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佩玲
-

-

- 所属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徐克

- 作品数:678被引量:4,507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TIPS
- 黎庶

- 作品数:99被引量:7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乳腺癌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MRI
- 谢秀丽

- 作品数:15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血管造影术
- 赵宇

- 作品数:74被引量:30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灌注 CTA 灌注成像
- 赵丽

- 作品数:39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介入治疗 X线计算机 CTA 对比剂
- 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3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搜集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2例,应用Aquilion1.42软件工作站对CT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12例病变均为单发。CT平扫病变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CT值39~48HU,边缘清晰;动脉期图像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且较均匀,CT值高达200HU以上;延迟扫描病变密度明显降低。12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其中3例包绕颈总动脉和颈内、颈外动脉,9例骑跨于颈动脉分叉处,压迫颈内动脉向后外推移、颈外动脉向前或前内推移。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可以对颈动脉体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李佩玲冷仁利黎庶谢秀丽徐克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 目的探讨双源CT无创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瘘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应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其中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患者7例,扫描前均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患者心率...
- 任玲徐克李佩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 文献传递
- 改进心脏磁共振成像的定位方法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的改进方法。方法对18例心血管病患者及82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MR平扫,以改进的定位方法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标准心脏断层成像层面,包括标准水平长轴位(HLA)、垂直长轴位(VLA)及短轴位(SA)图像,在此基础上探索左、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主动脉弓斜矢状位及各瓣膜横断位层面图像。结果采用此法可获得标准层面的图像及左心室功能参数。结论改进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方法可保证各基本成像平面及各瓣膜成像平面的标准性,为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提供可靠依据。
- 王永峰赵一冰戚喜勋李延亮孙文阁李佩玲王磊
-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影响因素
-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发现孤立性肺结节(SPN)并行动态增强CT扫描的临床病例42例,将病灶的强化形态分成无强化、环状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4种类型,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时点病灶的CT值,并根据增强后CT增加值绘制动态曲线。结果:增强后肺癌组18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2例病灶内部见点状血管性强化,7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0例炎性结节8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结核瘤增强后5例无强化,2例表现为边缘壳样环状强化。增强后强化峰值在肺癌与结核瘤、炎性结节与结核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肺癌组曲线呈先缓慢后迅速上升-缓慢下降型,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为39s;炎性结节呈迅速上升-缓慢下降-再上升型,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为36s;结核瘤表现为平稳型曲线。结论:动态增强CT图像上SPN的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动态曲线可以补充更多的鉴别诊断信息,对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价值。
- 张连成李佩玲李柏冬黎庶王强徐克
- 关键词:硬币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图像质量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拟行CCT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行能谱CCTA扫描,B组患者行常规CCTA扫描,A组图像分别经FBP和40%权重的ASIR重建,B组图像行常规FBP重建;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检查中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三组图像质量。结果 A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ED均低于B组(P〈0.05),ED降低了约18.46%。A组和A1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968,P=0.015),A组和B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296,P=0.015),A1组和B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P=0.982)。B组与A1组桥血管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A组(P〈0.05)。A1组和B组图像质量、桥血管的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能谱CCTA联合ASIR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对桥血管的评估与常规扫描模式差异不明显,且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 刘婷腾飞谢秀丽李佩玲戴旭
- 关键词:能谱CT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成像
-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小腺癌初探被引量:2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 ,经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多层面重建 (MPR)、最小密度投影 (MinIP)等重建图像 ,病变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14例肺小腺癌的密度改变有 2种形式 :5例支气管肺泡癌中 4例可见磨玻璃密度 ,9例腺癌皆为实质性密度 ,3例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空气支气管征与磨玻璃密度混合存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所获得的MPR图像在 14个病例中均清晰显示叶间胸膜 ,并可对叶间胸膜的牵拉和破坏做出准确判断 ,10例MinIP可看到 5~ 6级支气管 ,使周围型小腺癌内空气支气管征的观察更直观。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图像对小腺癌的诊断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检查手段。
- 黎庶李佩玲李智勇邵尉孙应实韩铭均徐克
-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滤波反投影与迭代算法的图像质量及左心室功能评价准确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与迭代算法(Sinogram-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的图像质量及左心室功能评价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纳入我院先后3天内行冠状动脉CT检查和心脏MR检查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FBP和SAFIRE重建系列图像。将82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成A组(BMI≤24 kg/m^2,共30例)和B组(BMI>24 kg/m^2,共52例),测量主动脉根部及皮下脂肪组织CT值及标准差,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CNR),分别比较两个BMI组不同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利用心功能分析软件测量两种重建图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并以MRI心功能测量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重建方法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组和B组SAFIRE重建图像噪声分别下降18.98%和17.40%,SNR和CNR分别提高23.99%、32.54%和22.07%、31.73%,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与MRI相比较,两种重建算法测得的左心室EDV、ESV、SV和E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两种重建方法与MRI的结果均具有相关性。结论:SAFIRE重建较FBP重建可提高图像质量。两组重建方法测量左心室功能与MRI均具有相关性,SAFIRE重建图像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 李佩玲蒋娜赵宇赵丽李松柏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 双源CT对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03月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并发现解剖存在变异者38例,发生率约1.25%,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11-75岁。利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主要观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起源、走行与分布。结果 38例冠状动脉解剖异常中左侧24例,包括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例、左前降支起自右侧冠状动脉窦5例、左回旋支与左前降支双开口9例、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4例、左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和左回旋支缺如2例。右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8例,包括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3例、开口于左前降支2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右侧冠状动脉缺如1例;另有冠状动脉瘘6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李佩玲徐克谢秀丽董玉姝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方法:244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果:心率≤70次/min,三支冠状动脉显示较好,图像质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心率≤70次/min且心律平稳,使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重建相位窗,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
- 谢秀丽李佩玲郭敏徐克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增强MRI对肺癌与结核球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0年
- 李佩玲黎庶李春奎马述盛
- 关键词:MRI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