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刚
作品数: 108被引量:273H指数:10
  • 所属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韩春茂
作品数:470被引量:1,490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烧伤患者 营养支持 伤口愈合 烧伤创面
有传刚
作品数:45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纳米银 血管化 胶原-壳聚糖 胶原 全层皮肤缺损
胡信雷
作品数:26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银 血管化 全层皮肤缺损 纳米银 真皮替代物
郑玉蓉
作品数:18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化 胶原-壳聚糖 银 全层皮肤缺损 三七皂甙RG1
李齐寅
作品数:20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胶原-壳聚糖 血管化 截肢 银 全层皮肤缺损
杭州燃爆事故现场救援及伤情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调查杭州燃爆事故现场救援及伤员情况,为类似群体性伤亡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由2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至杭州市120急救中心收集2017年7月21日事故当天现场救援情况的相关资料,如事故当天急救车辆出诊、现场指挥及交通、现场检伤分诊分流情况。再至事故伤员就诊的医疗机构调查伤员情况,包括伤员一般资料(伤员的性别、年龄、收治医院以及事故发生2周内的出入院、转诊情况等)、伤情评估[致伤部位、致伤类型,采用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表(NISS)评估受伤严重程度,另评估烧伤严重程度]等。结果(1)共有15辆急救车辆参与现场救援,现场交通极为混乱、堵塞,现场检伤分类难以有效开展。(2)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例伤员资料,其中男24例、女29例,年龄8—70(34±14)岁,收治在杭州市的6家医疗机构。2例伤员于事故当天死亡。截至事故发生后2周,共有28例(52.8%)伤员出院,门诊随访治疗;医院间转诊5例,均为伤情严重伤员。(3)根据NISS评分,伤员中轻度29例(54.7%)、中度9例(17.O%)、重度3例(5.7%)、特重度12例(22.6%)。其中2例死亡伤员的NISS评分记为75分,归人特重度。本组伤员最常见致伤类型均为皮肤软组织损伤。6例(11.3%)伤员合并烧伤。按照烧伤严重程度分类,轻度1例、重度1例、特重度4例。结论杭州燃爆事故伤员众多、伤情复杂;当地应急医学救援响应迅速,但现场救援的诸多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王新刚金荣华柳丰萍韩春茂
关键词:爆震伤复合伤应急医学救援
浅谈烧伤与创面修复被引量:6
2021年
烧伤外科是因创伤设立的一门学科。随着慢性创面患病率逐年上升和国家对慢性创面诊疗的重视,一门新的学科———创面修复科应运而生。本文回顾烧伤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强调创面修复的重要性,并浅谈创面修复学科建设的要点,展望学科的未来发展。
韩春茂王新刚汪萍
关键词:烧伤创面修复学科慢性
急救网络建设在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救网络建设在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方法以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的27家氟化工企业,浙江省内有烧伤/整形科或烧伤专业组的包括浙江衢化医院在内的22家医院及省外5家医院为成员单位,进行氢氟酸烧伤急救网络建设,其中浙江衢化医院是急救网络的主体单位,负责急救网络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指导。20家氟化工企业的定点急救医院是浙江衢化医院,7家氟化工企业就近指定1家定点急救医院。收集2006年1月—2021年6月5家急救网络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均为男性)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患者所在企业是否纳入急救网络建设,将患者分为急救网络组[27例,年龄(41±9)岁]和非急救网络组[29例,年龄(42±10)岁]。急救网络组的患者伤后所在企业立即与医院联动,接诊医院利用急救网络,提前调集救治力量、设备和物资药品,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非急救网络组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启动急救流程,临时调集救治力量、设备和物资药品。统计2组患者的院前时间、血钙首次检出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低钙血症与低镁血症持续时间,以及治疗转归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急救网络组患者的院前时间、血钙首次检出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分别为40.0(30.0,55.0)、23.0(17.5,37.5)、42.0(37.0,53.0)min,明显短于非急救网络组的180.0(120.0,240.0)、31.0(22.5,47.5)、61.0(52.0,65.5)min(Z=-6.17、-1.98、-4.15,P<0.05或P<0.01)。急救网络组患者伤后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持续时间为1.2(1.1,1.6)、1.9(1.7,2.1)h,明显短于非急救网络组的4.6(3.1,6.2)、3.2(2.5,4.6)h(Z=-5.80、-4.81,P<0.01)。急救网络组患者死亡3例(11.1%),其中2例患者于伤后40 min死亡,另1例患者于伤后9.0 h
张元海田鹏飞张惟叶春江毛书雷韩春茂张建芬王新刚
关键词:氢氟酸氟中毒急救网络
316例氢氟酸烧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氢氟酸烧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6年12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316例氢氟酸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中毒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和轻度中毒组157例、中度中毒组120例、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39例。统计患者入院24 h内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入院急诊尿氟值,中度中毒组、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伤后4 h内入院患者伤后4、12、24 h及伤后2、3、4、5、6、7 d尿氟值。统计患者入院24 h内心电图异常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钾血症在3组患者中均有发生,但无一例患者发生高钾血症。以血钙即血总钙为参考,中度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与无和轻度中毒组相近(χ2=0.05,P〉0.05),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χ2=10.53、7.92,P〈0.01)。3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相近(χ2=0.63,P〉0.05)。以血游离钙为参考,中度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比例与无和轻度中毒组相近(χ2=0.01,P〉0.05);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比例与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47,P〈0.05)。以血钙为参考,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3%(23/316);以血游离钙为参考,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0.0%(42/70)。以血游离钙诊断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以血钙诊断的发生率(χ2=113.74,P〈0.01)。中度中毒组患者低镁血症发生率与无和轻度中毒组相近(χ2=0.02,P〉0.05),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χ2=14.69、9.94,P〈0.01)。(2)288例患者检测了尿氟,入院急诊尿氟值为0.2~590.0 mg/L,其
田鹏飞王新刚张元海张建芬徐彬胡祖良叶春江韩春茂
关键词:烧伤氢氟酸氟化物中毒
一例会阴部百草枯烧伤并发多脏器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被引量:8
2019年
2016年3月18日,笔者科室收治1例53岁男性会阴部百草枯烧伤并发多脏器损伤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重症监护、负压封闭引流、抗感染及脏器保护等治疗。经过33 d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例提示百草枯经皮肤黏膜吸收也可导致全身严重中毒,各脏器保护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徐婷沈鸣雁王新刚屈彩丹卢福长
关键词:烧伤皮肤吸收百草枯中毒多脏器损伤
创面外部微环境因素对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创面微环境与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直接相关,其由多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构成,且正常情况下这些因素处于动态平衡。为了解各类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不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在今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创造出能促进创面愈合的微环境,该文对影响创面愈合的温度、湿度、pH值、氧、微生物、生物力学等外部微环境因素进行综述。
蔡程浩韩春茂王新刚
关键词:微生物群微环境创面修复
脑胶质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伴颅内严重感染一例
2025年
患者女,53岁,因脑胶质瘤术后13年,再发切口不愈合7个月入院。患者13年前发现大脑胶质瘤,行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8年前肿瘤复发,暂行保守治疗。5年前和2年前因肿瘤复发先后在同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7个月前患者家属发现其头部切口边缘皮肤部分发黑,逐渐出现流脓,伴有高热,创面换药疗效不佳。5个月前行头颅CT检查提示两侧额叶胶质瘤术后改变伴积气,两侧脑室前角相通,周围脑实质水肿。
金方李琼余朝恒王新刚韩春茂
关键词:肿瘤复发侧脑室前角患者家属创面换药
PLGAm//CCS真皮支架的构建及评价
目的: 综合运用纺织技术和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优良机械强度的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评价并探讨所构建的支架对组织诱导及创面修复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应...
王新刚
关键词:真皮替代物机械强度微结构创面愈合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纳米银的抗菌和毒性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纳米银(Nano—Ag)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抗菌材料,具有粒径微小、表面积大、活性大、熔点低的特点,其抗菌活性远大于传统的Ag^+抑菌剂。纳米银在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方面已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抗菌效果。同时,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逐渐受到重视,其细胞毒性评价目前已经基本被学术界认同。
有传刚韩春茂王新刚孙华凤胡信雷
关键词:抗菌材料纳米银毒性机制抗菌活性生物安全性抗菌效果
复合血管生成素的人工真皮的构建及其血管化研究
背景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出现为皮肤创面的修复和愈合提供了一崭新的治疗途径。国内外研究显示,目前各种组织工程化皮肤移植存活率明显低于自体断层皮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组织工程化皮肤移植后血管化速度较自体皮片慢,这是人工真皮支架临...
韩春茂石海飞王新刚毛峥伟高长有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