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作品数: 62被引量:223H指数:9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骆谋贝
作品数:14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月亮与六便士》 反讽 毛姆 《弗兰肯斯坦》 对立
陈彦旭
作品数:34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司各特 浪漫主义诗人 道德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残疾人
李倩
作品数:11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女性主义 《黑暗的左手》 《弗兰肯斯坦》 颠覆 残酷
陈丽
作品数:19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小说 翻译选材 芳香 紫色 操控
陈钦耀
作品数:24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致畸性 水螅 化学物 生物学效应 LAS
论吉卜林《勇敢的船长们》中的教育理念被引量:10
2009年
《勇敢的船长们》是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部教育小说,通过主人公哈维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作者的教育理念。本文认为,像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许多英国人一样,吉卜林比较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勇敢、坚韧、克己、团队协作精神等品质。但在培养手段上,却有别于当时的普遍看法。当时多认为体育运动是培养这些品质的有效手段,而吉卜林则由于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思想,更主张通过艰苦的工作来获得这些品质。
陈兵
关键词:吉卜林教育小说
约翰·莫里森对劳森传统的超越
2001年
当代澳大利亚著名短篇小说家约翰·莫里森一般被视为现实主义作家和澳大利亚文学中劳森传统的继承人。但是 ,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主、客观环境的变化 ,莫里森的作品在主题和写作手法方面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标志着莫里森对劳森传统的超越。
陈兵
关键词:莫里森主题写作手法现代主义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三届年会会议纪要被引量:1
2014年
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三届年会2013年6月15-1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大会开幕式15日上午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逸夫馆报告厅举行,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教授,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守仁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刚教授分别致欢迎辞.来自国内外8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陈兵
关键词: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英语
高亚
2001年
约翰.莫里森陈兵
关键词:迷路茅膏菜树胶树林树枝茶树
夜班
2001年
约翰.莫里森陈兵
关键词:码头工人渡船运输船夜班紫罗兰公交车辆
吉卜林与英国短篇小说被引量:3
2006年
英国著名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对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贡献巨大。他拓宽了英国短篇小说的表现领域。并在风格、形式、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陈兵
关键词:英国短篇小说
英国历险小说:源流与特色被引量:5
2006年
作为一种通俗文学样式,英国历险小说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深受读者大众的喜爱,起到了巨大的社会作用。英国历险小说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经过笛福和司各特的传承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发展到顶峰,并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相对固定的情节模式、说教色彩浓厚且常有殖民主义色彩等比较明显的特点。
陈兵
关键词:通俗文学斯蒂文森吉卜林
吉卜林戏剧独白诗中的英国性被引量:2
2017年
英国维多利亚晚期著名小说家鲁德亚德·吉卜林也是当时的重要诗人,其戏剧独白诗成就突出。吉卜林的戏剧独白诗兼具大诗人勃朗宁和丁尼生的特点,通过对维多利亚晚期不同价值观的评判传达了自己独特的英国性思想。吉卜林笔下的英国性本质上是"英格兰性",但又强调超越阶级、性别和民族差异,宣扬民族和谐,是吉卜林为了维持大英帝国的辉煌所开出的药方,表现了他在大英帝国内忧外困之际所感到的焦虑和希望。
陈兵
关键词:吉卜林勃朗宁丁尼生
《洛丽塔》中的亨伯特——面具下的伪善者被引量:2
2013年
《洛丽塔》在引起读者道德不安的同时,不少人为主人公亨伯特疯狂的爱恋所感动,认为他并非十足的罪人,他具有自己的道德坚持,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出于爱,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不是一个恋童癖和乱伦者,而是一个付出深情却没有回报的苦恋者。通读全文,可以发现这种感动是亨伯特的技巧所在,他狡猾地利用文字玩弄了读者,逃避了责任,妄图以伪善的面孔骗取同情以掩盖罪行,他偶然的犯罪感如流星般一闪即逝,他是一个带着伪爱面具的掠夺者。
陈兵张霁霜
关键词:《洛丽塔》自恋
“新女性”阴影下的男性气质——哈格德小说中的性别焦虑被引量:17
2018年
英国十九世纪晚期历险小说家赖德·哈格德的小说名作《所罗门王的宝藏》、《艾伦·奎特曼》、《她》、《阿莎归来》等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时英国出现的"新女性"的审视。哈格德小说中的"新女性"以其欲望、激情与权力欲、控制欲颠覆了传统女性的"家庭天使"形象,给男性带来诱惑与灾难,削弱了他们的男性气质。她们对父权制社会的安宁与秩序形成威胁,也直接影响到当时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事业,表现了哈格德在"新女性"现象面前所感到的性别焦虑。
陈兵
关键词:新女性男性气质性别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