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霄英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蒋学祥

- 作品数:443被引量:3,664H指数:3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 MRI 扩散加权成像
- 张晓东

- 作品数:109被引量:42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前列腺 NET 前列腺癌
- 肖江喜

- 作品数:293被引量:1,58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儿童 MRI 前列腺癌 骨骼肌
- 李飞宇

- 作品数:81被引量:58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 前列腺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 张珏

- 作品数:226被引量:27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低温等离子体 图像 等离子体
- 应用BOLD MRI评价马兜铃酸和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模型的肾组织氧合水平
-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以往研究提示缺血缺氧机制可能参与了肾小管修复不良及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然而,由于受方法学的制约,目前仍缺乏AA...
- 杨学东曹菊王霄英屈磊刘刚李晓玫蒋学祥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
- 文献传递
- 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与双回波T_1WI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评价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在骨转移瘤检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经手术证实的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大范围DWI和双回波T1W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分别以患者和病灶为单位计算大范围DWI及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结果62例患者中21例诊断为骨转移瘤,12例为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9例共证实26处转移瘤。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12例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另一组为50例有(9例)或无(41例)骨转移瘤。进行病灶计数时只针对第二组患者。以患者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1/21)、100%(21/21),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灶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性分别为92.31%(24/26)、100%(26/26),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1.000,两者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大范围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大范围DWI对骨转移瘤的检测可能更为准确。
- 张春燕王霄英蒋学祥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骨转移瘤
- 肾脏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其在肾脏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就血氧水平依赖在肾脏方面的应用技术、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成果作一综述。
- 杨学东王霄英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依赖肾脏
- 磁共振成像体腔射频线圈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体腔射频线圈,它包括:一操作杆;一滑筒,其可滑动地套设在操作杆上;一第一、第二弹杆,其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操作杆的两侧,且其一端固定在操作杆的前端部,另一端固定在滑筒上,当滑筒相对操作杆头部移动时,第...
- 张宏杰包尚联王霄英高莉
- 文献传递
- 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MRI信号强度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分析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MRI信号强度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33例正常成人,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3个组(15~30岁,31~50岁,50岁以上),测量其前列腺外周带信号和膀胱内尿液信号强度,计算出前列腺外周带的相对信号强度,并对各年龄组信号强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各组间外周带T2信号强度具有显著性差异(F=30.474,P<0.001),与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61,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T1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2,P=0.921).结论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强度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信号越高,T1信号强度随年龄改变则不明显.
- 李飞宇王霄英丁建平周良平许玉峰肖江喜蒋学祥
- 关键词:前列腺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40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连续病例接受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检查:治疗组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对照组23例,均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初诊病例,未经过任何治疗。治疗组所有患者为治疗有效病例,无临床复发表现。在b=0及b=800s/mm2的DWI中,测量骨转移病灶、正常肌肉(右侧臀大肌)、正常骨(通常取右侧股骨头)及充盈膀胱的ADC值。应用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的ADC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0±0.50)10-3mm2/s,对照组骨转移灶ADC值为(1.12±0.30)10-3mm2/s(P>0.05)。结论MRDWI不能反映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 王鹤王霄英李飞宇郭雪梅蒋学祥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骨转移
- MR T2加权成像与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比较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MR T2WI和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5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腺癌,术前其中27例接受常规MR检查,43例接受CT检查,19例接受MR和CT检查。用MR T2WI和增强CT图像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 T2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优于增强CT(Kappa值0.72 vs 0.52,P<0.05),对原发直肠癌T1/T2和T3/T4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88.89%vs79.07%);MR T2WI鉴别T1/T2、T3/T4期肿瘤的特异度(94.74%vs 81.25%)、阳性预测值(85.71%vs 57.14%)均优于增强CT。MR T2WI对T1/T2和T3/T4期肿瘤的分期效能优于CT。结论 MR T2WI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中的效能优于增强CT。
- 容蓉孙晓伟王霄英蒋学祥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分期
- 常规MRI及功能MRI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DWI、T2-mapping和1 H-MRS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39例(病例组),另纳入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双侧大腿行常规MR、DWI、T2-mapping和1 H-MRS检查,常规MRI时进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评分,于右股外侧肌选择ROI,测量ADC值、R2值、脂肪分数(FF),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绘制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常规MRI中92.31%(36/39)肌肉呈不同程度脂肪浸润;臀大肌(36/36,100%)最常受累,脂肪浸润评分最高[(2.79±1.38)分];长收肌(12/36,33.33%)最少受累,脂肪浸润评分[(0.56±1.07)分]。病例组ADC值和R2值均低于对照组低,FF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脂肪浸润评分0.50分、ADC值1.72×10-3 mm2/s、R2值6.77Hz、FF值35.20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0%和100%、82.40%和83.30%、100%和83.30%、35.20%和64.60%,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4、0.95、0.82。结论常规MRI中脂肪浸润评分及不同功能MRI中ADC值、R2值和FF值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效能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杜婧程晓悦肖江喜袁云朱颖刘琳琳李飞宇王霄英
-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 MR首过灌注扫描和延迟增强扫描评价缺血性心脏病
- 目的:在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评价MR首过灌注扫描和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缺血和梗死的诊断作用,以了解MR增强扫描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16头小猪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主干起始部放置合适内径血管缩窄环(Am...
- 高莉邓晓莉王霄英蒋学祥
- 文献传递
- 大鼠发育对肾脏MR表观扩散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从幼鼠到成年的发育过程中,肾脏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方法对5只1个月龄的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天(d1)、第5天(d5)、第10天(d10)、第30天(d30)和第50天(dS0)在3.0TMR上进行肾脏SE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选择0和500s/mm^2。测量右肾皮髓质ADC值,手工画出每层肾脏面积,计算其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皮髓质间ADC值的差异,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大鼠肾脏体积及ADC值随大鼠发育的变化。结果在b值为0和500s/mm^2时,除d1外,大鼠肾脏皮质ADC值均明显高于髓质(P〈0.01)。随月龄增加,肾脏体积逐渐增大,从(0.86±0.02)mm^3逐渐增加到(1.47±0.21)mm^3。而皮髓质ADC值均随月龄而增加,皮质ADC值从(1.66±0.14)×10^-3mm^2/s逐渐增加至(1.96±0.08)×10^-3mm^2/s(P〈0.05);髓质ADC值从(1.54±0.12)×10^-3mm^2/s逐渐增加至(1.91±0.09)×10^-3mm^2/s(P〈0.05)。结论从1个月到3个月龄的大鼠,其肾脏皮髓质的ADC值是逐渐增加的。对大鼠肾脏疾病模型进行MRDWI研究时,需要考虑到所用大鼠不同发育阶段对ADC值的影响。
- 杨学东曹菊王霄英李晓玫许玉峰蒋学祥
- 关键词:肾皮质肾髓质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