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春光
-

-

- 所属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聊城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杨建平

- 作品数:293被引量:1,10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骨癌痛 麻醉 脊髓 鞘内注射 骨肿瘤
- 王丽娜

- 作品数:123被引量:54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骨癌痛 脊髓 鞘内注射 骨肿瘤 疼痛
- 李伟

- 作品数:154被引量:636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胰腺癌 斑蝥素 蛋白磷酸酶2A 胰腺癌细胞 抗肿瘤作用
- 周静

- 作品数:14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骨癌痛 骨肿瘤 胫骨癌痛 鞘内注射 小胶质细胞
- 刘思兰

- 作品数:35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骨癌痛 超声引导 利多卡因 海马脑片 小胶质细胞
- 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骨癌痛形成及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骨癌痛形成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81只,5~6周龄,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8组,骨癌痛组(BCP组)18只,其他7组每组9只,对照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骨癌痛组大鼠胫骨注射l×105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Ⅴ1组、TLR4siRNA1组和TLR4msiRNA1组分别于造模后4d(预注射)鞘内注射溶媒、TLR4小干扰RNA (TLR4siRNA)和TLR4错义siRNA(TLR4msiRNA),Ⅴ2组、TLR4siRNA2组和TL-R4msiRNA2组分别于造模后9d(后注射)鞘内注射溶媒、TLR4siRNA和TLR4msiRNA.TLR4siRNA和TLR4msiRNA 2μg用5%葡萄糖和jetPEITM稀释到5μl,1次/d,连续3d,最后1次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BCP组分别于造模后7、12d处死大鼠,取L4-6脊髓,采用RT-PCR法检测NF-κBp65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表达.结果 预注射TLR4siRNA可完全抑制骨癌痛大鼠脊髓组织NF-κBp65 mRNA、TNF-α mRNA和NF-κBp65表达上调,而后注射TLR-4siRNA可部分抑制骨癌痛大鼠脊髓组织NF-κBp65 mRNA、IL-6 mRNA、TNF-α mRNA和NF-κB表达上调(P< 0.05或0.01).结论 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
- 刘思兰杨建平王丽娜刘磊李彩芳任春光周静李伟江淼
- 关键词:TOLL样受体4NF-ΚB骨肿瘤疼痛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
- 2010年
- 目的 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雌性未交配SD大鼠60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BDNF中和抗体组(Ⅱ组)、炎性痛组(Ⅲ组)、炎性痛+IgG对照抗体组(Ⅳ组)和炎性痛+BDNF中和抗体组(Ⅴ组).Ⅲ组、Ⅳ组和Ⅴ组于左后肢外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式佐剂50μl,制备炎性痛模型;Ⅰ组和Ⅱ组于左后肢外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μl.造模后第1天时Ⅱ组、Ⅳ组和Ⅴ组分别鞘内注射BDNF中和抗体、IgG对照抗体和BDNF中和抗体15 .μg/10μl,1次/d,连续3 d.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5、7、10、14天时,测定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于造模后第3天PWTL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背角,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PWTL、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PWTL缩短,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上调,Ⅴ组PWTL缩短(P<0.01),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PWTL、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PWTL延长,脊髓背角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BDNF可通过其下游的p-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大鼠炎性痛的形成.
- 王丽娜杨建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周静任春光李伟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疼痛炎症
- siRNA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的表达
- 2010年
- 应用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干扰外源导入基因或内源基因的表达已取得成功。我们设计了4条大鼠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siRNA,对比研究基因干扰对小胶质细胞上的TLR4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影响。
- 刘思兰杨建平王丽娜刘磊李彩芳任春光周静李伟江森马珍妮邱桥成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原代大鼠基因干扰海马神经元RNA转染
-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全程干预对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评估急性疼痛服务组织(acutepainservice,APS)术后当日查房联合术前、术后疼痛查房全程干预对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效果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3年6月实施PCIA的胸腹部手术患者393例,将术前、术后当日、术后次日接受APS全程干预的PCIA患者204例作为实验组,将接受常规术前、术后查房干预,未能进行术后当日查房干预的1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术后镇痛数据库和Docare手术麻醉系统提取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术后镇痛、患者满意度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内静息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评分比较,实验组[(1.3±1.2)分]低于对照组[(1.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痛NRS评分比较,实验组[(2.8±1.0)分]低于对照组[(3.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组间比较,实验组[(123±25)μg]低于对照组[(145±24)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镇痛不全的发生率干预组为7.4%、对照组为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分实验组[(4.5±0.1)分]高于对照组[(4.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S小组对PCIA患者实施全程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镇痛不全发生率,减轻PCIA患者术后24h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而且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 刘冬华陈雪莉于爱兰高秀娟张颖慧张宗旺张学俊张雷刘忠任春光
- 关键词:患者满意度术后镇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监护麻醉下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均分为D组和DS组(每组均为48例)。当2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达到3分时,于钻孔处行局部浸润麻醉。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需要实施补救药物的人数、初次使用补救药物的时间、术中患者体动次数、术后恢复时间、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降低(13.68±3.13 vs.11.82±2.43 min,P=0.002)。D组患者需要更多咪达唑仑来达到术前设定的镇静标准(31.25%15/48 vs.12.50%6/48,P=0.023),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需要芬太尼补救者(10.42%5/48 vs.27.08%13/48,P=0.036)和总需要量(89.48±23.27 vs.125.28±33.52μg,P=0.000)明显减低,芬太尼初次使用时间(18.34±4.45 vs.14.34±3.63 min,P=0.000)明显延长。与此同时,D组患者体动次数明显多于DS组(35.42%17/48 vs.16.67%8/48,P=0.036),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DS组(17.54±5.92 vs.12.57±5.28 min,P=0.000),且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DS组(P<0.05)。D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37.50%18/48 vs.18.75%9/48,P=0.041)和低血压(37.50%18/48 vs.14.58%79/48,P=0.011)的发生率较DS组高。结论:对于监护麻醉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较单纯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中患者体动和药物补救措施及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 李伟任春光徐广军赵勇刘磊
- 关键词:舒芬太尼监护麻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 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与疼痛
- 疼痛按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和癌痛,目前研究比较多且机制比较清楚的是前两者,尽管如此,神经病理性痛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可能是: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外周传入神经改变,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功能和解剖发生异...
- 杨建平王丽娜任春光
- 关键词:疼痛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
- 文献传递
- P2X4受体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6组),第一部分:空白对照组(K组,n=14)、假手术组(J组,n=14)、模型组(M组,n=20)。K组不给予任何处理,J组和M组分别在左胫骨上端注射PBS液和Walker256乳腺癌细胞5μl(2×107/ml)。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6、9、12、15、18天时随机各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K组和J组于术后12天,M组于术后6、12、18天时各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X4受体表达;第二部分:溶媒对照组、TNP-ATP组、PPADS组,每组8只。各组从骨癌痛造模术后第7天起,连续5天分别鞘内给予双蒸水(ddH2O)、PPADS(100nmol)、TNP-ATP(30nmol)各10μl,并于建模后第12天取L4~6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P2X4受体及p-ERK的表达。结果:与K组和J组比较,M组大鼠术后第6~18天,左后肢MWT进行性下降,P2X4受体(P2X4R)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连续5天鞘内注射TNP-ATP可抑制由胫骨癌痛引起的脊髓P2X4受体及p-ERK表达增加(P<0.05),而PPADS组和ddH2O溶剂组却没有此种效应(P>0.05)。结论:脊髓P2X4受体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下游ERK通路有关。
- 任春光杨建平王丽娜李伟周静
- 关键词:骨癌痛P2X4受体脊髓
- 瑞马唑仑对颅脑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康复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颅脑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5例接受颅脑介入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5例。全身麻醉诱导时,A组患者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2 mg/kg, B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3 mg/kg, 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0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1))、气管插管前(T_(2))、插管后即刻(T_(3))、拔管前(T_(4))、拔管后5 min(T_(5)),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动脉血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比较3组患者诱导后的观察指标,包括从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术后24 h手术恢复质量评分(QoR-15)、呛咳评分、镇静药物补救比例、低血压比例。结果 A组、B组T_(2)~T_(5)时的MAP、BIS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A组、B组、C组T_(2)、T_(3)时的MAP、BI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C组患者T_(2)时的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从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缩短,镇静药物补救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患者QoR-15评分均增加,呛咳评分、低血压比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马唑仑可使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可加速其术后康复,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 刘国英吴滨逯素芬谢冠楠任春光张宗旺
- 关键词:颅脑介入手术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
- 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健康SD大鼠72只,体重150~180g,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P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 Walker 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左胫骨上端注射Hank液5μl。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前、接种后2、4、6、9、12、14、16、18和21d时测定机械阈值。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后6、12和18d时,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NF—KBp65mRNA、IL-6mRNA和TNF—dmRNA的表达;另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计数NF-κB阳性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 p65表达。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BP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NF—κB p65及其mRNA、IL-6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上调,NF—κB p65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5或0.01);C组和s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脊髓NF-κB,导致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大量释放,从而诱发骨癌痛。
- 刘思兰杨建平王丽娜刘磊李彩芳任春光周静李伟江淼马珍妮邱桥成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 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帕金森病患者电极植入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 任春光刘国英徐广军王丰磊刘磊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