为(18 ±05) g/ L。结论 利福平对维生素 K 依赖因子和非维生素 K 依赖因子均有影响,肝损害时不但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且凝血因子活性减低。在对肝实质损害的评价中,凝血因子的变化比转氨酶变化更为灵敏,更全面。再次使用利福平和治疗后期时 A L T 在正常范围,而凝血因子持续下降,应酌情考虑对策。
- 张海钟步荣发方向群温伟生倪紫砚梁立民
- 关键词:利福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抗结核药
- 信号系统在大鼠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作用及与致病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密度感应信号系统(QS)在铜绿假单胞菌(PA)致大鼠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PA制成PA藻酸盐包裹体,建立大鼠肺部感染模型,SD大鼠258只,随机分为3组;比较野生型PA菌株PAO1及QS基因缺失的PA变异株PAO1-JP2大鼠肺部感染模型中细菌学、病理学的不同,从而评价2株菌在大鼠肺部感染中的致病性差异。用刚果红法测定该2株细菌弹性蛋白酶的活性;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毒素A的表达。结果感染后第14天、28天,PAO1-JP2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分别为(9.6±3.3)lgCFU/g及(4.2±3.1)lgCFU/g,显著低于PAO1组的(11.3±2.8)lgCFU/g及(9.1±1.5)lgCFU/g(P<0.05)。感染后第7、14及28天,PAO1-JP2感染组大鼠肺部病理变化指数及肺组织大体病理评分、肺部脓肿/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及肺组织显微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PAO1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AO1-JP2菌株弹性蛋白酶活性(吸光度值)为0.35±0.03,高于PAO1菌株的0.02±0.00。免疫印迹实验可见PAO1株在相对分子质量73 000处显示棕色条带,PAO1-JP2株未见棕色条带。结论QS系统缺损后由于某些致病因子如弹性蛋白酶、外毒素不能表达,其导致的肺部感染程度有所减低。
- 方向群王炜芳刘又宁
- 单核细胞计数联合降钙素原对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
- 2024年
- 目的 探索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预警标记物。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疗中心就诊的209例> 65岁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感染情况分为血流感染组、非血流感染组,并对此两组发热6 h、第2和14天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常规等生物标记物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患者血流感染预警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早期预警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209例患者,非血流感染组142例,血流感染组67例。单因素分析中发热6 h内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计数显著低于非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第2和14天血流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OR=6.008,95%CI=2.863~12.611,P<0.001)联合单核细胞计数(OR=4.468,95%CI=1.708~11.687,P=0.00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0.705~0.852),P<0.001,灵敏度为0.820,特异性0.670,阳性预测值0.782,阴性预测值0.872。结论 PCT升高联合单核细胞计数下降可在发热6 h内预警老年患者血流感染。
- 王超王子都周玉那鹏王海燕刘婷婷方向群李洪霞
- 关键词: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生物标记物
- 氟氧头孢对呼吸道感染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1996年
- 观察了氟氧头孢(FMX)与对照药头孢美唑(CMZ)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尽管随机分组中FMX组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相对较多,但FMX组痊愈率为63.6%,有效率为90.9%,与CMZ组无显著差异;尤其FMX对金葡球菌感染最有效(100%痊愈),细菌清除率(100%)亦比CMZ组(88.9%)高,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从而提示FMX为一安全有效的新抗生素。
- 刘又宁余秉翔方向群王睿
- 关键词:氟氧头孢临床疗效呼吸道感染
-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所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所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28例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所致老年患者HAP的临床资料。结果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所致老年患者HAP均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中20例(71.4%)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发热17例(60.7%),呼吸困难20例(71.4%),肺部啰音或实变体征20例(71.4%)。9例(32.1%)出现白细胞升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却有25例(89.3%),C-反应蛋白升高者有24例(85.7%);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0%,氨曲南的耐药率为89.3%。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较为敏感,药物敏感率分别为82.1%、83.3%、89.3%。初始治疗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42.8%)、碳青霉烯类(46.4%)、喹诺酮类(42.9%),治疗终点好转率85.7%,30 d死亡4例,病死率为14.3%。结论对于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所致老年患者HAP,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有一定疗效。
- 刘超张杜超方向群
- 关键词: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人药物敏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