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作品数: 328被引量:1468H指数:22
  • 所属机构:北京农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轻工技术与工程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红星
作品数:220被引量:478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胆盐水解酶 藏灵菇 乳酸菌
谢远红
作品数:168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离心浓缩 发酵 亚种
金君华
作品数:104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副干酪乳杆菌 离心浓缩 发酵性能
熊利霞
作品数:62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研究主题:胆盐水解酶 离心浓缩 细菌素 藏灵菇 干酪乳杆菌
高秀芝
作品数:100被引量:420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研究主题:离心浓缩 胆盐水解酶 植物乳杆菌 发酵过程 细菌素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0
2018年
为了探索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作用效果,于2015年在东北黑土区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3°坡耕地上的径流小区内,开展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25、50、75、100 t/hm^2)对土壤结构、持水性能、径流泥沙控制等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有效改善黑土区土壤结构,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随之减小,而土壤孔隙度则会明显提高;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储水能力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降雨径流及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75 t/hm^2处理具有最好的径流泥沙控制效果,其中径流控制效果好于泥沙控制;施加生物炭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并可以改善养分的空间分布,4种生物炭用量处理的养分含量不仅在数量上高于对照处理,而且在均匀程度上有较大的改善,减缓了坡度对土壤养分造成的坡上与坡下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秸秆资源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为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昱刘慧刘慧赵雨森
关键词:黑土区坡耕地土壤结构持水性能径流泥沙
乳酸菌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因摄入酒精造成体重减轻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乳酸菌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因摄入酒精造成体重减轻的产品中的应用。根据本发明,在服用酒精之前或之后或期间,连续服用乳酸菌,尤其是植物乳杆菌,能够改善由于酒精所造成的体重减轻的状况。并且,...
金君华张红星卞丽芳谢远红马京升刘慧
文献传递
唾液乳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所述唾液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99。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如上所述的唾液乳杆菌(Lactobaci...
金君华张红星贾宇谢远红刘慧
文献传递
农业装备驾驶室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研究
刘慧
关键词:参数化设计
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方法:根据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组。高脂模型组和试验Ⅰ、Ⅱ组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Ⅰ组灌胃脱脂酸奶复合菌发酵剂,试验Ⅱ组灌胃全脂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连续8周。结果:对照组大鼠的粪便中乳杆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活菌数量处于平稳状态;4周后高脂模型组大鼠的粪便中乳杆菌的活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6周后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活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大鼠粪便中乳杆菌的活菌数量分别在4周和6周开始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活菌数量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试验Ⅰ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效果优于试验Ⅱ组。结论: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能够促进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具有明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作用。
刘慧王世平冉冉张红星
关键词:复合菌发酵剂菌群平衡
黑土区坡耕地生物炭施用模式效应与土地生产力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研究黑土区施加生物炭的施用模式,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 (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 5个处理,2016、2017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分析了黑土区连续3年施加生物炭后土壤理化性质、水土保持效应、节水增产效应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改进的TOPSIS模型对生物炭的施用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pH值随施炭量的增加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土壤容重随施炭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减趋势,且施用年限越久,作用越明显;施用1年时田间持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C100处理田间持水率最大,为35. 48%,连续施用2年、3年时田间持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均为C50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36. 20%、36. 24%; 3年的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均呈先减后增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连续施加2年50 t/hm2的生物炭减流效果和抗土壤侵蚀效果最优;连续3年施加生物炭均提高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大的分别为C75 (21. 8%、25. 3%)、C50 (33. 3%、27. 6%)、C50(24. 1%、19. 8%);在不同施炭量和施用年限条件下,改进的TOPSIS模型能客观、清晰地描述土地生产力变化过程,并总结出生物炭施用模式,即连续施加2年50 t/hm2的生物炭对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最优,其次是施加1年75 t/hm2的生物炭。
魏永霞石国新吴昱吴昱
关键词:生物炭施用模式TOPSIS模型
藏灵菇源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降低从藏灵菇中筛选的产胆盐水解酶的干酪乳杆菌微胶囊菌粉的水分活度及保持其高活菌数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_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对微胶囊菌粉水分活度和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阿拉伯胶浓度为40%、进/出口风温度为170/75℃、蠕动泵流速为75 m L/min的条件下进行微胶囊化,其菌粉的水分活度为0.096,活菌数量为2.37×10~9CFU/g。既降低了微胶囊菌粉的水分活度,又保持了其高活菌数量,为制备干酪乳杆菌微胶囊产品提供实践依据。
张倩熊利霞张红星谢远红刘慧王维彬
关键词: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喷雾干燥法
一种产胆盐水解酶副干酪乳杆菌大枣益生菌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胆盐水解酶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功效的大枣益生菌片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功能性益生乳酸菌活菌制剂等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本发明大枣益生菌片的配方是由副干酪乳杆菌KL1-Liu益生菌菌粉与大枣粉、低聚果糖、木糖醇、蔗...
刘慧张红星熊利霞张晶金君华高秀芝谢远红
文献传递
藏灵菇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苯酚-硫酸法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酸奶品质进行测试。筛选的八株菌均具有高产胞外多糖和良好的发酵性能。其菌种鉴定结果是:菌株KT_x、KL_1、J_1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T_x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菌株KS_4、J_4、P_1、P_5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其中嗜热链球菌Tx制备发酵剂的粘度最高,凝乳时间最短,感官综合评分最高,可利用此菌株进一步开发研制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功能性酸奶。
刘慧熊利霞易欣欣张红星张金永
关键词:藏灵菇乳酸菌胞外多糖发酵性能
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探究一次性施加生物炭后对黑土区坡耕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CK(不施用生物炭)和BC(2016年施用75t/hm^2生物炭,2017、2018年不再施用生物炭)两个处理,于2016—2018年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生物炭3年内,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第1年降低最明显,为3.87%,孔隙度和总有机碳、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则是施炭后前两年显著提高(P 2016=0.034、P 2017=0.038),分别提高了0.9、0.6,第3年与未施炭处理无显著差异(P 2018=0.067);施用生物炭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保土性能,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5.58%、4.78%、7.29%,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P<0.05),年径流深最大减少量为4.92mm,土壤侵蚀量最大减小率为5.71%;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29.01%、16.92%。但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效应逐年减弱,随着生物炭施用年限的延长,BC处理土壤容重线性递增,p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呈幂函数递减,孔隙度和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线性递减,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线性递减,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线性递增,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幂函数递减和线性递减。采用改进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和GM(1,1)模型测算并预测土地生产力指数,结果显示,BC处理的土地生产力指数均高于CK处理,但其值逐年下降,预计到2021年与CK处理十分接近,表明一次性施用75t/hm^2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可持续5~6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生物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刘慧温小艳魏永霞范亚东
关键词:生物炭土地生产力GM(1,1)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