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德斌
-

-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段德忠

- 作品数:76被引量:1,177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武汉城市圈 技术转移 影响因素 通达性 城乡
- 刘承良

- 作品数:169被引量:2,634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武汉城市圈 影响因素 通达性 武汉都市圈 经济联系
- 盛垒

- 作品数:65被引量:68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跨国公司 R&D 常态 外资研发 自主创新
- 张战仁

- 作品数:46被引量:2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跨国公司 研发产业 全球研发网络 实证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 马亚华

- 作品数:46被引量:7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 地缘战略 空港 一带一路 地缘
- 全球留学生留学网络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2
- 2020年
-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全球高等学校留学生流动数据,借鉴网络科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对2001-2015年全球留学网络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时序演化特征上,全球留学网络关系流从4921个增加到9137个,平均加权度从8004迅速增加到20834,表明全球留学网络不仅学生数量在增加,且留学路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②拓扑结构上,从以美国为单一核心,演变成以美国、中国为双核心的拓扑结构,亚洲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留学网络的主体,欧洲国家的中心性逐渐萎缩。③空间结构上,全球留学网络具有明显的等级层次性,美国是全球性主导型节点,德国、捷克是区域性主导型节点,次级主导型节点从25个增加到32个,全球留学网络"东向西、南到北"的地理空间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新的区域性中心,区域化成为全球留学网络一个重要趋势。④回归分析发现,留学目的地国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在校生数量、人均GDP、留学目的地国与留学生来源国间的历史联系及全球化水平与留学生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理距离、语言临近性与留学生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语言差异的阻抗作用在迅速减弱,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学生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 侯纯光杜德斌刘承良桂钦昌刘树峰覃雄合
- 关键词:留学生国际人才流动网络结构地理空间
- 浦东新区住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
- 2005年
- 特别是在黄浦江岸边、世纪公园周边、主要景观道路两边,形成了一批代表浦东水平、具有浦东特色的新型住宅。这些住宅规划科学、设计先进、形态多样、风格各异,强调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积极对话,成为上海住宅发展的亮点和增长点。
- 韩可胜杜德斌张仁开
- 关键词:住宅市场可持续发展住宅开发居住面积居民住房
- 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被引量:38
- 2017年
- 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世界大国之间最有可能发生实力盛衰,权力转换,世界格局和区域格局发生相应变化,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中国地缘政治学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凝练方向、汇聚合力才是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学当务之急。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归纳了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的五个方向,即地缘环境解析理论与方法、地缘结构与未来全球地缘环境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响应与中国面临的地缘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地缘战略和地缘环境大数据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并对每一个重点研究方向阐明了其原因和各研究方向的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思路。最后对五个重点研究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内外地缘政治学发展思路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 胡志丁陆大道杜德斌葛岳静骆华松
-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缘环境地理学
- 区域高校科研绩效及比较优势被引量:2
- 2014年
- 高校是区域知识创新体系乃至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活动的绩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情况的同时还引导和鼓励高校的科研发展。在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度2002~2011年间全国各省市高校科研绩效,引入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深度分析高校各类科研资源的绩效比较优势,可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各区域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胡小立杜德斌张斌丰游小珺
- 关键词:科研绩效投入产出比比较优势知识创新体系高校
- “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探索被引量:34
- 2017年
-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行动,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和价值理念的解决方案。分析基于民族国家的全球治理出现失灵的内在逻辑,归纳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具有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文化、发展和地理等基础性优势,以及作为全球治理新方案的"一带一路"与传统模式的区别。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是基于中国理念和情怀的全球治理新实践,是中国主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探索,其"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指导理念上,"一带一路"倡导国家平等协商,主张摈弃实力定义一切的西方政治哲学;在道路实践上,"一带一路"坚持从排他封闭走向包容开放,强调各国间的合作共赢;在价值目标上,"一带一路"倡导从国家主义转向世界主义,强调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 杜德斌马亚华
- 关键词:一带一路全球治理
- R&D政策及其空间效应——欧盟经验与借鉴意义被引量:10
- 2007年
- R&D投入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R&D政策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对比分析创新与R&D内涵的基础上,对R&D政策的概念和内涵给予界定。以欧盟为例,介绍了欧盟R&D政策的构成、政策效果及其在不同空间层面的区域效应。针对我国R&D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 郝莹莹杜德斌智瑞芝
- 关键词:R&D政策欧盟
- 论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战略取向——兼谈跨国公司在沪的研发投资战略被引量:8
- 2005年
-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逐步深化,研发全球化的动机从生产支撑、市场拓展、资源寻求、技术获取逐渐转向获求健全完整的一体化公司组织形态。目前跨国公司在沪研发的战略取向偏重在生产支撑、市场拓展、资源寻求三个方面,但服务当地市场和服务全球战略并重的趋向已开始出现。
- 祝影杜德斌包惠
- 关键词:跨国公司
- 中国三大城市群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形成机制——基于科技型企业大数据分析
- 2024年
- 探究不同尺度下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计算机行业的集聚强度最高,京津冀各行业集聚强度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城市群尺度各行业多集中在100 km范围内,京津冀呈现“核心—边缘”结构,长三角为“扇形”结构,珠三角具有“多核心”特点;(3)城市尺度大部分行业集中在40 km范围内,少数行业在边缘区集聚,京津冀表现为“蔓延型”集聚,长三角为“局部型”和“多中心型”,珠三角为“多中心型”;(4)城市群尺度上的集聚特征依据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城市尺度上的集聚特征则依生产成本上的空间差异、产业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二有所不同。
- 于英杰杜德斌李祺祥邢和祥
- 关键词:产业集聚城市群
-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影响因子与国别类型研究
-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是多种因素协同互动的结果,本文搜集大量相关指标,确定样本国家,运用SPSS 数据统计处理软件和ArcView GIS技术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影响因子进行解析,并根据因子分析的得分结果对跨国公司海外研...
- 祝影杜德斌
- 文献传递
- 构建世界级竞争性区域——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被引量:3
- 2007年
-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是欧洲"四个发动机"之一,已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大区。在分析大区国际化发展程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科研和教育对大区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功能,深入剖析了大区最具竞争力的八大产业集群及对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驱动作用,突出了大区为培育竞争性企业而构建的两大孵化器及其成效,梳理出大区为提升区域竞争力而编织的完善配套服务网络。
- 王勇杜德斌
- 关键词:竞争力集群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