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晓波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柯红波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7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 公众 服务型政府 公众信任
- 俞云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 研究主题:公共服务 社会组织参与 社会组织 壁垒 群际关系
- 姜方炳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56被引量:4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网络暴力 80后 角色偏差 乡村社会 风险社会
- 王晴锋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9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同性恋 毛派 种姓制度 集体记忆 仪式
- 朱明芬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73被引量:1,1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宅基地 农户 农村宅基地 失地农民 农民工
- 面向国际化:杭州市民素质提升的重点和主要举措被引量:2
- 2009年
- 市民素质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市民素质的提升也是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分析市民素质的内涵,归纳面向国际化过程中,杭州市民素质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提升的重点的基础上,从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构建国际化的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旅游名城形象、培育民主参与机制和营造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五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杭州市民素质的举措。
- 郎晓波
- 关键词:市民素质
- 构建“一元多维”信访工作机制的探索实践——以杭州信访12345为例
- 2015年
- 近年来,杭州信访12345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民主促民生”发展战略过程中,积极探索构建“一元多维”信访工作机制。从实践结果看,该工作机制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化解社会纠纷与矛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杭州“安居乐业示范区”和“东方品质之城”建设。
- 柯红波姜方炳郎晓波
- 关键词:信访利益诉求社会纠纷
- 城市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杭州为例被引量:20
- 2010年
-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自上世纪90年代起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探索阶段,实践成效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真正分离,因而各地仍在探索合理的替代性选择。杭州通过创建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合作共治,多种机制综合运用的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杭州社区建设的实践证明,根据社区公共事务的属性差异界定主体边界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前提,"三位一体"的复合模式与"多中心"的外部网络是社区治理的组织保证,行政、准市场、志愿和自治等多种治理机制的有机结合是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
- 郎晓波
- 关键词:社区治理模式
- 以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优势赋能城市韧性治理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安全是城市的底线,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和干部作风的标尺。2023年亚运会期间,杭州以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一张网”平安护航赛事举办。在“后亚运”新起点和超大城市新阶段,巩固提升“一张网”实践经验,将网格智治优势转变为城市韧性治理效能,对杭州解答好超大城市韧性安全建设新题具有重要意义。
- 郎晓波
- 关键词:干部作风亚运会党建
- 从“生存”到“发展”: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
- 2009年
- 随着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长珠闽等沿海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出口严重受阻,中国迎来了规模罕见的失业潮和返乡潮。农民工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也成为政府、学者和全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本文以对浙江省杭州市返城农民工的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作为经验材料和叙事文本,通过“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对比,发现三代农民工在进城打工动因、城市认同感以及就业途径和择业观念上均存在差异,农民工的行为导向逐步由生存理性走向发展理性。在发展理性的驱动下,真正愿意返乡并把农村和土地当成退路的农民工其实只占小部分,数量占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面对金融危机仍坚持返城务工。由此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下解决农民工退路问题应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及其行为差异,农民工对自身的定位和行为选择差异将决定政府政策制定的导向。
- 郎晓波
-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
- 社区国际化的最新探索需与城市相融
- 2016年
- 当前,在杭州建设国际化社区的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杭州自启动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后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在外籍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聘请英语6级水平的社工任岗,完善社区周边医疗、教育、生活等配套设施等等。
- 郎晓波
- 关键词:社区建设城市外籍人士配套设施
- 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当代演变:比较韦伯与桑巴特
- 2012年
- 韦伯和桑巴特关于资本主义精神文化的学说是全面把握当代西方文化和西方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思想渊源。韦伯提出的"禁欲苦行主义"和桑巴特提出的"贪婪攫取性"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精神的双重文化面向。两者在崇尚自由、要求解放上血肉相连,然而分工的不同使得他们导向不同领域并危及对方生存。造成西方当代社会文化矛盾的根源在于,作为重要的抑制平衡因素——"宗教L冲动力"已经被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耗尽能量,现代主义终究无法完成文化连续性和聚合性的功能。
- 郎晓波
- 关键词:资本主义精神文化比较
- 从“空间的治理”到“治理的空间”:迈向空间正义的城市治理现代化
- 2024年
- 空间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以空间转向和空间主导为主轴发掘空间的政治价值,并将其上升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空间生产和空间治理。这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拓展,也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危机与阶级矛盾的实质。进一步地,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阐释空间和知识、权力关系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资本主导的城市治理提出强烈批评,并指明迈向空间正义的实践路径。空间生产的运行机制和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为当前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有助于推动城市治理从“空间的治理”真正向“治理的空间”转型。
- 郎晓波
- “撤村建居”社区的空间结构及其治理意涵——一个理解“乡—城”变迁的新视角
- 2019年
- 国家主导下的城镇化战略催生了大量"撤村建居"社区。"撤村建居"社区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中间场域,是农民实现市民化转变的空间载体。当前,"撤村建居"社区建设中存在"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治理的城镇化滞后于空间城镇化"两个突出矛盾,原因在于没有系统考察社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对治理转型与秩序重建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空间是"乡—城"变迁过程中社区内各种社会关系变迁的产物和体现,既在纵向上反映了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总体性空间变迁,也在横向上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维度体现了"乡—城"变迁的动态变化。空间变化对社区治理的主体、单元、网络、范围和机制等均形成挑战和冲突。"撤村建居"社区应转向以空间为基础的现代治理模式,以此增强人、空间与治理的协调从而降低城镇化风险。
- 郎晓波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杭州市“撤村建居”社区的治理转型之路被引量:1
- 2019年
- "撤村建居"社区是传统农村转向现代城市社区的重要空间场域,也是农民实现市民化转变的空间载体。杭州市在"撤村建居"过程中基于社区体制机制调适、公共服务推进、融合化发展、市民化能力提升以及历史文脉传承等实践举措,走出了一条从"土地"到"空间"的社区治理转型之路,并从一般意义上为推进农民市民化、社区城市化提供了经验启示。
- 郎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