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福
作品数: 90被引量:696H指数:14
  • 所属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田晓梅
作品数:40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子宫
韩志刚
作品数:26被引量:341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MRI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 磁共振
王雪珍
作品数:25被引量:307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胎儿 甲氨蝶呤
谢洁林
作品数:27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MRI 子宫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王士甲
作品数:18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纵隔子宫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疾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中的辐射剂量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中存在的辐射剂量并对环境内的辐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针对本院57例治疗产后出血的子宫动脉栓塞术中的辐射风险做研究,收集术中的DSA设备自带的参数,对其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并参照相关辐射标准。结果:CD为(6.05±1.19)cGy;DAP为(2273.32±608.73)cGy.cm^2;总辐射时间为(210.49±66.45)s。CD、DAP与辐射总时间之间相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的辐射剂量在辐射安全范围内,而且可以采用一些措施降低术中辐射风险,使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成为一种速度快、辐射风险小的治疗方式。
刘雪芬王添平张国福张娣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产后出血
探讨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3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9岁。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血液供应后,分别行栓塞术。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为89.5%。术后38例患者月经量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贫血及压迫症状均得到改善。副反应有盆腔疼痛、发热、阴道排液,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吴诗瑜王忠敏张国福刘延韦明秀张丽云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磁共振征象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征。结果:病灶表现为附件区肿块,单侧14例,双侧1例。9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6例肿块呈腊肠形,3例呈不规则形;5例伴不同程度输卵管积水;8例囊性成分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囊性成分于T1WI、T2WI均呈高信号;实性成分均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4例为实性肿块,其中2例呈腊肠形,1例呈卵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2例为管状囊性肿块伴管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囊液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管壁结节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各种实性成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伴腹水5例、直肠转移性肿块1例。结论:附件区腊肠形囊实性肿块伴输卵管积水或腊肠形实性肿块是输卵管癌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章梦薇康林英田晓梅张鹤王士甲谷守欣张国福
关键词:输卵管原发性输卵管癌磁共振成像
GnRHa及反加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IL-2和IL-6分泌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单用GnRHa及反加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IL-2及IL-6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植物血凝素诱生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8例内异症组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C培养液上清和腹腔液中IL-2和IL-6的水平;内异症组随机分为单用GnRHa组(A组)和反加组(B组),用药治疗3月后,比较PBMC培养上清中IL-2和IL-6的水平。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培养液上清和腹腔液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P<0.05),IL-2/IL-6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C(P<0.05);用药治疗3个月后,A、B两组患者培养液上清IL-6分泌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IL-2/IL-6比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异症患者培养上清液和腹腔液中IL-6的升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有关;内异症患者Th1/Th2比例失衡使细胞免疫抑制,从而使异位内膜逃避免疫监视而广泛种植;术后单用GnRHa和反加治疗内异症均能部分逆转Th2优势,具有相似的效果。
陈珣张绍芬王懿琴张国福
关键词:反加疗法IL-2
3D-SPACE序列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3D-SPACE序列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妇产科医院41例经腹腔镜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入组,入组病人均进行前瞻性MRI扫描,包含MRI常规序列和3D-SPACE特殊序列。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两名阅片者(R1、R2)对DIE的诊断性评价和一致性评价。结果:两名医师(R1、R2)对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各亚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结果如下:右侧宫骶韧带(R1:0.923、1.000、0.976;R2:0.923、1.000、0.976,K值1.000),左侧宫骶韧带(R1:0.923、0.964、0.951;R2:1.000、0.964、0.976,K值0.945),阴道直肠膈(R1:0.917、1.000、0.951;R2:1.000、1.000、1.000,K值0.901),直乙状结肠(R1:0.929、0.889、0.902;R2:1.000、0.926、0.951,K值0.898),子宫直肠陷凹(POD)(R1:0.893、0.846、0.878;R2:0.929、0.846、0.902,K值0.945),膀胱和输尿管结果一致均为(R1:1.000、1.000、1.000;R2:1.000、1.000、1.000,K值1.000),且两名医生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结论:MRI的3D-SPACE序列作为高分辨率MRI成像技术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性高,建议3D-SPACE序列作为DIE的有效补充序列。
谷守欣李克张国福张燕玉张鹤王雪珍
关键词: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磁共振成像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实性肿块的鉴别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卵巢实性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42例卵巢实性肿块(23例卵巢实性良性肿瘤,19例恶性卵巢肿瘤)前瞻性行MRI及DWI-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将14例阔韧带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的生物学特征及ADC值分别进行记录、测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良性实性卵巢肿瘤[(1.16±0.47)×10-3 mm2/s]同恶性实性肿瘤[(1.33±0.48)×10-3 mm2/s]间ADC值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234),均低于韧带平滑肌瘤[(1.48±0.42)×10-3 mm2/s]。良性卵巢实性肿块和韧带平滑肌瘤间ADC值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43)。结论:ADC值无助于鉴别卵巢实性肿块的良恶性,但有助于将良性实性卵巢肿块和阔韧带平滑肌瘤相区分。
田晓梅张国福张鹤王添平何之彦
关键词: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
介入化疗栓塞在宫颈癌术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2
2009年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5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抗癌药物为顺铂、表阿霉素和博来霉素,灌注化疗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75例宫颈癌患者经1~2次术前介入性化疗后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组织学完全缓解3例。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中出血,部分患者达到组织学完全缓解的效果。
张国福田晓梅韩志刚王雪珍王冬燕徐丛剑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性化疗病理评价
子宫动脉栓塞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引量:9
2010年
子宫腺肌病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式主要采取手术及药物治疗,但各有其弊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该病重要的治疗方法。
程曙王士甲张国福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术
MRI诊断纵隔子宫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纵隔子宫中的价值,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临床或B超诊断为纵隔子宫的52例患者的临床、MRI及超声资料。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R...
张国福王士甲韩志刚田晓梅谢洁林章梦薇张娣
文献传递
3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征象及临床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大多数患者有剖宫产手术史,仅1例无腹部手术史。34例(87.2%)病灶边界模糊。22例(56.4%)病灶呈实性,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混杂信号为主;15例(38.5%)病灶呈囊实性,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抑脂T_1WI中有高信号灶为7例;2例(5.1%)病灶呈囊性,T_2WI及T_1WI均呈高信号。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实性及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持续性强化,病灶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结合临床病史及MRI表现特点,能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能准确显示病灶位置、边界、大小及范围,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参考价值。
谢洁林张国福田晓梅韩志刚钟婷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异位症