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帅
作品数: 16被引量:14H指数:2
  • 所属机构:河南大学
  • 所在地区:河南省 开封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马亚超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传播学 北西厢 管窥 西厢故事 田野调查
清宗室戏曲创作刍论被引量:1
2018年
清代北京剧坛活跃着一支以宗室为创作主体的贵族作家群。清前中期岳端、永恩、敦诚、绵恺、佑善等人创作的作品有杂剧与传奇,载阔亭、溥绪等人则是晚清北京皮黄戏编剧的代表人物。八旗王公贵族府邸浓厚的观剧氛围,为宗室频频涉足戏曲创作奠定了基础。消遣排忧是宗室剧作家主要的创作动机。他们的剧作具有浓厚的宣扬教化色彩,太平之时宗室借戏曲鼓吹国运昌盛,危难之际他们则以扭转世风为目的。在创作过程中,宗室与门客故吏的合力共筑,不仅助力宗室戏曲成就的取得,也极大地提升了门客戏曲创作的水准。
梁帅
关键词:创作动机创作主旨
朱希祖未刊稿本《续曲录》编纂始末——附《续曲录》整理本被引量:2
2018年
王国维《曲录》问世以后,其著录的剧目多有遗漏,引起了包括胡适在内诸多学者的异议。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得到大宗昇平署曲本,在此后数年内又陆续购买了大量明清戏曲善本,以此为基础,编纂了匡补王国维《曲录》的《续曲录》。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朱希祖将珍藏的戏曲善本、《续曲录》悉数捐赠给新近成立的北平图书馆,丰富了北平图书馆早期集部曲类的收藏。《续曲录》不仅著录了许多稀见剧目,丰富了时人对戏曲文献的了解;它更是著录了许多近代戏曲,这与此前的管庭芬、王国维及稍晚的董康所编的戏曲目录有着显著不同。《续曲录》还对赵万里《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赵录绰《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等北平图书馆早期的图书编目工作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梁帅
关键词:朱希祖
晚清北京戏曲票房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对旗人戏曲活动的考察被引量:2
2018年
晚清北京戏曲票房的产生,与久居内城的旗人的戏曲活动密切相关。嘉庆朝内城戏园的久遭查禁,迫使内城原本以子弟书、八角鼓等曲艺演出为主的票房转向开展更受旗人欢迎的戏曲活动。在咸丰八年(1858)顺天科场舞弊案的调查中,怡亲王载垣对旗籍票友平龄处理的失当,导致了此后戏曲票房的快速发展。清末是北京戏曲票房设立最为频繁的时期,此时北京的戏曲票房全部集中在内城西部,并向八旗王公贵族府邸和寺庙聚集。此期北京戏曲票房的迅猛发展与素嗜戏曲的慈禧太后有关,也受到了当时宣南文化的影响。
梁帅
“西学”文献史上的集成——评伏涤修、伏蒙蒙辑校《西厢记资料汇编》
2014年
《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自其问世以来,刊印流传不断,评论研究不绝,无论是刊本资料还是散见评论资料都蔚为大观。《西厢记资料汇编》全面搜集整理了和《西厢记》有关的各种文献材料,广辑博收。资料来源可靠,体例编排合理,标点精当,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集成式的《西厢记》资料汇编,填补了此前无《西厢记》资料汇编的学术空白。
梁帅
关键词:学术价值
王鑈研究
王鑈是明末清初一位河南籍有影响的诗文家、曲家。他著述颇丰,诗文有《红药坛》、《大愚集》,皆传世,传奇《秋虎丘》、《双蝶梦》、《拟牡丹亭·寻梦》、《大孝子》、《华山缘》、《司马衫》,今存前三种。王鑈出身名门,其叔王价官拜翰...
梁帅
关键词:诗文创作文学思想明末清初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文学本位视角下“红娘”形象流变原因被引量:4
2010年
王实甫《西厢记》成功塑造了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的丫鬟红娘。然而红娘形象的成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是对剧情发展无关紧要的人物,在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是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定型,成为舞台经久不衰的形象。反封建礼教程度的加剧、作品体裁变化以及戏曲的传播接受是红娘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梁帅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文学本位
由冯丈怀梆的发展历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被引量:2
2009年
冯丈怀梆在怀梆发展史上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民国时期怀梆逐渐孕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受到了较大打击;解放后,迅速发展到顶峰;进入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衰亡。笔者通过走访民间老艺人、翻看史志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探询其兴盛、衰亡之原因,进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行性建议。
梁帅
关键词:怀梆稀有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王鑨研究
王鑨是明末清初一位河南籍有影响的诗文家、曲家。他著述颇丰,诗文有《红药坛》、《大愚集》,皆传世,传奇《秋虎丘》、《双蝶梦》、《拟牡丹亭·寻梦》、《大孝子》、《华山缘》、《司马衫》,今存前三种。  王鑨出身名门,其叔王价官...
梁帅
关键词:诗文创作文学思想明末清初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被引量:1
2018年
甲申之变后,旗人大举入关。虽然旗人以武力征服了汉人群体,但是面对泱泱汉族文化,他们却显得束手无策。诚如管东贵所言:“在文化压力的锋面上,往往是物质部分的锋刃较为锐利,并且较易被对方接受,而将文化较低的对方卷入掌握该较高文化的民族的同一价值系统中。”①伴随着戏曲逐渐融入旗人的日常生活,旗人在戏曲创作方面也多有涉猎。统揽清代戏曲创作的演进历程,清代前中期在杂剧、传奇创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晚清则在皮黄戏编制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
梁帅
关键词:清代传奇作品杂剧剧作家叙录
一位不该被遗忘的戏曲史家——朱希祖的戏曲收藏、研究及其贡献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驰名中外的史学家,学术界极少关注到作为戏曲史家身份的朱希祖。早年的朱希祖未能摆脱视戏曲为小道的短视,但受到民国初年"纯文学"观念影响,也得益于他长期执教的北京大学文学系浓厚的戏曲研究氛围,朱希祖逐渐转变了对戏曲的认识。民国十三年(1924),时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朱希祖在北平书肆购得昇平署档案和戏曲,由此开启了他戏曲研究的序幕。此后他撰写完成了匡补王国维《曲录》的《续曲录》。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朱希祖将自己珍藏的曲本、《续曲录》悉数捐赠给刚合并不久的北平图书馆,极大丰富了此期北图的戏曲藏书。民国二十一年(1932)秋,朱希祖南下广州、南京任教,戏曲逐渐淡出他的学术视野。但是他仍然时刻关注着戏曲学界的研究动态,提携后学不遗余力。统观朱希祖戏曲研究,他十分看重戏曲在改造社会中的贡献。他与王国维相似的"以史治曲"的学术方法,更是近代戏曲研究范式转折的关捩。
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