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勇
-

-

- 所属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靖周

- 作品数:563被引量:1,453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气膜冷却 数值模拟 红外辐射 脉冲爆震发动机 红外抑制器
- 谭晓茗

- 作品数:179被引量:3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气膜冷却 自耦合射流 射流 流动特性
- 吕元伟

- 作品数:3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射流 合成射流 唇口 放电器 航空发动机
- 邵万仁

- 作品数:58被引量:2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 研究主题:排气系统 航空发动机 喷管 涡扇发动机 数值模拟
- 潘丞雄

- 作品数:10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 研究主题:红外辐射 直升机 波瓣 引射 波瓣喷管
- 冲压发动机喷管超临界压力燃油冷却特性
- 2024年
- 在获取冲压发动机喷管典型热负荷及其换热边界条件的前提下,构建一种纵向带肋超临界压力燃油冷却多通道结构,对比分析了燃油流动方向、燃油流量(68~204 g/s)、燃油进口温度(300~640 K)、燃油超临界压力(3~5 MPa)对通道内超临界压力燃油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压力燃油消耗275 g/(s·m^(2)),就能够将喷管壁面最高温度由2986 K降低到1200 K以下;燃油与喷管内燃气流动方向一致时,可充分利用燃油换热的入口段效应,降低喷管入口壁面高温,喷管进出口壁面温差减小,轴向热应力减小;燃油质量流量增加,冷却通道内表面传热系数提高,冷却效果提高,但是燃油压降逐渐增加;燃油进口温度过高会使通道近壁处流体的热扩散系数急剧增大,造成传热恶化,存在某一最佳进口温度使燃油压降最低;在燃油进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燃气侧壁面温度和燃油压降随燃油压力变化不敏感。
- 史一诺单勇谭晓茗张靖周孙文静
- 关键词:换热特性流动特性
- 微型涡轮发动机排气引射喷管数值与实验研究
- 本文以增加微型涡轮发动机推力、降低排气喷管壁面温度为目的,开展了厘米级排气引射喷管数值和实验研究。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由波瓣喷管和引射套筒组成的引射系统可以引射外界环境气体提高发动机推力,其推力增益随波瓣扩张角的增加呈先增...
- 单勇张靖周黄国平
- 关键词:微型涡轮发动机波瓣喷管推力增益
- 文献传递
- 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舱通风冷却试验
- 2023年
- 设计了全尺寸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舱通风换热试验系统,通过改变冷却气流流量、核心机机匣表面发热量以及核心机舱外壳保温层来研究舱内对流换热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引气流量增加,各段核心机机匣的表面传热系数均随之增大;因前/后舱间存在高阶法兰,前舱引气量增加对后舱机匣表面对流换热几乎没影响;引气流量达到单孔进气0.05 kg/s后,舱内空间温度的改善有限;空间上,前舱上部气流温度比下部高出10 K左右,后舱高出20 K左右;相同引气流量下,机匣表面发热量提高,各段机匣的表面传热系数略提高,差值约10 W/(m^(2)·K);保温层的存在导致核心机机匣通过辐射换热的方式向环境传递的热量减小,此时传热的方式主要依靠对流换热,因此表面传热系数相对提高,差值最大约60 W/(m^(2)·K)。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各段核心机机匣表面传热经验公式,可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舱通风冷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尹华莉单勇邓明刘昊崔玉超张靖周谭晓茗
- 关键词:涡扇发动机通风冷却试验测试
- 着陆滑跑状态下的反推力装置重吸入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7
- 2016年
- 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利用CFD技术,展示了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开启后的流场流动特征,计算分析了飞机着陆滑跑马赫数和侧风速度对发动机进气道重吸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侧风影响时,进气道对反推力气流的重吸入现象随着滑跑马赫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并消失,重吸入特征参数值随着滑跑马赫数的增加而减小并达到允许值,该临界滑跑马赫数为0.08;在侧风环境中,侧风使得反推力气流在发动机一侧进入发动机进气道,导致风扇进口截面的总温畸变增大,重吸入特征参数值随着侧风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侧风的存在使得反推力装置关闭的临界滑跑马赫数从不存在侧风时的0.08提高到0.12.
- 陈著单勇沈锡钢张靖周邵万仁
- 关键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 一种利用合成射流辅助连续性射流的航空发动机防冰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合成射流辅助连续性射流的航空发动机防冰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气唇口,射流阵列和合成射流激发器,发动机进气唇口为一个弧形面,弧形面形成一个空腔,若干个射流阵列依次设置在空腔内部,相邻的两个射流阵列之间设...
- 吕元伟张靖周单勇谭晓茗
- 文献传递
- 笛形管结构参数对热气防冰凹腔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笛形管射流孔直径、射流孔间距、周向位置和笛形管位置等结构参数对凹腔表面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研究的结构参数范围内,笛形管射流孔直径对凹腔前缘表面的温度影响最大,不同孔径的热射流加热效率相对差值达7%。存在一定的射流孔间距范围,使得凹腔表面温度得到一较优值,其对热射流加热效率的影响幅度在4%左右。笛形管周向射流孔安装角为±35°时,凹腔前缘的热射流加热效率相对较高,笛形管中心接近于凹腔前缘可以取得更好的热射流加热效果,但其对热射流加热效率的影响仅在2%以内。
- 张靖周关涛关涛
- 关键词:射流冲击结构参数温度分布
- 分流喷管出口构型对红外抑制器性能影响的数值和实验研究
- 2024年
- 在模型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分流喷管出口构型对直升机红外抑制器气动性能、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基准分流喷管模型(Origin),分流喷管出口带一定外扩张角的波瓣出口结构(Lobe_1)的引射系数略微降低、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中间混合管出口排气温度峰值却降低了65.1 K,同时降低了混合管上下方区域的壁面温度,但造成混合管中后段外侧壁面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外扩张角为0的波瓣出口结构(Lobe_2)增加引射系数3.8%,总压恢复系数与Lobe_1结构基本相当,中间混合管出口排气温度峰值也降低了62.8 K,尤其是其降低混合管壁面温度的效果最佳;分流喷管出口突片结构(Tab)增加引射系数10.6%,但总压恢复系数降低0.7%,同时,内侧混合管出口排气平均温度降低19.3 K,混合管壁面降温效果相对较差。总体来看,波瓣和突片结构都起到增强引射、强化混合的作用,尤其是波瓣出口结构(Lobe_2)对降低抑制器总体红外辐射效果最好,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最大可降低21%;在8~14μm波段,其红外辐射强度最大可降低15%。
- 杜家栋单勇张靖周
- 关键词:红外抑制器引射系数红外辐射气动性能
- 塞锥后体气膜冷却对轴对称塞式喷管红外辐射和气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主流质量流量为130kg/s、总温为920K和冷却空气总温为480K的参数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塞锥后体气膜孔排布方式、气膜孔倾角(15°~30°)和气膜冷却空气用量(3%主流质量流量以内)对轴对称塞式喷管红外辐射和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塞锥后体的气膜冷却对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十分微弱;对塞锥后体提供1%主流质量流量的冷却空气,喷管红外辐射强度相对无冷却喷管降低50%左右;当冷却空气用量增大至3%时,喷管红外辐射强度下降约60%,总压恢复系数降低较为显著;在相同的冷却空气用量下,小孔排间距的多孔排布方式与大孔排间距相比,具有近乎相同的红外辐射抑制效果和低的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幅度;气膜孔倾角从30°减小至15°,对塞锥后体表面温度的降低以及喷管总压恢复系数的改善效果微弱。
- 张靖周王旭单勇
- 关键词:排气喷管红外辐射气动性能
- 一种火焰稳定器
- 本发明属于一体化设计加力燃烧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焰稳定器,包括迎风壁面、后端壁、底端以及冷却结构,所述迎风壁面与后端壁之间通过侧壁连接,所述火焰稳定器内还设置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喷油杆,所述后端壁上设置有出流口,所...
- 单勇贾翔中张靖周谭晓茗
- 文献传递
- 涡扇-混合脉冲爆震加力燃烧室掺混研究
- 在现有发动机基础上,设计了以脉冲爆震代替普通加力燃烧的结构,对该结构设计了环形混合器和波瓣混合器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两种混合器不同的掺混机理,同时研究了不同穿透率的波瓣混合器对流场及进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环...
- 吴川张靖周单勇
- 关键词:脉冲爆震加力燃烧室波瓣混合器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