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乾友
-

-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康之

- 作品数:631被引量:7,389H指数:4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公共行政 后工业化 任务型组织 公共管理
- 陈芳

- 作品数:14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
- 研究主题:养老 社会投资 文科 意愿研究 岗位职责
- 张玉

- 作品数:22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 研究主题:存储介质 癌症基因 阈值选择 数据分类 树形结构
- 石国亮

- 作品数:274被引量:1,510H指数:20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组织 中国共产党 青年 政党价值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个体风险意识与国家监管职能的生成逻辑被引量:2
- 2020年
- 作为利益主体,个人的基本行为逻辑是从对自身需求、欲望与偏好的认识和管理出发来占有相应的物质资源。具体来说,这一逻辑可以被分解为"认识自己""关心自己"以及为了从"认识自己"走向"关心自己"所必需的自我治理等三个环节。随着风险意识的生成,风险管理也成了现代个体自我治理的重要内容,驱使国家监管职能的建构与发展。当代国家监管职能的发展目的是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共的行为框架,由此助推人们去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但同时,国家监管职能的扩张也可能削弱现代个体作为自我的存在形态。这种紧张将型塑未来一段时间里行政国家的发展走向。
- 张乾友
- 关键词:风险管理
- 官僚政治的“透明迷思”:理解西方政治的一个视角被引量:2
- 2022年
- 政治的理想形态是信念政治,而在现实中,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则属于官僚政治,表现为它依赖于作为官僚体系的政府。官僚政治是不信任的产物,官僚体系则试图通过对自身的透明化来赢得公众的信任。但是,透明并不能够带来信任,官僚政治对透明性的推崇其实是一种迷思。从这种迷思出发,公众越是不信任政府,官僚政治就越是试图对自身进行透明化;反过来,这种透明化的程度越高,公众与政府工作人员间就越是不能达成互信。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获得对西方政治更深入的认识。
- 张乾友
- 关键词:民主政治官僚政治
- “表僚主义”论被引量:18
- 2022年
- 官僚制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形态也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发生着变化。传统上,官僚制存在于一个静态的世界之中,通过照章办事的方式适用一套设计完美的规则,以此来分配资源,并为世界提供秩序。但同时,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官僚经常无法严格适用规则,从而催生了官僚主义。当代社会呈现出了急剧变动的特征,官僚制随之转型为技术官僚制。技术官僚自视为社会的医生,其使命是通过改革来解决在社会的变动中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表格成为技术官僚建构问题、分析原因和寻找对策的基本工具,“表僚主义”也由此而生,使得通过表格来建构问题和采取改革行动成为当代官僚机构的一大行为特征。“表僚主义”是科学的乌托邦,认识到这一点要求我们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
- 张乾友
- 关键词:官僚制官僚主义
- 价值、分类与治理: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观念
- 2024年
- 治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也包含自下而上的根源。从自下而上的视角出发,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价值主体,希望通过自己的价值创造行为来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的社会位置只能通过社会的分类体系而得到定位,于是,个体性的价值创造行为就转化成了群体性的分类斗争。分类斗争是社会中自发的秩序建构行为,它需要得到国家的确认,而治理的过程就表现为国家通过对分类体系的制度调整来回应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们所发起的分类斗争的过程,其结果则是将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们变成了分类权力的客体。这样一种关于治理的理解让我们既得以正视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存在,又得以发现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变成权力客体的不可避免性。
- 张乾友
- 损害正义与剩余责任——损害性事件中的责任分配被引量:3
- 2017年
- 所有损害都有人负责与不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脆弱者是损害正义的两大原则。在这两大原则下,损害正义对个人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所有由我造成的损害,我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对其承担完全责任;第二,所有非由我造成的损害,如果它导致被损害者成了脆弱者,我也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根据社会的某种责任分配原则对其承担剩余责任。剩余责任的分配是实现损害正义的关键。
- 张乾友
- 关键词:分配正义
- 新市民社会背景下的国家与社会治理——对基于市民社会的国家理论的考察被引量:14
- 2011年
- 近代以来,在政治领域中的一切理论探讨和实践方案设计都可以说是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入手的,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以及如何根据市民社会的要求去规划国家和社会治理过程,是近代以来全部政治学研究的重心。在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分析中,理论分歧主要表现在是从市民社会中的"市民"出发还是"社会"出发。黑格尔提出的是另一个方案,他把市民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然后在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寻找中介因素和环节。但是,黑格尔的理论与现实相去甚远,他所发现的中介因素是不可靠的。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阐发了一种通过消除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去建构国家的设想。20世纪后期开始的新市民社会运动证实了马克思的设想的科学性。
- 张康之张乾友
- 关键词:黑格尔市民社会
- 重新认识公共服务职业的伦理属性被引量:2
- 2021年
-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天职观念所包含的牺牲规范,要求从业者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做出必要的牺牲。在公职人员内部,掌握关键权力的从业者和不掌握关键权力的从业者在所需做出的牺牲上也有区别。后者的牺牲体现在无论顺境、逆境还是险境都要坚持履行职责,前者则除了做出这种牺牲,还需接受对其权力行为的各种严格限制。公职人员的牺牲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社会应当对他们做出恰当的承认。只有在公职人员的所有牺牲都得到恰当承认的前提下,社会上才会有更多人尽心尽责地投入公共服务,才能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创造更多条件。
- 张乾友
-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职人员职业伦理牺牲
- 合法性视角中的公共行政概念——20世纪后期公共行政概念建构中的新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一些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学者开始借助于经济学的语言对政府及其行政发起了猛烈攻击,使公共行政陷入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之中。然而,这也促使一些坚守公共行政理念的学者从合法性的角度去思考公共行政问题,从而形成了公共行政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视角。在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辩护中,"黑堡学派"是最重要的代表,他们证明了公共行政在美国宪法与民主中的合法性。除了黑堡学派,其他学者也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问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从合法性的角度为公共行政的概念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推进了公共行政概念的发展。
- 张康之张乾友
- 关键词:合法性公共行政宪法民主
- 行政科学还是行政哲学?——基于社会治理现实的选择被引量:4
- 2013年
- 近代以来,科学还是哲学的争论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几乎每一个分支领域。其实,选择科学或哲学的路径并不是由科学和哲学本身的优劣,而是由社会发展的现实所决定的。在社会治理领域,就是由社会治理的现实决定的。近代早期,由于契合了革命的需要,以社会契约论为代表的现代政治哲学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取得了极大的繁荣。但在现代社会进入常态社会之后,常态社会治理对于科学的需求则使政治科学逐渐取代了政治哲学,并带来了政治科学、法学、行政学等治理科学在20世纪的繁荣。行政学是常态社会的产物,因而,行政学的主流一直都是行政科学,而不是行政哲学。现在,人类重新进入了一个变革社会,行政哲学也迎来了中兴的契机。
- 张乾友
- 关键词:行政哲学行政科学变革社会
- 寻找绩效管理的规范政治解释——兼论“从实践出发”与“理论指导实践”的统一被引量:5
- 2019年
- 公共行政研究一直面临着“从实践出发”与“理论指导实践”间的紧张。如果“从实践出发”意味着要“为实践所用”,实践考量就会挤压理论探索的独立空间,导致公共行政研究难以指导实践。要能指导实践,公共行政研究需要寻找“从实践出发”的其他方式。在当代组织管理中,绩效管理通常被实践者当成一种管理技术,其目的是提高组织运行的科学化水平,而当学术研究也以此为出发点时,就失去了为实践者提供反思性指导的能力。另一方面,绩效管理中的许多内容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属性,使得我们也可以把绩效管理视为一种政治实践。通过这样一种“从实践出发”的方式,我们可以寻找绩效管理的规范政治解释,为组织管理和公共治理走出“规训与惩罚”的管理困境提供理论上的指引,也为旨在“指导实践”的公共行政研究寻找理论突破口。
- 张乾友
- 关键词:绩效管理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