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虎
作品数: 40被引量:286H指数:10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陈晓宏
作品数:567被引量:4,351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东江流域 径流 水资源 珠江流域 洪水
林凯荣
作品数:166被引量:93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东江流域 水文模型 不确定性 山洪 径流
林娴
作品数:5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COPULA函数 COPULA 层次分析法 S模型 气候变化
赖成光
作品数:62被引量:63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内涝 SWMM模型 降雨 珠江流域 SWMM
李蔚
作品数:3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SWAT模型 径流模拟 东江流域 水库控制 水库调蓄
澜沧江流域下游主要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澜沧江下游主要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67年~2006年间澜沧江下游降水量在季和年尺度上变化都不显著,除春季降水增加外,其他季节均呈减少趋势;气温变化在两个尺度上均为显著上升,冬季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比夏季高;蒸发量在季和年尺度上均呈增加趋势,秋季蒸发量显著增加,其他三季和年尺度变化不显著;冬春季平均径流量显著增加,秋季径流量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大。
黎清霞何艳虎李佩怡
关键词:水文要素气象要素累积距平澜沧江流域
东江流域气象要素季节性变化与径流响应关系分析
基于东江流域1959~2009年逐月径流与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相关分析及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东江流域气象要素季节性时空变化和径流量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和关联度,以阐述气象要素季节性变化对径...
何艳虎陈晓宏林凯荣王妍
关键词:气象要素东江流域
文献传递
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当前用水总量控制的社会命题,将经济学中的收益与赔偿概念引入到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中,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水资源配置的核心状态变量,建立了变化环境下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模型,并应用于广东省东江流域,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对模型求解,得到研究区2020年生活用水控制指标高方案和低方案下的配水结果。结果表明,两种用水量控制指标方案下,流域各行业配水量相差不大,在特枯来水年份缺水严重,缺水率超过了50%,生活用水控制指标低方案较高方案获得的用水净收益大;模型较好地协调了东江流域来水、需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与配水之间的效益关系,用水户用水净收益的变化特征反映了配水的合理性,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
何艳虎陈晓宏林凯荣吴孝情桂发亮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东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
基于综合协调度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及水环境状况等三方面选取了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计算并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2013年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以及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13年,8个省份的水资源综合协调度达到协调,基本协调的有8个省份,不协调和极不协调的15个省份均为水资源高开发利用地区。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凡林凯荣林娴何艳虎林友勤
关键词:协调度
土地利用变化对东江流域径流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依据东江流域1980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改进的SCS月水量平衡模型,以顺天、蓝塘、九州及岳城4个子流域逐月实测水文资料为输入,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并对各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980年以后,流域城镇化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大幅度减少,耕地有所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大;改进的SCS月水量平衡模型在东江4个子流域模拟效果总体较好;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东江4个子流域月均径流量、最大月径流量和汛期径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林凯荣何艳虎陈晓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SCS模型东江流域径流
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配水传输条件和需水要求,采集各供水量数据和需水量数据;S2.结合S1步骤所采集的数据,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
陈晓宏何艳虎李佩怡
文献传递
上游来水与下游潮位对河口含氯度的影响——以磨刀门河口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分析咸潮上溯的规律以及对河口含氯度的模拟预测对河口地区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河口为例,上游流量和下游潮位作为边界条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含氯度变化模拟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最终得出模拟结果与实测含氯度数据较为一致,河口含氯度与上游径流量和下游潮位之间的映射关系良好。基于此,研究上游径流量变化对含氯度的影响及不同来水频率和潮位设计方案下的含氯度变化。结果表明:当上游水电站采用降序泄水时可有效地抑制河口咸潮上溯;同一设计潮位方案下,特枯来水年份(97%来水频率)平岗泵站日平均含氯度较正常来水年份(90%来水频率)平均增幅达到3.3倍。
黄锐贞陈晓宏何艳虎于海霞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模型
东江流域近50年旱涝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2
2014年
基于东江流域57个站点1957~2010年逐月降雨数据,对比分析SPI和指数两种方法在流域旱涝等级划分中的应用,揭示流域近50a来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SPI和Z指数两种方法计算旱涝指标所得结果差异度较小,均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历史实际旱涝状况,Z指数对极端旱涝等级具有更好的指示作用;②近50a来,流域各年代旱涝交替明显,偏涝和重涝多于偏旱和重旱;③流域汛期、非汛期和全年旱涝分布形态在空间上有较好的一致性;④近50a来,流域总体上呈“北旱南涝”的旱涝变化趋势空间格局。
何艳虎陈晓宏林凯荣吴孝情
关键词:东江流域SPIZ指数旱涝
东江流域近50年径流系数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4年
基于东江流域1964-2012年降雨、蒸发和径流等气象水文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趋势检验及变化幅度和变化弹性等多种方法,结合ArcGIS自相关等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东江流域径流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蒸发和地表植被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江流域年径流系数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流域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加,总体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径流系数变化幅度及变化弹性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显著增加。径流系数变化幅度热度指数高值区大致位于东源及其以北地区。相较于蒸发和地表植被覆盖,流域降雨变化趋势与径流系数及其变动幅度热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可为识别变化环境下流域来水过程变异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何艳虎陈晓宏林凯荣吴孝情李艳
关键词:东江流域径流系数
一种洪水特征时间变异性识别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文水资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洪水特征时间变异性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采集研究区的洪水特征时间序列数据;S2. 识别洪水特征时间序列变异性可能分割点;S3. 计算洪水特征时间序列的时间变异性标度,...
陈晓宏桂子涵何艳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