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云生
-

-

-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
相关作者
- 马英娟

- 作品数:48被引量:4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兰州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政府监管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 行政程序法 行政立法程序
- 林世雄

- 作品数:7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 研究主题:检察机关 依法行政 法价值 行政程序价值 行政程序
- 郭殊

- 作品数:59被引量:21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行为 行政法 效力 紧急状态 司法审查
- 陈春梅

- 作品数:15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人民法庭 最高法院 法律工作者 法官 基层人民法院
- 张红

- 作品数:356被引量:3,142H指数:3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SAR 合成孔径雷达 SAR图像 一般人格权 高分辨率SAR
- 关于反腐败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 1998年
- 反腐败是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严重政治斗争,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反腐败严峻形势,认为,腐败最终会危机国家政权;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公共权力部门;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对国家政权现实的、直接的主要危险。认为对反腐败斗争政治性的认识偏差和不足,是反腐败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大力加强对其政治性的认识。指出,反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需全党、全社会。
- 陈云生
- 关键词:反腐败政治
- 宪法:民主政治、民主制度的基石被引量:1
- 2004年
- 今年9月,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施行50周年。本刊记者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重大意义,宪法在保障中国社会发展,中国在制宪过程的曲折历程,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采访了法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云生。
- 邓树林陈云生
- 关键词:宪法民主政治制度法律制度
- 论检察一体化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被引量:3
- 2013年
- 长期以来中国的检察实行分级设置体制,在管理上也是结合体制内的统一领导和地方国家政权分级监督的双重模式。然而检察权的宪法定性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定位,要求逐渐强化和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建制与管理模式。在中国,宪法确立的单一制国家结构不仅不是实现检察一体化体制的障碍,相反却是一个最适宜一体化建制的基础和条件;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也不应成为检察一体化建制和统一管理的障碍;检察机关保障国家的法制统一、正确实施的价值与功能要求,必须使"上命下从"的一体化建制与管理模式得到强化;中国自身的检察一体化的历史经验也应当予以发掘和适用。
- 陈云生
- 关键词:单一制民主集中制一体化
-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宪法学
-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宪法学,在中国宪法学术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宪法学在今后的发展,既是教益,又有启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历程、反思两个方面,对之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总...
- 陈云生
- 关键词:中国宪法学学术史社会评价经济改革
- 文献传递
-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二)被引量:1
- 2007年
-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和抵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历史命运才出现了转机。文章对此种转机出现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对中国是否能以及怎样引进民族文化自治提出作者个人的初步设想。
- 陈云生
- 关键词:民族自治权国家主权
- 宪法文化的自觉被引量:4
- 2013年
- "宪法文化的自觉"是一般"文化自觉"的全透镜下的一个分镜景象。"宪法文化的自觉"与"宪法文化的启蒙"既有性质上的内在关联,又有事理逻辑上的承接与顺延关系。现实中的宪法文化不自觉状态不仅在知识菁英阶层中有多种表现,在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立法、法治等方面也有体现。本文在宪法学术界率先提出"宪法文化的自觉"乃至一般"法律文化的自觉"的学术命题并进行全方位的省思。将中国现实在实施现行宪法和加强宪政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需要反思和深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归在"宪法文化的自觉"这个命题下予以检讨,应当是站得住脚的。
- 陈云生
- 关键词:文化自觉法治
- 重建大赦制度的现实基础被引量:3
- 2010年
- 大赦作为经世治国的一个特殊制度,在中外都有久远的历史。大赦之为理、之为制,在当代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有有关大赦或其他形制的赦免内容的规定;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还被成功地改造成为宪政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在中国,大赦不仅有作为宪法学学术研究的价值,而且还有重建大赦制度的现实基础。
- 陈云生
- 关键词:宽恕宽容
- 法律监督的价值与功能被引量:4
- 2009年
- 文章深入分析了在检察理论研究方法中引进价值方法论和功能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法律监督本身的价值蕴含,以及在积极的价值观的导引和价值预期下,如何更自觉、更积极地强化和完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建设和更高效地实现国家法律监督的功能。从全新的价值论、功能论及其方法论视角探讨了中国国家检察制度建构和强化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法律监督功能实现的价值基础。
- 陈云生
- 关键词:检察改革
- 古制大赦宪政化再造的现实基础
- 2010年
- 大赦作为中外特殊理念与形制的经世治国工具,在古代盛行了两千多年。支撑这一现象延续赓续于历史长河的内在原理和根据,是因为大赦具有奇特的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政治背景下,在法治、宪治和宪政的国家结构中,大赦由于获得了更宽广和坚实的现代社会——政治现实基础,使其在现代宪政化的再造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尤显必要和重要。这种再造在当代世界上的许多宪政国家中已有成例,古代大赦形制在中国的宪政化再造也完全可能和必要,但作为前提条件和基础之一是,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对大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陈云生
- 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被引量:1
- 1998年
- 我们党和国家面临严峻的反腐败形势。腐败现象在当前严重地滋生和蔓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与死、存与亡这样严重的程度。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既不存在大规模急风暴雨式阶级斗争的可能,也没有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用武装进犯或颠覆国家政权的直接的、现实的危险,而目前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斗争的舞台,恰恰设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内部,恰恰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进步的、积极的正义力量与反动的、消极的腐败力量之间展开的。“腐败无害论”、“腐败自然消亡论”的观点,以及悲观情绪,都是对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缺乏正确认识的反映。反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要由全党、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 陈云生
- 关键词:腐败现象公共权力腐败分子反对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