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贤平
作品数: 217被引量:1206H指数:18
  • 所属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廖二元
作品数:512被引量:3,90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女性
罗湘杭
作品数:154被引量:64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女性 脂联素
邓小戈
作品数:78被引量:59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丢失 双能X线吸收法 女性
戴如春
作品数:117被引量:43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去卵巢大鼠 骨质疏松 17Β-雌二醇 骨微结构
黄干
作品数:251被引量:1,38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1型糖尿病 骨密度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女性不同骨胳部位的峰值骨量及骨丢失率和骨质疏松患病率
目的:获得女性不同骨胳部位具有代表性的峰值骨量(PBM)平均值及其标准差,为骨质疏松(OP)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标准;了解女性随增龄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规律和OP患病率,为OP的早期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Holo...
伍贤平瘳二元邓小戈黄干龙兆丰朱旭萍彭健
文献传递
MT1-MMP、MMP-2和TIMP-2基因在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通过观察去卵巢 (OVX)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成骨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1 MMP)基因的表达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OVX大鼠与假手术大鼠进行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股骨远端行原位杂交检测骨组织MT1 MMP、MMP 2和TIMP 2mRNA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MT1 MMP、MMP 2和TIMP 2蛋白质表达。 结果 OVX大鼠第 3、4腰椎骨密度 (0 14 4± 0 0 11) g cm2 、(0 14 3± 0 0 15 ) g cm2 较对照组 (0 15 8± 0 0 18)g cm2 、(0 16 2± 0 0 17) g cm2 明显减少 ,OVX组骨小梁面积 (9 5 8± 3 39) %、厚度 (40 85± 8 0 4 ) μm和数目 (2 30± 0 4 8)个 mm分别较对照组 (2 0 6 3± 4 8) %、(44 73± 6 8) μm、(4 6± 0 7)个 mm明显下降 ,OVX组骨小梁间隔 (5 85 8± 115 1) μm较对照组 (2 5 4 6± 4 8 0 ) μm明显增宽 ;成骨细胞MT1 MMPmRNA与蛋白质表达下调 ,而MMP 2和TIMP 2之间表达无差异。 结论 雌激素不足可使成骨细胞MT1 MMP基因表达减少 ,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之一。
廖慧娟廖二元罗湘杭戴如春伍贤平
关键词:MMP-2TIMP-2基因绝经腰椎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的估算方法及其对诊断骨质疏松的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骨密度(BMD)有面积骨密度(aBMD)和体积骨密度(vBMD)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在临床实验研究中被广泛采用。本文综述了vBMD的估算方法、aBMD和vBMD存在的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以及aBMD和vBMD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钟如意伍贤平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女性随年龄增长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评价健康女性随增龄,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方法用DXA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1664例15~96岁健康女性不同骨胳部位(腰椎正位和侧位、髋部和前臂)的骨密度(BMD)。结果横断面分析显示,绝经时所有部位骨丢失显著(P<0.01~0.001),其中松质骨占优势的部位(腰椎侧位和Ward’s三角)丢失最多(-13%~-19%,P<0.001)。所有部位绝经15年内(<65岁)及25年后(≥75岁)呈快速丢失。预期寿命(≥72岁)与峰值年龄比较,各部位BMD减少31%~59%(平均38.7%±7.7%),Ward’s区减少最多(-59%)。骨质疏松(OP)检出率腰椎侧位(41%~58%)、桡骨(43%~58%)和Ward’s区(46%)较高,腰椎正位(29%)和股骨颈(19%)较低。结论绝经早期腰椎侧位是诊断OP的最敏感部位。不同骨胳部位峰值骨量的变异度较高,致绝经后OP检出率随测量部位不同而显示较大差异。
伍贤平廖二元邓小戈黄干
关键词:骨密度骨丢失双能X线吸收法女性
长沙地区男性BMD参考数据库的建立
2009年
目的建立男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参考数据库。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量1537例长沙地区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15~85岁)正位腰椎、侧位腰椎、股骨近端(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结果腰椎和股骨近端的BMD随年龄变化采用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前臂远端的BMD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腰椎、股骨颈和总体髋部的峰值BMD(PBMD)发生在15-19岁,前臂远端的PBMD则发生在40~44岁。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男性多骨骼部位BMD参考数据库,为南方地区男性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伍贤平侯艳丽张红单鹏飞戴如春罗湘杭廖二元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补骨脂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血清IL—6、TNF、IGF-Ⅱ的影响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观察以补益肝肾立法的补骨脂汤及以补肾阳立法的骨松宝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SOP)的骨密度(BMD)、细胞因子(TNF、IGF—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50例SOP腰椎侧位、股骨Ward's区BMD、血清IL—6、TNF、IGF—Ⅱ,并与50例骨松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以上3种细胞因子都参与了SOP的病理进程,补骨脂汤的增加骨形成的作用优于骨松宝,两者均能降低IL—6及TNF的病理性增高,适度地提高IGF—Ⅱ值。结论:提示以补肝肾立法的补骨脂汤对IL—6,TNF,IGF—Ⅱ的良性化作用是其影响骨代谢,治疗SOP的可能机制之一。
刘小雨王行宽曾英肖瑄伍贤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补骨脂汤骨密度
女性随年龄相关的骨转换生化指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长沙女性血骨碱性磷酸酶(sBAP)、骨钙素(sOC)、尿I型胶原N-末端肽(uNTX)和年龄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701名20~80岁长沙地区女性志愿者的sBAP、sOC和uNTX,用...
刘红伍贤平廖二元张红罗湘杭曹行之谢晖刘石平
文献传递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查中患者与操作者受照剂量评估被引量:1
1998年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自1989年投入临床使用以来,经过三次更新换代,现已成为临床上最有效的骨密度测量仪器。然而,检查中患者与操作者受照剂量明显增加。本文综述了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的发展概况。
黄干伍贤平
关键词:骨密度仪
样品大小对建立骨密度参考数据库和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参考人群的样品大小对建立骨密度(BMD)参考数据库的影响。方法总样品量是由3662例6~85岁的女性参考人群组成(Tn),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1/2n(1831例)、1/4n(916例)和1/8n(458例)共4个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同时测量受试者前后位腰椎、侧位腰椎、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选择最佳回归模型建立BMD参考曲线和数据库。结果参考人群数量不同的4个样品组建立的各骨骼部位的BMD参考曲线,虽然在腰椎BMD参考曲线的末端存在一些偏差,但4个样品组之间各骨骼部位的全部曲线差异均无显著性,确定的峰值BMD非常相似。采用中国骨质疏松基金会诊断标准,4个样品组建立的BMD参考数据库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参考人群的样本大小对建立BMD参考曲线和参考数据库的影响,对指导局部地区建立BMD参考数据库确定样本数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蓉廖二元伍贤平侯艳丽张红戴如春罗湘杭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骨组织形态学观察(两例报告)被引量:4
2006年
对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EDT-PA)患者行骨密度测量,股骨头行Goldner's Masson三色法染色,用显微CT行骨小梁三维重建、骨组织形态计量。结果SEDT-PA患者骨量、骨形成参数下降。
袁凌青蒋业斌罗湘杭周厚德谢辉彭依群魏启幼蒋谊伍贤平廖二元
关键词:骨形态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