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国
作品数: 11被引量:9H指数:2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辽宁省 大连市
  • 研究方向:轻工技术与工程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相关作者

赵宗保
作品数:314被引量:63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酵母 微生物油脂 产油微生物 启动子 类似物
胡翠敏
作品数:11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微生物油脂 产油微生物 通气培养 生物柴油 酵母
沈宏伟
作品数:31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微生物油脂 产油微生物 酵母 生物柴油 通气培养
刘武军
作品数:60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类似物 苹果酸酶 正交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醇脱氢酶
侯淑华
作品数:89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
研究主题:荧光探针 乙酰胺 类似物 罗丹明 荧光增强
转化N-乙酰-D-葡糖胺产油真菌的筛选被引量:5
2008年
对21株真菌利用甲壳素解聚产物N-乙酰-D-葡糖胺(NAG)为碳源积累油脂的能力进行了筛选。碳源同化实验得到可同化NAG的真菌7株,进一步筛选出能利用NAG积累油脂的酵母3株。摇瓶实验表明,C.albidus ATCC 56298和T.fermentans CICC 1368利用NAG发酵菌体油脂含量可分别达到67%和48%。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菌油富含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与常规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似。研究结果拓宽了微生物油脂发酵的原料。
吴思国赵鑫胡翠敏张素芳华艳艳赵宗保
关键词:产油微生物微生物油脂
一种产油微生物培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的方法,通过调整碳源和磷源相对用量,或清除培养基中磷源,控制培养基碳源和磷源比率(C/P比)大于80g/g,培养基中碳源浓度大于40g/l,在20℃~40℃下通气培养产油微生物,得到微生物菌体材料...
赵宗保吴思国胡翠敏沈宏伟
一种产油微生物培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的方法,通过调整碳源和磷源相对用量,或清除培养基中磷源,控制培养基碳源和磷源比率(C/P比)大于80g/g,培养基中碳源浓度大于40g/l,在20℃~40℃下通气培养产油微生物,得到微生物菌体材料...
赵宗保吴思国胡翠敏沈宏伟
文献传递
一种产油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油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具体地讲就是采用菌体增殖和油脂积累两阶段分别独立培养,将菌体增殖培养得到的产油微生物细胞接种到产油培养基中,接种量为0.04~1.0克干菌体/克碳源,在pH 3~8,25~37℃通气培...
赵宗保林金涛沈宏伟吴思国
一种NAD<Sup>+</Sup>类似物及其合成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AD<Sup>+</Sup>类似物及其合成和应用,其结构式如下的<Image file="B2008100102851A00011.GIF" he="91" imgContent="undefined"...
赵宗保刘武军吴思国侯淑华
文献传递
一种微生物油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油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N-乙酰葡糖胺和/或葡糖胺制成总浓度为20~200g/L的水溶液,添加0~3g/L其它营养成份,灭菌后接入产油微生物种子液,接种量v/v为2%~20%,于20~37℃通气培养36...
赵宗保吴思国
文献传递
一种产油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油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具体地讲就是采用菌体增殖和油脂积累两阶段分别独立培养,将菌体增殖培养得到的产油微生物细胞接种到产油培养基中,接种量为0.04~1.0克干菌体/克碳源,在pH3~8,25~37℃通气培养...
赵宗保林金涛沈宏伟吴思国
文献传递
新型吡啶核苷酸辅酶依赖型生物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正>吡啶核苷酸辅酶,包括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以及它们相应的还原型态(NADH)和(NADPH),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能量传递、物质代谢和信号传导等过...
王金霞刘武军侯淑华吴思国谭海东赵宗保
文献传递
曲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4
2010年
以紫外线和氮离子注入作为诱变手段对曲酸产生菌黄曲霉CICC 2242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N83。曲酸产量由初始的12.4g/L提高到19.4g/L,提高了56.5%;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N83遗传性状稳定良好。该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曲酸的有效途径。
赵鑫赵金吴思国胡翠敏赵宗保
关键词:曲酸紫外线氮离子注入诱变
一种NAD<Sup>+</Sup>类似物及其合成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AD<Sup>+</Sup>类似物及其合成和应用,其结构式I,是由烟酰胺单核苷酸与相应的醇反应生成的磷酸二酯化合物。其中R为C<Sub>4</Sub>-C<Sub>15</Sub>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或...
赵宗保刘武军吴思国侯淑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