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坤
作品数: 340被引量:667H指数:12
  • 所属机构:新乡医学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新乡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徐振平
作品数:91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心肌细胞 心脏 连接蛋白43 CX43 增龄变化
申彪
作品数:130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研究主题:心脏 解剖学观测 牛心 山羊 解剖学
文小军
作品数:84被引量:262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研究主题:组织学 房室结 形态学 窦房结 心脏
蔡新华
作品数:89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免疫印迹法 形态学 型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
马建军
作品数:214被引量:244H指数:7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研究主题:解剖学 心脏 家猪 山羊 解剖学观测
三访晚年周予同
2017年
周予同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是我的老师。上世纪80年代,周先生主编的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历史文选》要重新修订出版,他研究中国经学史五十年的论著选集也即将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周先生晚年状况的关注。
郭志坤
关键词:晚年《中国历史文选》文科教材经学史历史系
豚鼠窦房结的组织学构筑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豚鼠窦房结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 ,HE、Masson和VanGieson染色 ,光镜观察和测量豚鼠窦房结的组织结构 ;HPIAS 1 0 0 0图像分析仪定量测量结细胞 ;电镜观察窦房结的亚微结构。结果 :豚鼠窦房结位于右心耳和上腔静脉根部交界处的静脉外侧壁内 ,呈蹄铁样 ,分为头、干两部分。大小约为 :0 .1 8mm× 0 .3 2mm× 3 .63mm。主要由P和T细胞构成。P细胞横径约为 7.73 μm ,面积为 2 3 4.2 1 μm2 ,T细胞横径约为 1 3 .1 5μm ,面积约为 490 .3 5 μm3。窦房结动脉大多位于结的边缘 ,结内胶原纤维丰富。结论 :豚鼠窦房结有明显的物种差异 ,但细胞成分与其它动物相似。
郭志坤王庆志文小军蔡新华
关键词:窦房结组织学形态学胶原纤维
环氧化酶-1、环氧化酶-2、Fas配体在门脉高压大鼠胃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利用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环氧化酶-1(cyclooxygenase-1,COX-1)、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Fas配体(Fas ligand,Fas-L)在其胃组织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门静脉半结扎法制作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并于模型制作成功两周后测量门静脉压力;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单纯游离门静脉后缝合切口并于两周后测门静脉压力;测门静脉压后分别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胃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OX-1、COX-2、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压力(P<0.05);实验组大鼠胃组织中COX-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X-2的表达二者没有明显差别;Fas-L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COX-1一定程度上参与了门脉高压性胃疾病的形成,而COX-2可能并没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实现。
郭志坤郭建昇苗晋阳
关键词:环氧化酶-1环氧化酶-2FAS配体门脉高压性胃病
α-黏着斑蛋白在大鼠心脏表达分布随增龄变化的特征(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背景:黏着斑蛋白与心脏的先天畸形发育和心肌细胞的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观察α-黏着斑蛋白在大鼠心脏的表达分布特征以及在心肌细胞发育过程中随增龄发生的变化规律。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新乡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与农业经济系。材料:实验于2003-01/2003-06在新乡医学院形态学研究室完成。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28只,按年龄分为幼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每组7只。方法:所有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取大鼠心脏组织,冠状连续系列切片,片厚5μm。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大鼠的心肌细胞α-黏着斑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观测。在细胞表面、胞浆中及闰盘处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所有标本均做常规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为结构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肌细胞α-黏着斑蛋白的表达。结果:2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α-黏着斑蛋白在大鼠的心房、心室、乳头肌、室间隔等处的心肌细胞均有表达。②幼年时期α-黏着斑蛋白的免疫标记颗粒大部分集中在心肌细胞末端的闰盘处,少量分散地分布于细胞表面和胞浆中;青年、中年和老年大鼠α-黏着斑蛋白的免疫标记典型的分布在心肌细胞末端的闰盘处。结论:在大鼠心肌发育过程中,α-黏着斑蛋白的表达分布存在增龄变化;α-黏着斑蛋白的分布方式与闰盘的发育是一致的。
张光谋吴俊琢张艳芬郭志坤
关键词:心肌钙黏蛋白
长白猪与成年人房室交点区的解剖学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测家猪房室交点区解剖学特征,为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采用30例长白猪心脏在新鲜状态下测量房室交点区相关数据,建立几何模型处理数据。10%甲醛固定48 h后,用过氯乙烯—丙酮填充剂灌注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大静脉及其属支。解剖并观测房室交点区结构。结果左、右后房室沟和后室间沟呈"Y"型相交。后房间沟呈弧形凸向左心房,在房室交点区与左后房室沟相交。以"Y"型交叉点和心尖区距交叉点最远处连线为猪心长轴,弧形后房间沟到长轴的最远距离为(20.58±14.45)mm,后房间沟与长轴的交点到两后房室沟交点的距离为(22.79±10.93)mm。左、右后房室沟夹角为(148.19±57.06)°,左后房室沟与后室间沟夹角为(101.95±19.46)°。房室交点区内观察到"U"型弯曲、心中静脉及其属支和神经。结论家猪与成人房室交点区表面观不同,后房室沟、后房间沟和后室间沟位置关系与成人有差异。
戚江涛陈志国郭东姣陈骁殷中伟陈柳莹阙冬冬马建军郭志坤
关键词:比较解剖学
CD73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CD73又称5'-核苷酸酶,普遍存在人体多种细胞,是通过糖基-磷酰肌醇介导连接在胞膜上的糖蛋白。CD73有水解酶活性,可降解5'-磷酸腺苷成腺苷,进而通过腺苷与各种腺苷受体亚型作用发挥血管生成、旁分泌和免疫抑制等作用;此外CD73可发挥非酶作用,介导细胞间结合和信号传递。CD73与肿瘤、心肌损伤、脑损伤、糖尿病、弓形虫入侵、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器官移植等多种临床疾病相关,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CD73及其水解产生的腺苷与腺苷受体作用,影响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综述近年来CD73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明晰CD73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联系,加快CD73的临床应用。
王琰王琰李琼李琼
关键词:CD73心肌损伤脑损伤弓形体感染器官移植
家猪心脏纤维支架的大体解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猪心纤维支架 ,为猪心的研究和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取甲醛固定后的猪心2 7例 ,液态塑料浸渍的塑化猪心 5例 ,解剖显示纤维支架后用游标卡尺进行观测。结果 猪心左纤维三角的三边分别平均为 17 4 1± 1 99mm、18.96± 3.2 6mm和 17.6 4± 2 .4 4mm ;右纤维三角三边分别为 15 .83± 2 .11mm、16 .19± 1.94mm和 2 0 .96± 2 .6 2mm ;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的周长平均为 73.0 0± 9.71mm ,6 8.89±7.2 4mm ;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直径分别为 18.4 4± 2 .89mm和 16 .0 3± 2 .6 3mm ;猪Todaro腱呈扁带状 ,走行部位较深 ,且分支较人心多 ,长度为 2 0 98± 4 2 0mm。结论 猪心纤维支架与人类形态结构相似 ,但瓣环周长和Todaro腱形态有一定差别。
申彪马建军郭志坤刘恒兴岳学强吴齐飞
关键词:甲醛固定
大鼠心肌细胞黏附分子N-cadherin表达的时空分布方式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细胞发育过程中黏附分子N cadherin的时空分布方式以及心肌细胞中N cadher in表达的增龄变化规律。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胎鼠、新生鼠、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大鼠的心肌细胞黏附分子N cadherin的表达 ,并使用HIPAS 10 0 0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细胞黏附分子N cadherin在大鼠的心房、心室、乳头肌、室间隔等处均有表达。胎鼠心肌细胞中N cadherin分散地分布于细胞表面和胞浆中 ,出生后到幼年时期逐渐向心肌细胞端 端的闰盘处集中 ,青年、中年和老年大鼠N cadherin典型地分布在心肌细胞末端的闰盘处。图像分析表明 :心室心肌细胞N cadherin的表达随年龄变化而递增。 结论 在大鼠心肌发育过程中 ,N cadherin的表达存在增龄变化 ;以N cadherin介导的细胞黏合连接与闰盘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黏合连接提供的细胞间机械偶联对于稳定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
张光谋郭志坤徐振平
关键词:心肌细胞黏附分子N-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
Nanog蛋白在CD73^+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Nanog蛋白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D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从ADMSCs中分选出CD73+和CD73-两个细胞亚群。体外分别培养两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测定两组细胞Nanog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CD73+ADMSCs细胞约占总细胞的5%,形态上分为大细胞和小细胞。Nanog蛋白在CD73+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16.85±6.83)%,弱阳性表达率(81.78±7.19)%,阴性表达率(1.63±3.59)%;nanog蛋白在CD73-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5.74±2.79)%,弱阳性表达率(85.84±37.31)%,阴性表达率(8.42±4.12)%。在Nanog阳性表达的细胞中可见不同分裂时相的有丝分裂细胞,CD73+细胞的分裂象明显多于CD73-细胞。结论 CD73和Nanog可能均是ADMSCs特异性表达的标志,Nanog蛋白强阳性的细胞可能更具幼稚性。通常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ADMSCs是多种细胞的复合物。
齐立杰郭志坤李琼罗欢欢
关键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CD73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小鼠
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肌胶原Ⅰ和Ⅲ的影响
成年大鼠15只,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再灌注组各5只。结扎前降支制备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取正常和缺血区心肌进行Vangison、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为(1)正常心肌细胞外均有一完整的胶原纤维鞘...
郭志坤周俐红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胶原含量胶原纤维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