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洪祥
-

-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朱远见

- 作品数:68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针筒 采血 消毒装置 化验单 止血带
- 周霞

- 作品数:48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隔离器 日本血吸虫成虫 致弱尾蚴 消毒装置
- 黄继磊

- 作品数:2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消毒装置 消毒盒 浸泡 消毒箱 消毒
- 龚唯

- 作品数:49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感染 TH1/TH2细胞因子 虫卵肉芽肿 TH1/TH2
- 陈明中

- 作品数:17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
-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钉螺 核型 染色体 致弱尾蚴
- 多用采血箱
- <b>本发明公开了</b><b>一种多用采血箱,包括箱体、安装在所述箱体顶部可打开或关闭的箱盖,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化验单的第一抽屉,箱体上位于第一抽屉上方设有用于收集采血试管的试管...
- 曹蕴宋成朱莹毛月芹龚唯诸葛洪祥朱远见
- 文献传递
- 用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索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重组表达恶性疟原虫蛋白可行性,并检测用重组蛋白制备的免疫血清对原虫蛋白的特异性反应。方法将目的蛋白PfRON2的部分片断克隆连接到重组表达载体后,用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进行重组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并用免疫斑点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IFA)检测该血清对恶性疟蛋白的特异性反应。结果成功克隆的重组质粒能在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中生成大小相符的GST融合蛋白,并能较好地纯化。免疫斑点实验中,用该重组蛋白制备的免疫血清能检测到重组蛋白和恶性疟目标蛋白,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显示该免疫血清能成功地标记恶性疟目标蛋白所在部位。结论无细胞麦芽体外蛋白合成系统可应用于恶性疟原虫蛋白的重组表达,获得的免疫血清能特异性识别疟原虫蛋白。
- 曹俊金子修坪井敬文鸟居本美诸葛洪祥夏超明高琪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免疫血清
- 用气干法制备柏氏禽刺螨的染色体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首次报告用气干法制备螨类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bocoti)的染色体组型为n=8,2n=16,4n=32,8n=64,16n=128;还就该螨的组型和染色体方法进行了讨论。
- 诸葛洪祥孟阳春陈明中周洪福
- 关键词:染色体组型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柏氏禽刺螨体内生存空间和时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将感染性柏氏禽刺螨进行冰冻切片,以IFAT检测,结果首次证明革螨的肠组织及生殖器官(卵巢、及子宫孕卵)等部位的细胞内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特异性荧光颗粒,而对照组则阴性。两个感染后的柏氏禽刺螨群体,一个是在第一若螨期感染的,另一个是感染成螨后,挑出其第2代若螨,均在适宜条件下饲养,不仅在饲养15天、25天叮刺乳鼠获阳性结果,而且在158天时将螨洗涤、研磨制成悬液接种乳鼠后,经IFAT检测鼠肺,也均获阳性结果。首次证明此螨群体能维持EHFV158天(约5个月)以上。以上的试验从螨体组织切片上和感染后进行繁殖的螨群体中证明EHFV的存在和维持,都说明此螨确系EHFV的适宜媒介和贮存宿主。
- 孟阳春诸葛洪祥蓝明扬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 日本血吸虫自发荧光λ扫描分析及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成虫体细胞钙离子浓度影响研究
- 1.日本血吸虫具有固有的非胁迫的自然自发荧光,目前鲜见相关文献资料。为了解日本血吸虫自发荧光的光谱学信息,为日本血吸虫的分离鉴定提供光谱学依据,本实验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日本血吸虫雄虫成虫进行λ扫描分析研究,分别采用4...
- 魏莉诸葛洪祥杜海林周霞龚唯陈明中
- 文献传递
- 汉坦病毒的DNA疫苗研究进展
- 2005年
- 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对人类有致死作用的疾病。基因免疫能克服伴随着汉坦病毒疫苗研制的一些技术障碍。DNA疫苗方法对于研制汉坦病毒多价疫苗很有发展前景。本文汉坦病毒的两种流行性疾病的DNA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梦寒诸葛洪祥
- 关键词:汉坦病毒肺综合征DNA疫苗流行性疾病致死作用基因免疫多价疫苗
- 一种消毒装置
- <B>本发明公开了</B> <B>一种消毒装置,一种消毒装置,该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该消毒箱包括具有内腔的箱体、可转动地打开或闭合地设置在上述箱体上的箱盖,箱体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外箱体与内箱体之间设置有电热管,外箱体上...
- 朱远见樊艳宏巢飞孙敏郝云华诸葛洪祥王素蓉黄继磊
- 日本血吸虫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带和G带的制备被引量:2
- 2008年
- 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常规气干法制备血吸虫染色体,改进的BSG法制备C带,胰酶消化法制备G带,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和C带、G带带型特征。研究表明其核型公式为2n=4m+6Sm+4St+2性染色体,C带带型公式为2n=5CI++4CI++3CI+2CT+2CT+,各对染色体显示出特征性的G带。
- 黄利红诸葛洪祥周霞陆祥彬陈明中张慧琴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染色体核型C带G带
- 印度殖盘吸虫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酯酶定位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印度殖盘吸虫进行染色,观察并描绘其神经结构。结果显示,该吸虫脑神经节与神经连合位于口吸盘和生殖吸盘之间、虫体的背侧。脑神经节向前发出4对神经干,与口吸盘内神经网相连;向后发出3对神经干,其中腹主神经干最粗大,3对神经干在虫体后端各分出几条神经分支进入腹吸盘。生殖吸盘上分布有发达的神经网。虫体表面神经纤维成对并行,斜行交叉,构成表面神经网。分布于前体部的神经细胞分为3种类型。说明印度殖盘吸虫神经结构符合复殖类吸虫的基本特征,其生殖吸盘内具有独特、复杂的神经结构。
- 张浩张威朱燃诸葛洪祥
- 关键词: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
- 白头翁总皂苷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 尾蚴的作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白头翁总皂苷(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saponins,PRS)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的杀灭效果,为白头翁总皂苷作为抗血吸虫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尾蚴腹部贴片法感染ICR小鼠,感染后42 d的鼠肝脏经研磨、过筛获得虫卵,毛蚴由虫卵孵化,尾蚴由阳性感染钉螺光照逸出,采用0、1、2、3、4、5、6、7、8μg/ml的PRS药液分别于不同时间作用虫卵、毛蚴、尾蚴。结果不同浓度PRS及对照药物吡喹酮(PZQ)对日本血吸虫虫卵作用24 h的孵化结果显示,PRS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略优于PZQ,尤其在4μg/ml浓度时,日本血吸虫虫卵对PRS的作用更敏感。1、2、3、4、5、6、7、8μg/ml的PRS药液作用于毛蚴30 min后,毛蚴死亡率分别为13.47%、26.05%、60.99%、90.84%、100%、100%、100%、100%。作用于尾蚴30 min后,尾蚴的死亡率分别为5.32%、18.81%、44.7%、76.87%、98.28%、100%、100%、100%。毛蚴、尾蚴的死亡率对PRS的作用时间和浓度有一定依赖性。结论体外实验显示PRS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均有杀伤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抗血吸虫药物。
- 陈岩勤许琼明诸葛洪祥梁幼生李笑然杨世林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