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方
作品数: 292被引量:4980H指数:40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相关作者

李强子
作品数:69被引量:97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农作物 遥感监测 作物 遥感估算
蒙继华
作品数:61被引量:73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遥感 遥感监测 精准农业 作物 植被指数
张磊
作品数:534被引量:3,793H指数:29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栽培技术 小麦 品种选育 选育
闫娜娜
作品数:36被引量:47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遥感监测 蒸散发 海河流域 旱情监测
曾源
作品数:35被引量:73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植被覆盖度 温室气体 土地覆被 三峡水库
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被引量:42
2016年
农情信息是世界粮农组织、各国政府、粮食贸易企业以及农场管理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正在由模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大数据正逐渐成为监测与预警的核心驱动力。伴随着农情监测与预警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农情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2013年以来,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已逐步引入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关联分析、时空变化异常诊断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业务化运行的农情监测与预警中。大数据技术提升了CropWatch的数据挖掘能力,对CropWatch农情监测与预警时空尺度的拓展以及农情监测内容的精细化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面向需求的CropWatch农情信息与预警精准云服务的发展,促成了大数据时代CropWatch农情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的升级。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农情监测与预警将逐渐向全自动化监测、实时化精准农业管理与智能化信息服务方向发展;通过众源采集技术高效低廉的获取农情观测大数据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跨领域数据挖掘的能力,使得丰富多元化的跨界信息服务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农情监测与预警的主流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的CropWatch正在向基于大数据的农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全速迈进。
吴炳方张淼曾红伟张鑫闫娜娜蒙继华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挖掘云服务
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17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库区及上游开展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得当,移民及工矿搬迁环境压力降低,干流水质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防控得当,库区及上游生态恢复加速,库底清理清漂彻底,媒介生物密度下降,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鉴于库区"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滞后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特从管理、技术与经济三方面对三峡水库运行管理期内的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吴炳方刘远新臧小平程温鸣张静周维
关键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评价
流域尺度湿地可恢复性评价——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湿地结构、湿地景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建设活动干扰下流域下垫面等因素对整个流域内湿地恢复的影响,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指标信息提取、指标赋值及归一化和多指标综合。首先,选择河流等级、坡面流长、河流水质、饱和指数、水成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指标参量对湿地恢复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并做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根据加权值的正态分布对流域内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等级划分,并使用优序图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上游流域研究区内可恢复湿地面积约97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18%;其中,阳原县的可恢复湿地面积最大,约为131.6km2,其次为怀来县,为129.1km2;可恢复的湿地类型以水库/坝区型湿地和河流为主,分别占可恢复区域总面积的11.75%和11.33%。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避免了依据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或局部区域特征进行恢复对象选择的片面性。
欧阳宁雷卢善龙吴炳方朱建军王浩
关键词:湿地恢复流域尺度层次分析
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39
2004年
针对国家和分省层次的粮食安全分别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独立开发出的"粮食供需平衡监测预警系统"对近年来国家和分省的粮食安全分别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可以作为粮食供需平衡监测预警系统的模型支撑。遥感估产结果可以用于全国整体的粮食安全预警,但在分省层次上需要和统计数据作进一步的结合,才可以提供有效的预警信息。
张勇曾澜吴炳方
关键词: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遥感估产
近40年来白洋淀湿地土地覆被变化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现存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典型的内陆湿地。最近40年,白洋淀湿地出现了水面萎缩、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1964年CORONA侦察卫星影像、1974年和1983年Landsat MSS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对白洋淀湿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1964年为407.3km2,2002年缩减到274.63km2。湿地水面起伏变化大,1964年水面较宽,为346.75km2;到1974的10年间,减少到94.65km2,1983年和2002年水面继续变窄,水面面积分别为67.27km2和46.86km2。引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包括降雨量的减少、蒸发量的增大、城市发展用水增大、不合理土地利用开发和上游水库、引水工程修筑等。
王京卢善龙吴炳方闫娜娜裴亮
关键词:湿地土地覆被变化
一种多频率SAR数据农作物遥感分类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遥感图像分类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多频率SAR数据农作物遥感分类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中,以多景C波段ENVISAT ASAR影像与X波段TerraSAR-X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通过...
吴炳方李强子贾坤张淼
一种相位差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位差测量方法,其中测量装置包括由相位检测器、低通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组成的相位差测量单元,由双通道电压比较器和D触发器组成的极性判断单元,由微控制器、LCD和USB控制器组成的测控单元。测量装置通过相位差...
吴炳方吴方明杨雷东
文献传递
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研究和管理能力评估
2014年
通过对比分析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评估非洲生态系统研究和监测能力及差距,提出构建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框架与方案,形成洲际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及监测网络布局设计;并通过建立典型监测站,作为非洲生态系统监测网的示范和培训基地,为非洲提供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的示范,为提升非洲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支持。
吴炳方刘健张林秀于秀波李发东李晓松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
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88
2005年
利用遥感方法提取土地覆盖信息时,常用的自动分类方法只能利用遥感数据的光谱信息,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光谱信息、纹理特征、拓扑关系和加入专题信息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对象后的基础上,通过对对象的目视识别建立模糊判别函数来进行分类。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成功提取了三峡库区奉节县中部的土地覆盖信息,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利用野外采样数据进行验证其精度达89.2%。
钱巧静谢瑞张磊颜长珍吴炳方
关键词:面向对象信息提取多尺度分割模糊函数
基于6S模型的环境星CCD数据大气校正被引量:29
2010年
应用6S辐射传输模型建立查找表,对环境与减灾小卫星CCD数据进行大气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图像更加清晰,对比度增强;与实测光谱对比,处理后的环境星数据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地物反射特征,消除了NDVI信号在大气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效应,更好地复原了地表植被覆盖的真实状况。通过讨论,提出对于HJ-1-A的CCD数据,可以考虑通过同星搭载的高光谱传感器进行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对于HJ-1-B的CCD数据,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而作为模型的输入来提高大气校正精度,以及考虑地表二向性反射现象来提高大气校正精度。
杜鑫陈雪洋蒙继华张飞飞张淼吴炳方
关键词:CCD大气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