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凤娇
-

-

- 所属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 张思佳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 研究主题:参与互动 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 两会 网络政治参与
- 田维钢

- 作品数:77被引量:3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 研究主题:视频 纪录片 电视新闻 媒介融合 媒介
- 杨静茹

- 作品数:26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方人物周刊》编辑部
- 研究主题:艺术工作者 表演艺术 演员 跨性别 CNN
- 李运阳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央电视台
- 研究主题:改稿 广告经营 信用等级 信息共享 记者采访
- 鲁津

- 作品数:5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 研究主题:双汇瘦肉精事件 食品行业 躲猫猫事件 媒介传播 危机公关
- 全媒体背景下时政报道的创新路径——2014中国时政报道研讨会综述被引量:6
- 2014年
-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新传播形态的涌现,传媒行业进入全媒体时代的新格局。时政报道如何适应传播格局的变化,创新新闻的呈现和表达方式,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新闻界和新闻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
- 杨凤娇
- 关键词:时政报道媒体背景移动互联网新闻界
- 如何提升时政报道的核心影响力——2013中国时政报道研讨会综述被引量:4
- 2013年
- 时政报道是传播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公众了解社会上层建筑动态的重要窗口。如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提高时政报道的实效,是近年来业界和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新一届中央的“八项规定”要求改会风改文风,为媒体改进时政报道提供了新机遇。
- 杨凤娇田维钢
- 关键词:时政报道传播环境上层建筑受众需求
- 新闻传播系统的经济研究:系统经济学观点
- 一系统经济学与新闻传播系统昝廷全博士等人汲取中外经济理论的精华,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和哲学的思想创立和发展的系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一颗明珠。系统经济学是个发
- 杨凤娇
- 文献传递
- 中国电视栏目剧生存现状及转型模式的探索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电视栏目剧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初创期,现处于待突破和转型的困难期。为此,应大力提升电视栏目剧的艺术观赏性,并不断拓展传播平台。唯有如此,才能给中国电视栏目剧带来生机与活力。
- 王点杨凤娇
- 关键词:电视栏目剧新媒体时代
- 论中国电视新闻交换体系的构建
- 2008年
- 在层级垄断和区域分割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下,新闻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成为制约中国电视新闻业充分竞争的障碍。建立统一、开放、高效的新闻交换体系有助于新闻资源共享、促进电视新闻领域的竞争和繁荣。从成本、收益、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来考虑,建立新闻交换体系可以减少重复生产,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社会资源的消耗;有限的新闻产品可以得到较高程度的应用,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新闻交换系统作为新闻资源的储存和交易中心,需要数字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以具备信息管理系统、交易系统和传输控制系统的功能,满足用户近乎实时的查询、交易和传输;需要规范知识产权转让行为,保障各方的正当权益。新闻交换机构对不同渠道的新闻来源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核实机制,也可以设立来源可信度级别制。
- 杨凤娇李运阳
- 关键词:电视新闻信用等级
- 节目公司的新机遇
- 2010年
- 十多年来,在中国电视业的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节目公司出现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道路经历了曲折。政策和市场影响着节目公司发展的走向和速度。2009年下半年,来自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信息,包括广电总局制定文件推进制播分离,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业板的启动、风险投资加速进入电视节目生产领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等等,预示着节目公司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机遇转化成现实仍然需要条件,市场良性运行需要制度保障和规范,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各方关系和市场环境,是电视节目市场走向繁荣的最重要的保障。
- 杨凤娇
- 关键词:制播分离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创业板
- 网络舆论的价值发现——传统媒体如何面对网络舆论被引量:2
- 2011年
- 网络舆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舆论生态,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的发酵过程、形成机制、传播特性和公共价值,强调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共生互补策略,探讨传统媒体如何既秉承客观、公正、权威的传统和优势,又通过"选择"、"挖掘"与"引导"等手段,在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实现网络舆论之"用"。
- 杨凤娇
- 关键词:郭美美事件躲猫猫事件网络舆论
- 新媒体环境下的“两会”传播与网络政治参与
- 2016年
- 新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平台,也是公众参政议政的新途径。对于全国"两会"的报道和宣传来说,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参与度不仅仅是评价传播效果的指标,更体现着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程度。本文旨在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探讨"两会"传播中网络用户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渠道和反馈路径。
- 杨凤娇张思佳
- 关键词:新媒体
-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传播功效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应对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身处微博时代,政府部门使用微博的理念不断翻新,朝着越来越务实的方向发展。提供权威信息,贴近并引导受众,切实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是政务微博的责任和努力目标。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履行这一责任的紧迫性愈加显现。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袭击,其中共有79人遇难。
- 杨凤娇王剑
- 关键词:气象记录意见领袖突发性灾难危机公关门户网舆论引导作用
- 重大事件中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以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媒体网络是社会的神经。在危机时刻或者其他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有必要也有责任参与信息传导和社会整合。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说,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动时,“传播”能联系协同社会各部分成员以应对环境变化。在对今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等的报道中。我国媒体在社会动员与整合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显著作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危机时刻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解析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社会整合功能。
- 杨凤娇
- 关键词:社会整合功能地震报道社会事件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