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俊杰
-

-

- 所属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高亚兵

- 作品数:609被引量:1,92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波辐射 微波 海马 电磁脉冲 小鼠
- 彭瑞云

- 作品数:748被引量:1,934H指数:20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波辐射 微波 电磁辐射 海马 电磁脉冲
- 王水明

- 作品数:303被引量:73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波辐射 微波 海马 电磁辐射 大鼠海马
- 王德文

- 作品数:778被引量:3,246H指数:2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磁脉冲 电磁辐射 伤口愈合 挤压伤 高功率微波
- 胡文华

- 作品数:118被引量:4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磁脉冲 高功率微波辐射 高功率微波 海马 脑震荡
- 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后致密物-95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变化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后致密物(PSD)-95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变化。方法采用10、30和100mW/cm^2HPM照射75只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7、14和28d活杀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凝胶阻滞实验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中PSD-95及CREB的变化。结果HPM辐射后大鼠海马神经元胞浆中PSD-95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0mW/cm^2组辐射后6h,PSD-95表达增加,于辐射后1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正常;100mW/cm^2组辐射后6h,PSD-95表达增加,MOD于1d达高峰,IOD于7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30mW/cm^2组于辐射后3d内,海马组织CREB与DNA的结合能力进行性降低。结论HPM辐射后大鼠海马PSD-95表达增加,CREB与DNA结合能力减弱,参与了HPM辐射后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 魏丽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马俊杰徐新萍苏镇涛杨国山
-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辐射海马PSD-95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 TGF β1在放射性肺损伤中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 目的意义: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放射性肺损伤(RPI)相关信号转导机制尚未见研究报导。TGF β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开关”性分子,并被作为治疗的靶分子。Smad通路是TGF β的主要且特...
- 李杨王德文宋良文彭瑞云高亚兵崔雪梅马俊杰金梅红
- 关键词:Γ射线肺成纤维细胞SMAD通路信号转导
- 文献传递
- β-内啡肽在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海马神经元中β-内啡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12mW/cm^2HPM模拟源辐照50只Wistar雄性大鼠,于照射后6h、1、3、7、14、28天活杀取大脑海马组织,经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HPM辐射后大鼠海马损伤的特点、β-内啡肽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HPM辐射后6h,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肿胀,髓鞘融合、解离。照射后3天神经元线粒体肿胀、空化,嵴断裂,核染色质浓缩、边集,突触间隙不清,囊泡堆积或排空。照射后1-7天,神经元胞浆中争内啡肽表达进行性增加,7天达高峰,14天后逐渐恢复,28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HPM辐射可引起海马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损伤,而β-内啡肽表达增加,且呈规律性变化,参与了海马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 吴振宇徐天昊彭瑞云杨瑞高亚兵王水明胡文华马俊杰杨怡杨国山
- 关键词:海马超微结构Β内啡肽
-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的损伤效应被引量:3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高功率微波 (highpowermicrowave ,HPM)辐射对大鼠海马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HPM辐射 5 0只Wistar二级雄性大鼠 ,于辐射后 6h及 1、3、7d通过Y迷宫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 ,并取海马组织 ,经HE染色、尼氏体染色、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等技术 ,研究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HPM辐射后 ,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与对照组比均明显降低 ;海马组织水肿、疏松 ,血管扩张 ,神经元变性、坏死 ,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损伤以CA4区和齿状回较重 ,且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病变在 7d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神经元NSE表达增强 ,组织间隙和血管腔内也可见到NSE的表达。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表达增强 ,呈粗纤维状 ,与对照组比明显变短、变粗。结论 HPM可影响实验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引起海马组织形态结构改变 ,以神经元变性、凋亡和坏死 ,尼氏体减少及间质水肿为主 ;NSE和GFAP参与了其病理过程。
- 杨瑞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陈浩宇王德文胡文华王丽峰马俊杰苏镇涛徐天昊胡向军杨国山
-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辐射海马记忆能力尼氏体间质水肿
- 中子及γ线照射小鼠肠道损伤的定量病理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定量比较研究小鼠经中子及γ线照射后肠道损伤的病理特点。方法 35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和γ线照射,于照后6h、12h、1d、2d、3d、4d、5d、7d、10d、14d、21d及28d分批活杀,进行全肠长度及重量测量;全肠组织10%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片, 潘氏细胞及HE染色,Leica图像分析仪检测隐窝细胞数密度和隐窝内潘氏细胞的面密度。结果 中子及γ线照射后全肠的长度缩短、重量减轻,且重量减轻先于长度缩短。2.5Gy中子照射后肠粘膜见明显损伤及损伤后恢复现象,4.0Gy以上照射未见明显恢复。g 射线5.5Gy照射未见粘膜剥脱,12Gy组隐窝再生能力介于中子4.0-5.5Gy之间。中子2.5Gy照后1d内,隐窝细胞数进行性减少,于照后3d增多,7d达高峰,而5.5Gy中子和12Gyγ线于照后3d内均明显进行性减少(p<0.01)。γ线5.5Gy隐窝细胞增加发生时间早,高峰提前。中子2.5Gy照后7d时潘氏细胞明显增加(p<0.05);而5.5Gy组于照后2d潘氏细胞相对增多(p<0.05)。5.5Gyγ线于照后5d增加(p<0.05)。结论 照射后肠隐窝细胞明显损伤,相同剂量照射后,中子对隐窝细胞损伤明显重于γ线;射线对潘氏细胞影响较小,相同剂量的中子及γ线照射后,潘氏细胞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 彭瑞云高亚兵陈浩宇王晓民王德文吴小红崔雪梅陈隈陟胡文华马俊杰
- 关键词:小鼠肠道
- HPM辐射后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意义
- 目的:探讨HPM辐射后大鼠不同脑区HIF-1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于0、30和100 mW/cm2HPM辐射后6 h、1、3和7 d活杀取大脑皮层和海马,采用HE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形态改变,采用免疫...
- 王旭胡向军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王丽峰吴振宇魏丽马俊杰胡文华苏镇涛
- 关键词:HPM毛细血管通透性缺氧诱导因子1
- 文献传递
- 模拟深埋人员单纯缺氧大鼠基本生命特征参数变化及生命耐受力研究
- 在爆炸恐怖袭击与严重地震等自然灾害所致房屋建筑倒塌,或人为质量因素导致地下矿井、地铁、坑道等施工现场塌方条件下,发生人员被掩埋的几率极为多见,并大多危及生命,特别是在掩埋空间狭小,人员数量较多、掩埋时间过长,加之空间环境...
- 徐新萍董霁马俊杰熊璐赵黎王德文彭瑞云李英俊李杨左红艳王丽峰王水明高亚兵
- 文献传递
- 模拟深埋人员的微弱生命特征及其探测和监测系统
- 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常压低氧舱模拟低氧环境,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缺氧、缺氧合并缺食缺水、缺氧缺食缺水合并骨折、失血、挤压伤、冲击伤和应激等情况下实验模型,探讨上述多种试验条件下实验动物生命指征如重要脏器如脑、心脏、肺脏...
- 王德文高亚兵董霁赵黎熊璐马俊杰王瑞娟杨蕾蕾王少霞尹继业李新春彭瑞云林涛陈建奎李鼎峰李杨徐新萍左红艳王水明王丽峰宋良文李英俊
- 关键词:监测系统动物实验
- 文献传递
- 三种电磁辐射对海马损伤效应及病理机理对比性研究
- 目的和意义:21世纪将是电子战时代,电磁辐射武器(即定向能武器,包括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电磁脉冲武器)是美、俄等国家投巨资优先研究的武器,定向能武器在战时、平时造成人员伤亡的生物效应与机理尚未阐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
- 陈娟左红艳王德文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马俊杰
- 文献传递
- TGF-β_3在中子及γ线照射小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比较研究小鼠经中子及γ线照射后肠组织中TGF-β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5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和γ线照射,于照后6、12h,1、2、3、4、5、7、10、14、21及28d分批活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定量研究TGF-β3在肠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2.5Gy照后2d内,TGF-β3表达进行性减少,阳性部位见于绒毛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浆内;3~7d明显增加,5d达高峰;7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0,5.5Gy中子及12Gyγ线照射后4d内,TGF-β3表达进行性减少;γ线5.5Gy照后6h,TGF-β3表达反应性增加;12h^1d减少,2~5d增多,3d达高峰;5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中子和γ线照射后,肠内源性TGF-β3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参与了肠放射损伤及修复的病理过程。
- 彭瑞云高亚兵陈浩宇吴小红付凯飞王水明王德文胡文华马俊杰王晓民
- 关键词:中子Γ线小鼠TGF-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