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艾兴
-

-

- 所属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卫建

- 作品数:260被引量:3,087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粮食安全 水稻 气候变暖 稻田 气候变化
- 宋振伟

- 作品数:92被引量:98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春玉米 粮食安全 种植密度 冬小麦
- 郑成岩

- 作品数:62被引量:53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籽粒产量 耗水特性 耕作方式
- 张俊

- 作品数:69被引量:53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粮食安全 温室气体 稻田 双季稻 碳
- 张鑫

- 作品数:23被引量:6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温室气体 小麦 长期施肥 水稻 大豆
- 一种便于调节的小麦分层式施肥机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小麦分层式施肥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施肥时容易使冻土开裂,导致小麦根部的泥土被一同带离,使小麦根部裸露在外侧造成小麦死苗,降低小麦产量,并且,存在大块冻土未被打散,影响土壤透...
- 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宋振伟张鑫张俊尚子吟于海涛
- 一种水稻少耕旱直播的栽培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少耕旱直播的栽培方法,步骤为:S10、在稻田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覆盖土壤,同时将水稻种子进行播前准备得到待播种的水稻种子;S20、对所述土壤进行条带旋耕后将所述待播种的水稻种子直播播种,并对所述...
- 张卫建宋振伟路明杭晓宁郑成岩邓艾兴
- 文献传递
- 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特征与减排途径被引量:45
- 2022年
-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甲烷(CH_(4))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CH_(4)减排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和文献收集,计算分析了我国2001—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和单位产量CH_(4)排放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总结了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8年我国水稻总播种面积和稻田CH_(4)总排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单位水稻产量CH_(4)排放则呈整体下降趋势。稻田CH_(4)排放包括土壤CH_(4)产生、氧化与传输3个过程,主要受水稻品种、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农艺措施等因素影响。受水稻播种面积影响,我国稻田CH_(4)排放量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单位产量CH_(4)排放量呈南高北低的特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选用低排放水稻品种、应用减排稻作技术、施用CH_(4)减排产品等水稻栽培减排途径。同时,针对我国稻田CH_(4)排放的区域特征,提出在选用高产低排放品种基础上,南方平原稻作区重点应用好氧耕作与控水增氧等减排技术,南方丘陵稻作区重点应用生物炭和石灰等减排产品,北方稻作区重点应用好氧耕作和硫酸铵替代部分尿素等减排技术。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促进稻田CH_(4)减排的科技创新与政策创设建议,以期为实现水稻丰产与稻田CH_(4)减排的协同提供理论参考。
- 唐志伟张俊张俊邓艾兴
-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减排途径
-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其地上地下互作机制研究
- 日益增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干扰加速了地球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导致全球变化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及气温升高的主要驱动因子。本文在详细描述全球及我国大气CO2浓度及气温变化时空特征及趋势的基础...
- 张卫建邓艾兴郑建初朱建国卞新民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田生态系统CO2浓度水稻作物
- 文献传递
- 一种稻田增氧减排旱耕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稻田增氧减排旱耕方法。该方法包括:(1)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全量粉碎匀抛还田;(2)旱耕作业优化;一熟稻区采用一翻一旋轮耕方式;或,稻麦轮作区采用水稻季翻耕、干旋碎垡,小麦季旋...
- 张卫建张俊黄山董文军陆长婴邓艾兴宋振伟郑成岩
- 文献传递
- 田间增温1.5℃对高纬度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背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东北稻区不仅是我国高纬度优质粳稻的重要产区,约占我国粳稻总产50%以上;也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区域,近半个世纪来该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1℃。【目的】研究气候变暖情境下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保障我国优质粳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田间开放式远红外增温装置,设置全生育期增温1.5℃和不增温处理,分析田间开放式增温1.5℃对高纬度粳稻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增温相比,2017年和2018年增温处理的水稻全生育期天数分别减少了6—7 d和4—5 d,主要表现在抽穗前天数缩短;增温处理下龙稻5号和龙稻18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5.8%和14.4%,其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增温显著降低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但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增温有增加水稻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淀粉消减值的趋势,但对回生值无显著影响。【结论】基于高纬度稻区较低的背景温度,增温1.5℃对水稻产量和稻米蒸煮品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来增温幅度升高将会加大该稻区稻米品质变化的不确定性。
- 邓艾兴刘猷红孟英陈长青董文军李歌星张俊张卫建
- 关键词:粳稻气候变暖
- 一种用于植物的碳同位素标记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的碳同位素标记装置,包括箱体、植物培养装置和碳同位素产生装置,植物培养装置和碳同位素产生装置均设置于箱体内,碳同位素产生装置与箱体的容置空间气体连通,还包括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风道,壳...
- 冯晓敏张卫建宋振伟郑成岩张俊邓艾兴
- 文献传递
-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黄淮海区域小麦-大豆复种系统净温室效应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小麦-大豆系统是黄淮海区域重要的禾豆复种系统,综合评价该系统的净碳排放对于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借助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综合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大豆复种系统的产量和净碳排放,旨在为该系统丰产低碳排放的施肥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包括单施牛粪(M)、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加牛粪(NPKM)、氮磷加秸秆(NPS)、氮磷钾加饼肥(NPKC)、氮磷钾加牛粪及饼肥(NPKMC)以及不施肥对照(CK),共7个处理。综合分析了各处理田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N2O和CH4)、农田投入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固定,估算了单施牛粪、单施化肥以及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的净碳排放,同时将碳排放与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相结合,综合评价了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净温室效应。【结果】小麦-大豆复种系统中,小麦季施肥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后效,与单施NPK相比,NPKM、NPKC和NPKMC处理分别使大豆产量提高了31.0%、16.8%和24.0%,而M和NPS处理不利于大豆、小麦产量的提高。与NPK处理相比,M、NPKM、NPKMC处理的农田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增加了49.4%、17.7%和12.4%,土壤有机碳年固定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82.2%、137.3%和169.1%。M及NPKM处理的间接碳排放与NPK处理没有明显差异,而其他施肥处理的间接碳排放低于NPK处理。在各施肥处理中,由肥料投入导致的碳排放占总间接碳排放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灌溉用电和机械用柴油导致的碳排放。对净碳排放的估算结果表明,M处理的净碳排放为负值(表现为碳汇),而其他处理下小麦-大豆复种系统均表现为碳源,NPK与有机物料配施的处理净碳排放显著低于NPK处理。此外,与NPK处理相比,NPK与有机物料配施使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了36.5%~113.2%,使单位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温室气体排放(δGHG/δSOM)降低了69.4%~93.2%。【结论】黄淮海区域�
- 张鑫郑成岩郑成岩谢方景邓艾兴邓艾兴张俊宋振伟
- 关键词:温室气体土壤固碳
- 东北农业气候资源与春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及作物生产应对策略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明朗,世界粮食危机日益突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应对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前沿之一。本文收集了我国东北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101个气象站点的光、热、水等气象...
- 陈长青钱春荣邓艾兴张卫建
- 关键词:农业气候春玉米作物生产生长发育
- 文献传递
- 小麦水稻两熟秸秆全量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水稻两熟秸秆全量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小麦水稻两熟秸秆全量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在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粉碎还田;麦田旱整地后上水打浆,保持田间水层1~2cm;经除草后,机械插秧...
- 张卫建郑成岩张俊宋振伟邓艾兴杭晓宁张艺朱相成江瑜张鑫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