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卫国
-

-

- 所属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小虎

- 作品数:117被引量:3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环氧合酶-2 食管癌细胞 腺病毒 超声内镜
- 童强

- 作品数:181被引量:7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食管癌细胞 P27KIP1 超声内镜 早期食管癌
- 吴清明

- 作品数:147被引量:4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端粒酶 P27KIP1 环氧合酶-2 食管癌细胞
- 王强

- 作品数:97被引量:349H指数:9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端粒酶 超声内镜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 李胜保

- 作品数:132被引量:50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癌前病变 食管癌细胞 环氧合酶-2
- 微探头超声内镜及射频消融诊断和治疗食管囊肿的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PS)及射频消融诊断和治疗食管囊肿的价值。方法 86例患者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行MPS诊断为食管囊肿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食管囊肿超声表现为病灶处呈圆形、类圆形无回声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层。食管囊肿患者经射频治疗后食管囊肿囊壁均完全破坏,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6月后复查电子胃镜,仅1例患者复发。结论 MPS能准确诊断食管囊肿,射频消融是治疗较小食管囊肿的可行方法。
- 张卫国童强王强金曙郜元军
- 关键词:超声内镜射频消融食管囊肿
- 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根据健侧X线片骨骼长度,定制人工关节假体,对13例膝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人工假体置换。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4~36(16±3)个月,术后3个月HSS评分73~92分;关节功能优8例,良5例;无一例复发。结论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能减少复发,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王小武张卫国徐昕张鹏
- 关键词:特制人工假体巨细胞瘤关节成形术
- 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初步探索EPO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递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CD133、CD34、CD90、CD105)等鉴定MSC特征;以第3代MSC为实验材料,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先观察不同浓度的rhEPO对MSC迁移的影响,随后在50nm0L/L Wortmannin、50μmoL/LPD98059、10μmoL/LU73122、4μg/ml抗EPO—R IgG、30μmol/LSB203580、10mmol/L Straurosporine、6nmol/L G0697、50μmol/L Pseudo Z等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剂的干预下观察EPO对迁移的影响。结果培养的MSC呈现出CD90、CD105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MSC体外迁移能力随着rhEP0浓度(1、10、100、1000IU/ml)的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rhEP0浓度在100U/ml时,MSC迁移到滤膜上的细胞数接近于峰值;Wortmannin、PD98059、抗EPO—RIgG、Straurosporine、G06976、Pseudoz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U73122、抗EPO—RIgG、Straurosporine、PseudoZ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EPO—EPO—R所介导的MSC迁移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ζ(PKC-ζ)等信号传递途径有关,且PKC-ζ途径可能处于中心环节。
- 陈龙程范军唐俊明张卫国刘歧焕曾琴兵孔霞郭凌郧王家宁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
- 艾普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研究艾普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艾普拉唑组49例和奥美拉唑组40例,艾普拉唑组:第1周予艾普拉唑5mg、阿莫西林lg、克拉霉素0.5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艾普拉唑5mg;奥美拉唑组:第1周以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lg、克拉霉素0.5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奥美拉唑20mg,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后复查内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艾普拉唑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1.34±0.5)天,奥美拉唑组为(2.3±1.3)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末与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4周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艾普拉唑组的Hp根除率稍高于奥拉唑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艾普拉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奥美拉唑组为5.00%。结论:艾普拉唑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用药后患者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奥美拉唑,艾普拉唑抗Hp活性与奥美拉唑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奥美拉唑少。
- 王强童强金曙李胜保陈滋华张卫国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药
- 超声内镜在胃淋巴瘤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1、2004~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14例胃淋巴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37~58岁(平均47.5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检、免疫组化(...
- 童强张卫国王强
- 文献传递
- 射频消融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内镜染色指示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可疑病灶的病人用2%碘溶液食管染色后,在染色指示下多点取活检,经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者,在染色内镜直视下从病灶周围0.3 ̄0.5cm处开始先射频点灼上下左右四点以标记切除范围,然后自病灶边缘向中心规律的射频消融治疗,功率为35W,每个接触部位治疗时间3、4s,将病灶及周围0.3 ̄0.5cm以内黏膜及黏膜下层碳化为止。结果4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患者经一次染色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周~3年,所有病人痊愈,未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可作为阻断食管癌变发生发展的首先方法。
- 王强吴清明童强李胜保张卫国王小虎
- 关键词:食管不典型增生射频消融术
- 核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针对人端粒酶RNA模板区的核酶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将已构建好的带有端粒酶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BBS212Rz及空载质粒pBBS212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和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BBS212Rz转染的肝癌SMMC-772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凋亡加速。结论:端粒酶核酶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方法。
- 王强吴清明金曙李胜保张卫国
- 关键词:端粒
- 有限切开快速缝合铆钉固定修复Bankart损伤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有限切开缝合铆钉固定修复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患者采用关节镜定位诊断后,采用有限切开技术,2—3枚缝合铆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伴Ban-kart损伤10例。[结果]10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10-46个月);10例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肩关节稳定,无肩关节再脱位及屈曲和外展活动受限。[结论]关节镜下确诊及定位诊断后,采用有限切开技术,缝合铆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伴Bankart损伤具有创伤较小、操作快捷、固定确切等优点,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 刘顺贵张卫国余国容杨华清
- 关键词:肩关节前脱位BANKART损伤关节镜有限切开
- 关节镜在诊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行滑膜组织多点取样病理检查;同时行滑膜刨削切除、关节软骨表面尿酸盐结晶体刮除。结果38例术前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8例(47.37%),漏诊20例(52.63%)。经关节镜下所见及多点滑膜病理检查和滑膜切除。30例得到随访,时间1~10年。采用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1年平均评分97.6分(95~100分)。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杨华清张卫国张鹏徐昕黄晓华赵辉王小武
-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8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及谷维素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分别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评分、消化道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亚型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各亚型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63%,其中腹泻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头痛、乏力4例,恶心2例,实验组头痛、乏力及恶心均有2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吴崑严红丽张卫国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谷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